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县职教中心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18级期末考试题
科目:幼儿心理学
适用班级:18学前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幼儿说家具是“用的东西”这属于幼儿概括的( ).
A.概括的内容贫乏 B.概括的不准确
C.概括的特征是外部的 D.概括的特征是非本质的
2、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是()
A.具体形象思维
B. 知觉行动思维
C. 表象思维 D .抽象逻辑思维
3、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积极的、()能动的反应。
A.主观 B. 机械 C. 镜面 D.经验
4、幼儿前期的儿童总是在操弄物体时才能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和实物,思维就停止了,这说明幼儿具有()
A 直观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
D 随意思维
5、幼儿阶段,最好的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形式是()
A游戏活动 B上课活动 C饮食活动 D同伴交往
6、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分析思维
7、在掌握概念上,幼儿总是( ).
A.先掌握空间概念,后掌握实物概念 B.先掌握数概念,后掌握实物概念
C.先掌握实物概念,后掌握数概念 D.先掌握科学概念,后掌握数概念
8、青青听妈妈说:“听那孩子小嘴多甜”青青问:“妈妈,你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青青 ( )。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纯洁性
D.思维的表面性9、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10.心理的实质就是()
A.人脑对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反映
B.人脑像镜子一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D.当人体成熟后,对周围环境的反映
11、幼儿更容易掌握下列哪种概念()
A数概念 B空间概念C时间概念D实物概念
12.心理过程包括(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13、()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A 思维 B注意 C 记忆 D想象
14.广义的学前时期一般是指( )。
A.O~3岁 B.O~6岁 C.0~16岁 D.0~18岁
15、早晨起床推开窗户看到地面潮湿,想到“夜里下过雨”这反映了思维的()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组织性 D发散性
16、幼儿可以把苹果、梨、香蕉、西瓜等称为“水果”说明幼儿具有()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概括性思维
17、幼儿掌握“小汽车”这个概念比“交通工具”更容易,是因为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的()
A 形象性 B经验性 C具体性 D表面性
18.( )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前提。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19.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20、幼儿爱提问,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
A思维活跃 B有好奇心 C爱表现自己 D觉得问着好玩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幼儿理解事物的水平不高,不深刻,常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通过思维可以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所以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4、心理活动不是由心脏产生的,而是由大脑产生的,所以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5、概括性和具体性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6、提前学习对孩子没有多大作用
()7、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
()8、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9、遗忘的进程是先慢后快
()10、年龄越小想象力越丰富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以下关于思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思维的表达与交流是借助言语活动来实现的
B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思维只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D思维是在感知基础上产生的
2、幼儿概括的特点是()
A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B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C 概括不准确 D概括的特征很多是事物的本质特征
3、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具体性 B经验性 C拟人性 D形象性
4、下面体现儿童直观行动思维特点的是()
A离开玩具就不会游戏。
B动作一旦停止,思维活动就结束。
C 靠语言进行思维。
D 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进行思维。
5、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 做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的游戏。
B 分角色游戏。
C给布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有哪些特点?
2、幼儿初期的思维特点是什么?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该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3、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幼儿教师如何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
五、论述题(12分)
请叙述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六、案例分析(8分)
一个幼儿能够正确的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但是他不会回答:“3+3等于几”这样的问题。
家长感到很奇怪,在大人看来,前者属于除法题,后者是加法。
为什么幼儿会回答前者而不会回答后者?
请你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分析一下原因。
华亭县职教中心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2、
3、
4、
五、论述题(12分)六、案例分析(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