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标准轨距转K2型转向架的主要结构、基本尺寸、性能参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质量保证及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新造转K2型转向架的制造与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46.1-83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GB/T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00 碳素结构钢GB/T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3077 合金结构钢GB/T9439 灰铸铁件GB/T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2814 铁道车辆用车轴型式与基本尺寸TB/T33 货车用闸瓦插销TB/T34 货车用闸瓦销环TB/T39 车辆用闸瓦托技术条件TB/T46 车辆用上下心盘技术条件TB/T1010 车辆用轮对类型及尺寸TB/T1013 碳素钢铸钢车轮技术条件TB/T1464 铁道机车车辆用碳钢铸件通用技术条件TB/T1466 铁道机车车辆用灰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TB/T1580 新造机车车辆焊接技术条件TB/T1701 铁路货车无轴箱滚动轴承组装技术条件TB/T1718 车辆轮对组装技术条件TB/T1883 货车两轴转向架通用技术条件TB/T2817 铁道车辆用辗钢整体车轮技术条件TB/T2911 车辆铆接通用技术条件TB/T2945 铁道车辆用LZ50钢车轴及钢坯技术条件Q/QC35-091 交叉支撑组成技术条件Q/QC35-093 转向架用轴向橡胶垫技术条件Q/QC35-096 铁路货车用奥-贝球墨铸铁衬套供货技术条件Q/QC35-102 锻件供货技术条件Q/QC35-122 铁道货车B级钢摇枕、侧架技术条件Q/EC35-003 D型承载鞍技术条件(Q/QC35-060)Q/EC36-05 D型承载鞍机械加工部位的检测方法(Q/Q35-061)运装货车[1999]39号关于公布铁道货车用B级钢摇枕、侧架供货技术条件(试行)的通知运装货车[2002]11号关于公布铁路货车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技术条件(暂行)的通知运装货车[2004]265号关于公布组合式制动梁用闸瓦托技术条件和修订组合式制动梁技术文件的通知运装货车[2003]110号关于公布铁路货车组合式制动梁等五项技术条件的通知运装货车[2004]342号关于印发《铁路货车转向架圆柱螺旋弹簧技术条件》的通知运装货车[2005]91号关于货车交叉支撑转向架弹性旁承改进图样和技术条件的批复运装货车[2006]158号关于印发《铁路货车心盘磨耗盘和旁承磨耗板技术条件及检测方法》和审查意见的通知。
运装货车[2006]162号关于印发《铁路货车运用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技术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
3 主要结构与基本尺寸3.1 主要结构特点转K2型转向架为铸钢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
摇枕、侧架材质为B 级铸钢,两侧架之间加装下交叉支撑装置;采用带变摩擦减振装置的中央枕簧悬挂系统,摇枕弹簧为两级刚度,采用锻造支撑座;下心盘内设有尼龙心盘磨耗盘;装用能满足提速要求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50钢车轴及LM磨耗型踏面的HDSA轻型辗钢或HDZC轻型铸钢车轮;采用双作用常接触弹性旁承;基础制动装置采用L型组合式制动梁、新型高摩合成闸瓦。
3.2 基本尺寸3.2.1 固定轴距1750mm3.2.2 轴颈中心距1956mm3.2.3 旁承中心距1520mm3.2.4 心盘面到轨面高(心盘载荷86.6kN)682mm3.2.5 下心盘直径355mm3.2.6 下心盘面到下旁承顶面距离自由状态93mm工作状态84mm3.2.7 侧架上平面到轨面距离775mm3.2.8 侧架下平面到轨面距离165mm3.2.9 车轮直径840mm3.2.10 制动杠杆与车体纵向铅垂面的夹角50°3.2.11 基础制动装置制动倍率 44 主要性能参数4.1 轨距1435mm4.2 轴重21t4.3 轴型RD24.4 自重≈4.2t4.5 商业运营速度120km/h4.6 通过半径80m~100m曲线时,限速5km/h,通过半径>100m~145m曲线时,限速20km/h。
4.7 符合GB146.1-83车限-2的要求。
5 技术要求5.1 转向架应符合本技术条件、产品图样、零部件标准和零部件技术条件的要求。
5.2 材料要求5.2.1 使用的材料应有技术证件和合格证,对无证件或未经理化检验合格的钢材不得投入生产。
5.2.2 优质碳素结构钢应符合GB/T699的要求。
5.2.3 碳素结构钢应符合GB/T700的要求。
5.2.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应符合GB/T1591的要求。
5.2.5 弹簧钢应符合运装货车[2004]342号文件的要求。
5.2.6 铸钢件应符合GB/T11352的要求。
5.2.7 灰铸铁件应符合GB/T9439的要求。
5.2.8 合金结构钢应符合GB/T3077的要求。
5.2.9 B级钢应符合运装货车[1999]39号文件的规定。
5.2.10 47Mn2Si2TiB应符合QCZ111-20-04JT的要求。
5.3 制造要求5.3.1 下心盘应符合TB/T46的要求。
5.3.2 摇枕和侧架应符合运装货车[1999]39号文件和Q/QC35-122的要求。
5.3.3 弹簧应符合运装货车[2004]342号文件的要求。
5.3.4 铸钢件应符合TB/T1464的要求。
5.3.5 灰铸铁件应符合TB/T1466的要求。
5.3.6 锻件应符合Q/QC35-102的要求。
5.3.7 轮对应符合TB/T1010的要求。
5.3.8 车轴应符合GB/T12184和TB/T2945的要求。
5.3.9 辗钢整体车轮应符合TB/T2817的要求,铸钢整体车轮应符合TB/T1013的要求。
5.3.10 轮对组装应符合TB/T1718的要求。
5.3.11 轴承压装应符合TB/T1701的要求。
5.3.12 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应符合运装货车[2002]11号文件的要求。
5.3.13 闸瓦插销应符合TB/T33的要求。
5.3.14 闸瓦销环应符合TB/T34的要求。
5.3.15 闸瓦托应符合TB/T39的要求。
5.3.16 交叉支撑组成应符合Q/QC35-091的要求。
5.3.17 弹性旁承体应符合运装货车[2005]91号文件的要求。
5.3.18 转向架用轴向橡胶垫应符合Q/QC35-093的要求。
5.3.19 心盘磨耗盘应符合运装货车[2006]158号文件的要求。
5.3.20 圆销和衬套应符合Q/QC35-096的要求。
5.3.21 焊接应符合TB/T1580的要求。
5.3.22 铆接应符合TB/T2911的要求。
5.3.23 机械加工零件图上未注明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C 级,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按GB/T1184-L级。
5.3.24 承载鞍应符合Q/EC35-003(Q/QC35-060)和Q/EC36-05(Q/QC 35-061)的有关规定。
5.3.25 组合式制动梁符合运装货车[2004]265号和运装货车[2006]162号文件的要求。
5.4 落成要求5.4.1 同一转向架两个侧架固定轴距之差不得大于2mm(选用同一铲豆的侧架)。
5.4.2 同一轮对车轮直径之差不大于1mm,同一转向架两个轮对车轮直径之差不大于6mm。
车轮应进行静平衡测试,最大残余不平衡值不大于125g·m。
5.4.3 空车状态下,旁承间隙(上旁承与滚子顶面间隙)为5mm±1mm。
可用调整垫板进行调整。
旁承座安装方向:同一转向架应相反,同一辆车应同侧同向。
5.4.4 承载鞍与侧架导框之间的两侧间隙之和:纵向为3mm~5mm,横向为6mm~12.5mm。
5.4.5 同一转向架同型圆柱螺旋弹簧自由高之差不大于3mm,同一侧架上内簧或外簧自由高之差不大于2mm。
且在落车后空车状态下,转向架摇枕两端弹簧定位脐必须落入减振内圈弹簧之中,不允许卡阻。
减振弹簧内外圈自由高差不大于2mm,同一组两级刚度弹簧内外圈自由高差不小于20mm,不大于25mm。
5.4.6 为方便摇枕弹簧组装,组装前应清除侧架上弦杆两端下凹槽的飞边毛刺。
5.4.7 落成后斜楔与侧架立柱磨耗板之间应接触良好,不允许有垂直贯通间隙,斜楔与磨耗板间的局部间隙不得大于1.5mm。
5.4.8 交叉支撑座的安装位置必须由专用工装保证。
5.4.9 各种圆销与衬套间在组装前须涂适量的润滑脂。
轴承外圈与承载鞍面、承载鞍顶面与侧架导框顶面、上下心盘间、旁承磨耗板与上旁承间不允许涂抹油脂。
组合式制动梁滑块与滑槽磨耗板间不允许涂抹油脂。
5.4.10 为调整车钩高度,允许在下心盘与摇枕间加一块厚度为6mm的钢垫板。
5.4.11 摇枕与侧架立柱沿摇枕纵向的单侧最小间隙不小于8mm。
5.4.12 挡键与轴承外圈的最小间隙不小于2mm。
5.5 涂装要求5.5.1 涂装前各零部件表面必须清除油污、锈垢、电焊飞溅等杂物。
5.5.2 中心销涂清油一遍。
闸瓦插销、闸瓦销环、闸瓦、下旁承垫板及磨耗板不涂油漆。
5.6 除上述规定外,其他有关技术要求、试验及检验规则应符合TB/T1883和产品图样的要求。
6 检验规则6.1 按本技术条件和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标准检查与验收。
6.2 检验工作应由生产厂的技术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交用户进行验收。
7 质量保证7.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转向架的铸钢侧架、摇枕、转向架枕簧和减振簧质量保证期为9年。
7.2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交叉支撑组成、奥-贝球铁衬套、心盘磨耗盘、轴向橡胶垫、双作用弹性旁承橡胶体质量保证期为6年。
7.3 摇枕、侧架的使用寿命为25年,心盘磨耗盘、轴向橡胶垫、双作用弹性旁承橡胶体的寿命期为6年。
7.4 其它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期符合铁道部的相应规定。
8 标志向外单位发送的转向架,应有合格证,其内容包括:a) 制造厂名称;b) 转向架的名称和型号;c) 轮轴型号;d) 数量;e) 检验结果;f) 出厂日期;g) 本标准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