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安德的游戏》有感

读《安德的游戏》有感

读《安德的游戏》有感天地有大美而无言——读《安德的游戏》有感姜甜一、小说简介《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为美国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所写的科幻小说。

主要讲一个地球小男孩如何完成考验战胜了虫族。

安德是音译过来的名称,其实英文名为Ender,终结者的意思,也非常符合他的身份,他最终成为了另一个文明星球虫族的终结者。

1、故事背景安德的出生便是为了战胜虫族这一使命。

人类和虫族曾两次爆发战争,第二次战争人类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取得了胜利,为了防范虫族进攻,人类需要选拔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因此他们挑选孩子,观察他们,培养他们。

安德的哥哥和姐姐都曾被选中,但是由于哥哥太过残暴,姐姐又太善良,最终安德的父母被请求生下安德,希望他具备哥哥和姐姐的优点。

勇敢又善良。

2、主要内容小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安德在地球上,第二是在战斗学校,第三在指挥学校,第四为战争结束。

这篇小说的科幻色彩不是很重,除了星际战争这一背景,以及一些武器科技的设定,我觉得整篇小说更多的是在塑造安德这一形象。

科幻成分1)安赛波ansible:视差即时通讯仪。

在太空中超越做到超越光速即时通讯,便于太空指挥和交流。

2)设备医生:即分子分解设备,”两束光波的汇聚之处,它会形成一个分解分子的能量场。

能量场会扩展到一个球形区域,但扩展范围越广,能量就越弱。

只有在它撞入到大量的分子当中时,它的能量就会增强并引起新的扩展。

飞船的体积越大,所形成的新能量场就越强。

如果他们的飞船靠得足够近,它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将它们统统分解。

然后能量场会慢慢消失,分子又会重新融合在一起,而原来的飞船则变成了一大堆含有大量铁分子的尘土。

不会造成辐射,也不会有碎片四下飞溅,剩下的只是一堆尘土。

”3)马泽·雷汉的生命:通过驾驶接近光速的飞船在宇宙中航行,然后再返回艾洛斯行星。

这样,他在太空中飘荡了50年,而从技术上说,他身上只过了八年。

此处利用了相对论中的钟慢效应。

形象塑造至于安德形象的塑造,其实也很简单,全文贯穿始终的其实只有两个套路,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孤立安德,使他保持坚强敏锐果断的领袖能力,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训练安德的各项技能。

比如说在安德前去太空学校的途中,格拉夫上校训斥其他学员,但却极力夸赞安德,并说假如学员中只有一个人能成功,那就是安德。

于是安德被其他所有学员嫉恨,孤立。

而训练安德技能的游戏,在最后被揭开,其实是真实的作战,而安德就在误会中摧毁了整个虫族文明。

二、细节探讨1、安德哭虽然文章描写的安德是一个天才儿童,但是非常真实的一点是,这个天才儿童也会哭,甚至在小的时候经常哭。

比如说摘掉监视器的时候,要把一个在体内放了很多年的东西拔出来,非常疼,安德疼的痛哭不止。

后来他暴打了一顿史蒂生,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坏孩子,也哭了起来。

还有刚进入战斗学校的时候,想回家,哭。

总之,刚开始的安德,虽然聪慧,虽然从小就是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但是他内心还比较敏感脆弱,遇到问题会和普通孩子一样哭。

但是后来,安德在战斗学校和指挥学校历经磨难,他变得越来越麻木。

不是没有感情的麻木,而是有一些心理问题。

他失眠,做噩梦,没有胃口,不知道作战的理由是什么,甚至有一次,他还在做梦的时候把自己咬出了血。

有点像我们所说的抑郁症。

但是安德却再也没有哭过。

这大概也是成长的代价。

2、感情这篇小说里没有描述爱情,但是描写了很多的亲情和友情。

毫无疑问,安德和姐姐华伦蒂的感情最深。

安德和他的父母则处于一种矛盾的关系。

我认为安德的父母还是爱着安德的,在格拉夫要带走安德时,他们非常不舍,也为格拉夫对安德的试探打抱不平。

但同时,安德的存在,又一直提醒着他们自己所犯的错误。

因为安德的爸爸是天主教徒,是家里的第九个孩子。

那时也有计划生育政策,只许生两个。

安德的爸爸遭受了很多歧视和侮辱,后来就脱离了家庭,并发誓只生两个。

他妈妈也是生在违规家庭里。

”对他们来说,你是骄傲的象征,因为他们战胜了法律,生下了第三个孩子;但你同时也象征着懦弱,因为他们不敢继续他们内心深处觉得是正确的违规行为。

另外,有了你,他们也会在别人眼里蒙羞。

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只要你在,他们就难融入正常社会之中。

”而最让我看不懂的实属安德的哥哥彼得。

彼得生性残暴,经常欺负安德,还会用非常残忍的手段虐杀小动物。

安德刚刚摘掉监视器,彼得就欺负了他,揍他,还说要把他弄死。

但是晚上,当安德睡觉了的时候,彼得又悄悄对安德说”安德,对不起,我很抱歉,我明白你的感受,我很抱歉,我是你哥哥,我爱你”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彼得对安德还是有爱的,但是这些都抵不过他内心的邪恶,彼得应该有心理问题,所以才这么极端,虽然平时伪装的很好。

其实彼得并不是唯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后来的安德,还有更多被淘汰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使命和竞争的压力下,难免会出现问题。

3、行文基调这篇小说情节曲折,节奏紧凑,战术和战斗场面也很有水准。

但是整篇文章看下来,并不是激情澎湃的宇宙战争文的感觉,反而总是为安德感到心疼和痛苦。

虽然安德是主角,但是你会感到,他从来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命运。

他的出生不是基于父母的爱,他被安装监视器又摘掉,他打死了自己的同学,被人孤立,甚至最后成功全歼虫族,都不是他自己的选择。

他像是一把手枪,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所以他最后成为了饱受争议的英雄,他没有为这个荣誉高兴自豪,这是和以往有星际战争的小说不同的地方。

4、设计背景(由吴琪老师补充)1)为什么选择年幼的孩子作为小说主角在斯巴达武士训练里,斯巴达人从婴儿时期就要接受生命的考验,刚出生的时候由长老检查其身体是否健康,如果不健康就被抛到弃婴场。

母亲用烈酒为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者失去知觉,就证明他体制不坚强,任他死去。

七岁前由父母抚养,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

七岁后就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

对比斯巴达的训练计划,《安德的游戏》中对孩子的筛选和培训并不突兀。

2)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安德的游戏》里塑造的孩子形象,人格鲜明,比如姐姐华伦蒂的善、哥哥彼得的恶。

小孩子是否真的具有与生俱来的善恶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早在他的《蝇王》里就探讨过人性的恶这一主题。

故事发生于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的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果。

刘慈欣在《超新星纪元》里,也是创造了一个孩子掌控的世界。

3)英雄的救世情怀无论是灾难片,还是科幻小说,美国的文化里有一部分渗透着浓浓的英雄主义。

比如蝙蝠侠、蜘蛛侠,或者变形金刚、阿凡达。

这种英雄主义的起源在哪里呢?值得探讨。

三、科幻小说设定上的一些相似之处1、无需语言交流,相互可以”听到”对方的思维《安德的游戏》虫族的生存方式。

虫族没有语言,他们用思想来交流,是即时性的。

即时性的意思是,他们之间没有思想交流的过程,整体就像一个人,而每一个虫族战士就像是他的手或脚。

母后控制着整个虫族,就像人的大脑。

光速也不再是障碍,地球人也因此发明了安赛波。

而上次战役的胜利,就是马泽·雷汉碰巧轰炸了母后所在的飞船,母后死了,其他虫子也就死了。

《三体》三体人思维方式,其中有段描述是:他们靠发射脑电波交流,不懂得欺骗。

但是三体这本书争议很大,有读者认为这是三体人的伪装。

这个不谈。

《深渊上的火》共生体的思维方式。

这本书中有一个新的种族,他们由几个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单独没有理性思维,组合在一起之后,通过思维交流。

若是一个共生体与另外一个共生体距离太近,则会互相干扰彼此的思维,失去自我。

2、速度《安德的游戏》一开始人类是受光速限制的,后来通过研究虫族发现了如破光速的办法。

《三体》宇宙中的速度无法超越光速,但是可以通过光速飞船,降低空间里的最高速度,使其低于光速甚至为0,称为黑域。

《深渊上的火》技术分层。

银河分为三界,爬行界、飞跃界、超限界。

爬行界中,飞行速度不可逾越光速,许多智能化设备也无法使用。

飞跃界没有此类限制,飞跃界之上是超限界,其中的居民被称为天人,威力无比,远远超过下界的想象。

一句话,届区越高,技术的发展就越不受限,一般而言,技术也就越发达。

3、文明共存《安德的游戏》消灭虫族,但理由给的比较浅,只是因为曾经爆发过两次战争。

认为不先灭掉虫族,就会被虫族灭掉。

而且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虫族与人类无法交流。

”所有我们用作交流的事物他们都无法理解。

这和能不能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语言。

我们用了各种各样代表交流的方式与他们联系,但他们甚至连接受我们信号的通讯设备都没有,他们不知道我们正在给他们发信号。

或许他们也向我们发出了思维波,但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没有作出回应。

”但是书的最后,虫族留下了一个虫蛹,并成功与安德取得了联系,打破了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困境。

不过两个文明是否可以共存仍然未知。

《深渊上的火》技术分层,和谐共存,宇宙各文明间的关系类似地球各国之间的关系,战争、结盟、贸易等都井然有序。

《三体》黑暗森林学说。

我刚看三体的时候,年龄还比较小,逻辑思维不严谨,非常推崇刘慈欣构建的黑暗森林体系。

但如今重读,却觉得这个体系不太严谨。

文明的相互残杀不应该是宇宙的最终图景。

黑暗森林,就是说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伏于林间。

森林中有很多同样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婴儿还是老人,都只有一个选择:开枪。

他人即地狱。

宇宙文明的两条公理: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

生命成指数增长。

如果海洋中有一个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半小时分裂一次,只要有足够的养料,几天之内它的后代就能填满地球上所有的海洋。

人类文明很小,只是处于文明的婴儿阶段,只要文明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某个阈值,生命的扩张就会变得非常恐怖。

比如说,按照人类目前的航行速度,一百万年后地球文明就可以挤满整个银河系。

一百万年,按照宇宙尺度只是很短的时间。

现在建立一个非常简洁的宇宙文明模型,整个宇宙只由两个星球组成,称作你和我的文明,两个世界相距遥远,假设有一百光年。

现在你探测到了我的存在,但不知道更详细的情况,而我完全不知道你的存在。

下面再定义两个概念:文明间的善意和恶意。

善恶放在科学中是不严谨的,所以对它们的含义加以限制:善意就是不主动攻击和消灭其他文明,恶意则相反。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我的存在,那么你要选择。

不过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宇宙文明公理,还要考虑太空中的环境和尺度距离。

假如你选择和我交流,那么你就会暴露自己的存在。

暴露有很多种,最强的是暴露在星际的精确坐标,其次是暴露大致方位,最弱的只是暴露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