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分析
• 2、着力推动内外需协调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
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以深入推进“三重” 建设为突破,进一步扩大投资增量。2013年安排市重大建 设项目122项,年度计划投资260.2亿元,重点推进现代产 业、交通运输、能源保障、现代水利、环保生态和社会事 业等6大工程项目建设。 促进消费需求加快增长。落实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 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稳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优化城市 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中高端消费中心,扩大连锁经营 规模,方便居民购物消费。 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扶持发展实体经济。
• 从自身环境看,一方面,我市仍然具备实现平稳发展的 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尤其是应对危机能力显著增强, 水乡地区统筹发展、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发 展平台和优质产业项目将陆续产生积极效应,商事登记、 行政审批、农村综合改革等体制机制改革的制度红利有 望加快释放,投资与消费拉动作用有望得到进一步增强; 另一方面,以加快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新一轮区域竞争日 趋激烈,我市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下行压 力依然较大,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社会建设与利益 格局调整也面临许多新课题。
东莞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
• 2013012811071297.jpg
东莞市2013年的经济发展规划
• (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 2013年,东莞市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发达国 家经济趋稳回升的可能性增大,发展中国家具备实现加快 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 •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 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 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 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主要工作安排
1、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提质壮大现代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壮大工程,加快 发展金融、电子商、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 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出台 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措施,深入开展“莞货网上行”系 列活动,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 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鼓励发展楼宇经济,推动总部经 济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不断开 拓新型服务领域,积极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完善服务 业相关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设省级薄膜太阳能光伏、 物联网、半导体照明、云计算等产业基地,推进宏威数码、 华为终端总部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4、着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发展环境
改善提升生态环境。完善银瓶山、大岭山、大屏嶂等森林 公园配套设施,推进广深沿江高速东莞段和京九铁路东莞 段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 制度,扶持一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和示范性项目。 大力加强环境整治。深入实施清洁空气、重点流域整治、 重金属污染整治、农村环境保护等四大环保行动计划,完 成年度整治目标任务。
• 5、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 转移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向社会转移职能和购买 服务。 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
6、着力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提高市民幸福水平
健全完善劳动社保体系。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推广 “村民车间”等灵活就业模式,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 社会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 点城市”,办好加博会和台博会,转变来料加工企业形态,搭建 统一生产力辅导平台,创新加工贸易电子联网管理,推动加工贸 易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新实效。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已建公共平台“二次创业”,推动散裂 中子源等在建重大科技平台加快建设。鼓励企业设立各级各类研 发机构,进一步提升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服务水平。加大企业研 发费用税前抵扣等政策的执行力度,鼓励企业进一步提高研发投 入强度,切实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落实重大项目招商引资“1 5”政策,强化市 级招商统筹,完善“一站通”工作机制,建立全市一盘棋的招商 新模式,切实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开工率和履约率。
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 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我市经济社会的支撑条件, 建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 •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6%;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 ——出口总额增长7%; •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 • ——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50%; •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2.5%和33.8%; • ——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5%和60%;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 ——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以内;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分别增长8.5%和9%;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6%。
• 3、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强力统筹发展水乡地区。高标准编制统筹水乡地区发展总体 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构建完备的统筹水乡地区发展规划体系。 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推进中央商贸区、中央生态休闲区 的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南城国际商务区,完成规划展览馆、 网球中心等功能设施。 加快建设重大发展平台。破解征地拆迁、用地指标、规划落 实等瓶颈,为加快重大平台建设提供要素保障。加快推进松 山湖台湾高科技园、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等建设,创建 “新三板”试点园区。 强化镇村扶持。继续执行财政超收激励分成等政策措施,扶 持镇村加快发展。继续实施欠发达村发展优质项目补助,增 强自主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