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

20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

《法律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1432704
课程英文名称:legal logic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辅导答疑:0 上机:0
适用专业:法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法律逻辑学课程为必修课,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学习《法律逻辑学》有助于学生准确地、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它对于学生反驳谬误、揭露诡辩,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习本门课程也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逻辑,主要介绍基本的逻辑知识,结合在法律工作中的应用,它是以法律推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以法律推理为核心,结合案件事实的侦查与证实、法律的解释与实用、法庭的辩论与法院的裁决等,研究其推理的方法、推理的规则、推理的形式及其规律。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对基础理论重点讲授,结合案例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针对疑难案例剖析论证,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本课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有一定辅助作业。

本课的讲授中,可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部门法展开教学。

本课的先修课为《法理学》。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结合理论讲授部分的内容,适当布置查阅文献资料的作业,并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讲述及讨论。

根据课程进度,安排相应的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论辩等实务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形式逻辑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注重应用已学知识在侦查案例实践、法律分析、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的演练。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60%,期末考核成绩占40%。

(七)参考书目
《法律逻辑》, (德)克卢格著,法律出版社,2016
《法律逻辑学》,王洪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法律逻辑学教程》,张大松,蒋新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类课程之一,虽为选修课,但其重要性在于,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思维培养、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是法律适用的基础,而法律逻辑学的学习可谓以上技能的专门培养。

本门课程先介绍形式逻辑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部门法的相关规定、立法及其司法实践,展示法律逻辑的特殊性。

因此,讲授本课程,要把法律与逻辑切合起来,把法
律的逻辑性揭示出来。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绪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2)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
重点:
1)思维、语言与逻辑
2)法律逻辑学的特点
难点:
思维、语言与逻辑
第2部分命题逻辑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命题逻辑(上)
2)命题逻辑(下)
重点:
1)复合命题的种类及其特征
2)重言式与真值函项
3)联言推理
4)选言推理
5)假言推理
难点:
1)命题与语句及判断
2)重言式与真值函项
3)综合推理实例分析
第3部分词项逻辑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词项逻辑(上)
2)词项逻辑(下)
重点:
1)词项、语词和概念
2)词项的种类
3)词项外延问的关系
4)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
5)直言命题
6)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
7)三段论
8)谓词逻辑自然推理
难点:
词项外延问的关系
第4部分归纳逻辑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归纳逻辑(上)
2)归纳逻辑(下)
重点:
1)全称归纳推理
2)求因归纳推理
3)特称归纳推理
4)类比推理
5)溯因推理
难点:
全称归纳推理
第5部分法律分析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法律的理性
2)法律的不确定性
重点:
1)法律理性
2)法律的逻辑不自足性
难点:
实践理性和价值理性
第6部分法律推理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法律推理模式
2)法律推理的方法
重点:
法律推理模式
难点:
法律推导方法
第7部分事实推理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事实的推断
2)事实的推测
3)事实的推证
4)事实的推定
重点:
1)事实的推断
2)事实的推证
难点:
事实的推证
第8部分法律论证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法庭上的论证
2) 法庭上的反驳
3) 法官的判决
重点:
4)法庭上的论证
5)法庭上的反驳
难点:
法庭上的论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