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浅析
[摘要]中药注射剂型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有着快速、高效的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共同关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的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加工
而成的无菌制剂[1],实践表明,中药注射剂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

根据有关资料,本文收集了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归纳总结如下:
1概述
整理了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肿瘤、增加免疫力4类,包括葛根素、复方丹参、参麦、清开灵、双黄连、鱼腥草、黄芪等常用中药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心血管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皮肤及附件损害、肌肉、肝肾损害等,产生不良反应的机制可能是由于中成药在提取过程中未除尽杂质等原因引起的。

2各品种的详细叙述:
2.1参脉注射液
参脉注射液系由红参、麦冬提取。

主要成分是人身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及微量人参多糖。

有明显抗内毒素、激活网状内皮系统;
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

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

不良反应a、变态反应:烦躁、胸闷、呼吸困难、皮疹、过敏性休克。

b、循环系统反应:心悸、诱发心绞痛、心衰c、局部疼痛:剧烈腹痛、背痛、胸痛。

d、其他反应:大汗、寒战、高热、等。

2.2复方丹参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沉香组成的,经药理研究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保肝的作用,不良反应:胃寒、发热、窦性心动过速、腰背部针刺样痛、药疹、头疼头昏、胸闷、气促、腹泻、消化道出血、全身震颤、发胀抽搐、过敏性反应[2]。

2.3清开灵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分有牛黄、金银花、黄芪、板兰根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常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形成等。

不良反应:寒战、高热、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发热、心跳加快、药疹、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2]。

2.4双黄连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

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之功效,常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不良反应:眼睑药疹、双眼睑水肿、呼吸困难、胸闷大汗、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过敏性胃肠道反应、寒战、高热、皮肤潮红、烦躁、哮喘、紫癜、注射部位水肿、静脉炎、药疹、紫癜、恶心[2]。

2.5黄芪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芪,黄芪中含有黄芪皂苷、黄芪异烷苷、多糖、微量元素等。

具有抗病毒、强心、调节免疫功能、增强代谢的作用。

不良反应:头痛剧烈、心慌、寒战、高热、喉头水肿、药疹、过敏性休克。

3讨论
3.1重视和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传统中药大多口服给药,由于肝脏首过效应一般副作用较少,配成注射剂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有效成分未经过肝脏首过效应,相对于口服给药其浓度较大,所以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

临床上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重视其安全性。

3.2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文献[3]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稀释,后者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不符合药典对不溶性微粒的规定。

有些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与浓度成正比,微粒数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等,浓度过大将不符合药典要求[4]。

随着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认识程度的加深,新颁布的2010年版《中国药典》重点加强了对中药、生化药品注射剂等高风险品种的标准提高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3重视中药注射剂的配伍问题
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一种中药注射剂本身就是由多种成分组
成,再与其他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反应往往难以预测。

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肌苷更换输液组时,发现输液管内出现黑绿色改变[4]。

两种中药注射剂的配伍也应尽量避免,因为其中有些成分可能因ph 值改变、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溶解度下降或发生聚合反应,甚至产生有害物质,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鉴于中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时常发生过敏反应的现象,建议临床应尽量避免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4应用注意事项
在临床治疗中,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执行,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不仅关系到药效的发挥,而且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故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以药品说明书推荐的稀释液体稀释;以药品说明书推荐的用法和用量应用;避免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不应随意加大单位体积溶媒中药物浓度;选用药品说明书中推荐的液体;注意控制给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速度;注意过敏史;避免用于年老体弱、儿童或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在家自我诊疗;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制剂时,加强用药监护,一定要密切注意病人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生adr,应立即停止用药,采用相应救治措施,以便患者尽快康复,确保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参考文献:
[1]吴抗美.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25(12):1175-1176.
[2]阎敏,李新中,尹桃.39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1):110.
[3]邹亚群,王晓玲,李东,等.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质量考察[j].中国药业,2002,11(6):51-52.
[4]隋书英,郭玉霞.复方丹参与肌苷发生配伍反应的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0,7(3):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