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

第9讲隋唐时期(2):三、唐朝:开放的帝国(一)唐朝的建立(一)关陇大族的兴起与唐朝的建立▲1、关陇大族所谓关陇大族,指的是自北魏以来在北方特别是关陇地区建立的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集团。

关陇大族兴起于魏晋之际。

关陇大族凭借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支撑着西魏、北周政权的局面。

其势力之庞大,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

据统计,隋代三省18名高级官员,有11人曾在北周任职,15人来自西起天水京畿地区东迄洛阳这条东西向的地带。

六部的46名尚书中42人是北魏(13人)和北周(29人)官员的子孙,其中3人有任职北齐的经历。

46人中的30人来自天水、京畿及洛阳地带,7人来自山西,其余来自华北平原。

而武川(今内蒙武川东北)系军事贵族则居于隋朝政权的统治核心。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页177。

)2、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1)618年,李世民灭其继承人薛仁杲,占陇西全境。

619年,推翻李轨政权,有河西五郡。

620年,灭刘武周,恢复巩固了在山西的统治。

2 )罗艺:据涿郡,称幽州总管。

618年归附。

➢王世充:据洛阳。

620年,李世民出关攻之,621年出降。

➢刘黑闼(ta):有河北。

621¡ª623年遭镇压。

➢高开道:冀北。

亦相继败亡。

3 )江南地区:➢萧铣:据巴陵(岳阳),迁江陵,称梁帝。

控两湖地区。

621年,在唐军突袭下,降唐。

➢林士弘:有江西,建楚国。

622年,遭唐军镇压。

➢辅公祏(shi):624年,遭唐军镇压。

4 )漠南:➢梁师都:据朔方(内蒙杭锦旗北),国号梁,突厥封他为¡°解事天子¡±。

628年(贞观二年),太宗乘突厥衰乱,击灭之。

(二)大唐盛世及其衰亡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玄武门之变2)贞观之治3)武则天时代的革旧鼎新4)开元盛世2、唐中后期的政局及其衰亡1)安史之乱2)藩镇割据3)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与唐的衰亡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

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则过之。

所以能及此者,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李世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

魏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唐太宗3)武则天时代的革旧鼎新(1)从“废王立武”到“二圣”(2)从“圣母神皇”到大周皇帝(3)武周的结局4)开元盛世(1)李隆基即位(2)开元之治(3)盛唐气象(4)天宝政局705年(神龙元年),张柬之等拥立中宗李显,复唐国号,将政治中心移回长安。

中宗昏庸懦弱,韦后专权,李隆基(李旦三子)杀韦后,睿宗立。

712年(先天元年),李隆基即帝位。

粉碎太平公主阴谋。

玄宗登基之后,先后任命干练正直的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人为宰相,在他们的辅佐下,针对当时的弊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开元盛世:①吏治改革②抑制食封贵族③压抑佛教④重视农业生产《礼五台山偈一百十二字》(巴黎藏敦煌伯3644号)天长地阔杳难分,中国中天不可论。

长安帝德谁恩报,万国归朝拜圣君。

汉家法度礼将深,四方取则慕华钦。

文章浩浩如流水,白马軳经远自临。

故来发意寻远求,谁为明君不暂留。

将身岂惮千山路,学法宁辞度百秋。

何期此地却回还,泪下沾衣不觉斑。

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

2、唐中后期的政局及其衰亡1)安史之乱2)藩镇割据3)朋党之争、宦官专权4)唐末农民大起义与唐的衰亡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长恨歌(2)➢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扁,转教小玉报双成。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学会副会长。

历任南开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历史系副主任、主任,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6年生,安徽安庆人。

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隋唐史,中外交流史,中国政治制度史。

著有《唐代藩镇研究》等三、唐代制度概观(一)中枢政制(二)地方行政(三)府兵制度(四)科举制度(五)法律制度翰林学士、枢密使➢武则天时上官婉儿过问政事,中宗时更独当诏书之任。

738年(开元26)设翰林学士院,始置翰林学士,选文学者充任,专掌内命,如拜免将相、号令征伐之类。

然只是差遣,与舍人之为职官者迥异。

自是迄大历(代宗,766¡ª779),任员无多,德宗以后,阙任始重,礼遇益隆,时人至号为内相。

(陆贽)宪宗即位,805(永贞元年),始选学士中一人为承旨,宰相之任用,多出于其间,成为法定的内相。

翰林学士-----内制中书舍人-----外制学士不拘资历,上自诸曹尚书,下迄校书郎,皆得充,其阶未至或高于中书舍人者,往往加¡°知制诰¡±之衔。

德宗至懿宗朝,宰相25---45%(均34%)出自翰林学士。

➢玄宗常委宦官监军,肃宗更用李辅国掌禁兵,德宗设护军中尉二、中护军二,全以宦官任,掌禁军。

掌机密(玄宗朝:高力士)元和初年,宪宗拣宦官二人传达口命,谓之枢密使(即宋代枢密使所本)。

宣宗朝,设枢密院,使下设枢密承旨,再下设枢密院使。

任务:传宣诏令,承受外朝表录。

2、唐代的司法体系➢1)中央:刑部、大理寺、御史台➢2)州:刺史,长史,司法参军➢3)县:县令,县尉,司法佐四、唐代的经济(一)唐代的经济制度1、授田制2、租庸调3、唐中期专卖制度的确立与刘晏的财政改革4、两税法两税法的实行“两税之法,乃取暂时法外之法,收入于法之中”。

“他日者,变故兴,国用迫,则又曰:此两税者正供也,非以应非常之需者也,而横征又起矣。

” 王夫之《读通鉴论》两税法的内容(1)以大历十四年(779)全国税收总额作为新税征收的标准额分摊于各州,以后则按“量出以制入”的原则,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确定应纳税额。

(2)“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不论土著与外迁户,一律在现居地立籍纳税;不论行商与坐商,都要交纳。

(3)“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废除租庸调及一切杂税,主要依据田地及户等、资产征税,即主要征收地税与户税,“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但丁额保留不废。

(4)两税“计钱而输绫绢”,即政府以钱计算税额,百姓则以实物折缴。

(5)商人据其收入,征税1/30。

(6)两税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以六月末为限,秋税以十一月末为期。

两税法的实质与效果➢实质:舍丁税地意义:①“舍丁税地”的趋势。

②税收更合理,负担较平均。

③扩大纳税面。

➢效果:史载“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

自是,轻重之权,始归朝廷。

”780年,诸道按比户口,得土户180余万,客户130余万。

➢日久弊端滋生。

白居易《重赋》:“国家定两税。

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五、唐朝的文化与社会生活(一)唐代佛教中国化的完成在佛教诸派中,以天台、法相、华严、禅宗影响最大。

➢以智顗(岂页yǐ)为代表的天台宗,因奉《法华经》,又称法华宗。

着重宣传一切“皆由心生”,世界本体是空无的,故又称“空宗”。

➢以玄奘为代表的法相宗,以论证“万法唯识”、“心外无法”为宗旨,故又称“唯识宗”。

它说的“识”是指精神本体,而宇宙万有即由识幻化而成。

➢以法藏为代表的华严宗,以奉《华严经》而名。

主要是通过论证所谓“尘是心缘,心为尘因。

因缘和合,幻相方生”,以及“事”与“理”的关系,宣扬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以慧能为代表的是禅宗。

“禅”是梵文“禅那”的简写,意即“静虑。

禅宗相传为南印度僧人达摩在北魏时创立的。

武则天时分为南、北二宗。

(五祖弘忍后,神秀开北宗,慧能开南宗)(二)文学艺术与个性伸展-----唐诗的惊采绝艳1. 中国诗的成熟➢唐代是中国诗歌成熟的时代,而这种成熟首先表现在对汉魏六朝诗歌传统的兼收并蓄与创新性改造。

➢唐代诗人推扬“质胜文”的汉魏古诗,却也决不排斥“文胜质”的晋宋齐梁诗。

唐人对汉魏、齐梁诗歌传统的涵容与创造性消化,终于推出了金光熠熠的唐诗。

“正因为有建安的风骨,然后形成唐诗的遒劲;有两晋的意境,然后有唐诗的高妙;有宋齐的藻绘,然后形成唐诗的清丽;有齐梁的声病之论,然后形成唐诗声韵的谐美;有梁陈的宫体,然后形成唐诗的细腻”。

唐人对汉魏六朝诗的¡°兼收并蓄¡±,将中国诗推入一个飞动壮美、高度成熟的境地。

2. 李白、杜甫、王维——三种人格精神➢在中国士大夫中,李白是一位傲岸不驯,恣意反抗的典范,他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

“壮浪纵恣”之极,他敢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甚至让国舅磨墨,得宠太监脱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一生遭际颇多悲愁,然而他却将一己命运化入广阔的社会人生,从而铸定了他的博大。

天宝十四载(755),杜甫返奉先县省亲,此时正直安史之乱前夕,社会混乱已见端倪。

奉先县正处在饥荒之中。

面对“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的人间惨剧,他的沉哀深痛并未溺陷于个人遭际不拔,而是由自我联想到比自己更为不幸的同胞:“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倾洞不可掇。

”➢与李白相似,王维的性格也有多元的一面。

然而他的总体性格却是一种“禅”的精神。

➢“与世淡无事,自然江海人”。

➢“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