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一单选或多选题1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现象。

A 适应B 对比C 感受性D 嗅觉障碍2 遗忘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 毫无规律 D均衡发展3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个组块。

A B C D4 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 抛物线 B倒 “U”曲线 C“U”型曲线 D不一定5 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 D适应6 依据注意所付出的努力不同,可将注意分为()。

A 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7 由于刺激持续影响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称感觉适应,下面的生活现象是感觉适应的有()。

A绿色草坪中的红花特别鲜艳 B从亮处走入昏暗的地下室后过一会儿才能看见C夜晚听见钟表的滴答声也能入睡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8 记忆加工的三个阶段是()。

A短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情景记忆 D长时记忆9 依据学习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10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分为()。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内在动机 D外在动机11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异常情绪有()。

A抑郁 B焦虑 C情感淡漠 D躁狂抑郁症12 人格的结构有()。

A气质 B认知方式 C性格 D自我调控系统13 逆反心理泛指个人用反向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最为典型的逆反心理反应有()。

A超限逆反 B青少年逆反 C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D禁果逆反14 能够很好的承受挫折标志着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面有利于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方法有()。

A正确认识挫折 B改变不合理的信念C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D优化自身人格品质15 焦虑症是以紧张、不安、忧虑、恐惧为主的轻度心理异常,下面可以归为焦虑症的有()。

A妄想症 B恐怖症 C泛虑症 D强迫症16记忆加工的三个阶段是()。

A短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情景记忆 D长时记忆17依据学习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18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分为()。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内在动机 D外在动机19 1897年()在菜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铁钦纳 B冯特 C华生 D费洛伊德20想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别人接受后马上提出一个别人要付更大代价的要求属于()。

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 D犯错误效应21“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这反映的是()。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以上皆非22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异常情绪有()。

A抑郁 B焦虑 C情感淡漠 D躁狂抑郁症23人格的结构有()。

A气质 B认知方式 C性格 D自我调控系统24 在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骑自行车等活动时,他人在场或参与容易出现()。

A社会惰化 B社会助长 C从众现象 D去个性化25 无论是开着、关着还是半开半闭着尽管我们视网膜上的映象在这些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着变化,但我们所看到的门的形状依然是矩形的这种知觉的特性叫()。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二判断题1 动机的强度越大,工作效率越高。

()2 有意后注意既需要有预定目标又需要有意志的努力。

()3 接受学习是自己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4 遗忘的历程是均衡的。

()5 心理发展仅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

()6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说的是一种双避型动机冲突。

()7 从第一印象中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这是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

()8 健康的标准就是既无身体疾病也无心理疾病。

()9 人格就是指人的性格。

()10 人类的学习是仅仅是为了满足其生理需要。

()三名词解释1情景记忆 2成就动机 3无意注意 4概念 5挫折6观察学习 7需要 8动机 9归因 10双趋式冲突11心理学 12神经元 13注意 14人格 15态度16人际关系 17经典性条件反射 18语言 19人格异常 20学习三简答题1 简述什么是问题解决?2 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3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4 试用“反应域理论”说明遗传与环境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5 简述人际吸引的条件6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7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耶克斯一多德森法则)?8 影响问题解决的不利因素是什么?9 影响压力的因素有哪些?10 人际吸引的条件是什么?11 简述智力的个别差异?12 心理健康的标准13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作用是什么?14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有哪些?15人际关系的原则?16、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原则及标准是什么?17、遗忘的原因是什么?18、认知方式与认知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19、信息传达者对态度改变的影响有哪些?20、常见的心理异常有哪些?四论述题1论述态度作用?2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对人格起什么作用?3 试分析从众的原因4 如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5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青年期人格发展的主题的及其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特点?6 人格有哪些本质特征。

7 注意的功能和种类有哪些。

8 学习类型。

9 语言的概念和特征。

10沟通在生活中的作用。

1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2提高记忆的能力。

五、填空题1、动物和人的一切生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物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

2、认知是一种认识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感知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

3、德国生理、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4、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试是由法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和医生_______________在1905年编制的。

5、注意有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6、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一个世纪以前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

7、最基本的记忆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脑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语言具有符号象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构性。

10、智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心理学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或多选题1 A2 A3 C4 B5 A6 ABC7 BCD8 ABD9 ABCD 10 CD 11ABCD 12 ACD 13 ACD 14 ABCD 15 BCD 16 ABD 17 ABCD18 CD 19 B 20 B 21 B 22 ABCD 23 ACD 24 B 25 D二判断题1 ⅹ2 ⅹ3 ⅹ4 ⅹ5 ⅹ6 ⅹ7 √8 ⅹ9 ⅹ 10 ⅹ三 名词解释1 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体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2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因,亦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

4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表现为能以一个符号代表一类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

5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6 观察学习:又称模仿学习、替代学习或范例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7 需要:具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8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并引导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推动力量。

9 归因: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或线索对人的内心状态或外部行为表现推测原因的过程。

10 双趋式冲突:又称正冲突,是指对个体同时存在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物,而两者不可兼得,难以取舍的心态。

11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 神经系统内接受、综合和传递信号的基本单位。

13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4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5 态度:个人指向一定对象,以一定观念为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16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直接交往所产生来的情感联系,它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人们交往情绪体验的积淀,也是人们进一步交往的起点,并对人们的进一步交往起着指导作用。

17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将中性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相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

18 语言由能生成无限信息的符号及如何组合这些符号的规则构成。

19 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动的,一种长期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方式。

20 学习:是由经验产生的、在行为或知识方面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改变。

三简答题1 问题解决是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具有三个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2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用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关系: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并不意味着知觉是事物各个属性或部分的机械拼凑。

知觉不仅能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反映,而且还能对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映。

3 智力发展分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从出生到15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增长,之后以负加速的方式增长,变慢;18-25岁之间,高峰;成人期到60岁,处于稳定期;60岁后老年期,进入衰退期。

4 遗传和环境对智力都有影响,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相反,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影响智力发展斯卡尔和温伯格提出反应域理论,据此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是有一定限度的,称为反应域。

遗传规定了反应域的上限和下限,个体智力水平在这限度内的具体位置则由个体所处的环境质量决定。

5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条件:熟悉、个人特征、相似和互补、爱情。

6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不同层次。

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主导性动机,得到满足后转而追求更高一层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