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曲线的凹凸性

第四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曲线的凹凸性

第四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曲线的凹凸性㈠本课的基本要求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以及拐点,会单调性和凹凸性的一些简单运用㈡本课的重点、难点单调性的判断是本课的重点、凹凸性的判定为本课的难点㈢教学内容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态之一,它既是决定着函数递增和递减的状况,又能帮助我们研究函数的极值,还能证明某些不等式和分析函数的图形。

本节以微分中值定理为工具,给出函数单调性及极值的判别法。

一.函数单调性的充分条件单调性的定义。

再假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且具有单调性,如单调递增,由单调递增这一整体性质不难看到:无论0>∆x 还是0<∆x ,差商0)()(≥∆-∆+=∆∆xx f x x f x y ,这样可得0)(≥'x f 。

(注意,即使严格递增,一般也得不到0)(>'x f 。

),反过来,也希望利用导数的符号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

定理1 设函数内可导上连续,在在),(],[)(b a b a x f ⑴如果在内单调增加在,则内],[)(0)(),(b a x f x f b a >';⑵如果在内单调在,则内],[)(0)(),(b a x f x f b a <'减少。

证略。

(课堂上介绍)几何意义:如曲线)(x f y =在某区间内的切线与x 轴正向的夹角α是锐角(tan α>0),则该曲线在该区间内上升,若这个夹角是钝角(tan α<0),则该曲线在该区间内下降。

(在黑板上画图)由定理知,可导函数的单调性可根据其导数的正负情况予以确定。

如函数的导数仅在个别点处为0,而在其余的点处均满足定理的条件,那么定理1的结论仍然成立,例如3x y =在x=0处的导数为0,但在),(+∞-∞内的其它点处的导数均大于0,因此它在区间),(+∞-∞内是增加的。

有时,函数在其定义域上并不具有单调性,但在各个部分区间上却具有单调性。

如图(由图说明函数在哪些具体区间上具有单调性)。

另外由图可知,对于可导函数来说,显然这些单调区间的分界点处的导数值应为0.(在黑板上画图 )因此,要确定可导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应先求出满足不存在的点)(或)(0)(x f x f '='的一切值。

确定某个函数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⑴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⑵求出使不存在的点和)(0)(x f x f '='并以这些点为分界将定义域分为若干个子区间。

⑶确定)(x f '在各个子区间的符号,从而判定出)(x f 的单调性。

例1.讨论函数]2,0[cos 1π在x x y -+=上的单调性例2.讨论55)(23+-+=x x x x f 的单调性例3.求函数323x x y -=的单调区间 例4.(血液的压强)血液从心脏里流出,经到主动脉后流到毛细血管,再通过静脉流回心脏。

医生建立了某个病人在心脏收缩的一个周期里血压P 的数学模型 100,112325)(22≤≤++=t t t t P 其中,压强单位是mmHg ,时间单位是s 。

0=t 表示血液从心脏里流出的时间。

则血压的变化率0)1(196)1()12325(2)1(50112325)(22222222<+-=++-+='⎪⎪⎭⎫ ⎝⎛++='t t t t t t t t t t P 因此,在心脏收缩的一个周期里,血压是递减的。

例4.证明当x x xx x ≤+≤+->)1ln(11时,不等式成立 例5.证013=-+x x 有且仅有一个实根二.曲线的凹凸性及拐点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定义1 设)(x f 在区间I 上连续,如果对I 上任意两点21,x x 恒有2)()(22121x f x f x x f +<⎪⎭⎫ ⎝⎛+, 那么称)(x f 在I 上的图形是(向上)凹的(或凹弧);如果恒有2)()(22121x f x f x x f +>⎪⎭⎫ ⎝⎛+, 那么称)(x f 在I 上的图形是(向上)凸的(或凸弧)。

定义2 设)(x f y =在某区间内连续,则曲线)(x f y =在该区间内的凹凸分界点,叫做该曲线的拐点。

注:拐点是曲线上的点,因此,拐点的坐标需用横坐标与纵坐标同时表示。

分析凹凸性函数)(x f '的单调性定理1 设)(x f 在],[b a 上连续,在),(b a 内具有一阶和二阶导数,那么⑴若在),(b a 内0)(>''x f ,则)(x f 在],[b a 上的图形是凹的;⑵若在),(b a 内0)(<''x f ,则)(x f 在],[b a 上的图形是凸的。

证 我们先证明⑴。

在),(b a 内任取两点21x x <,并记221x x c +=。

在],[1c x 与],[2x c 上对函数)(x f 分别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得 ),(),)(()()(11111c x x c f x f c f ∈-'=-ξξ,),(),)(()()(22222x c c x f c f x f ∈-'=-ξξ下式减去上式,并记h c x x c =-=-21,得h f f c f x f x f )]()([)(2)()(1212ξξ'-'=-+由凹凸性定义,我们只要证明上式左边大于零就可以了。

由于函数)(x f 在),(b c 二阶可导,所以导函数)(x f '在],[b a 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条件。

在],[21ξξ上对导函)(x f '再用拉帮朗日中值定理,得),(),)(()()(211212ξξξξξξξξ∈-''='-'f f f ,由定理条件知0)(>''ξf ,又0,12>>h ξξ,所以022)()()(2)()(121212>⎪⎭⎫ ⎝⎛+-+=-+x x f x f x f c f x f x f 即2)()(22121x f x f x x f +<⎪⎭⎫ ⎝⎛+。

所以曲线是凹的。

同理可证⑵。

定理2 (拐点的必要条件)若))(,()()(0000x f x x f x x f y 存在,且点处的二阶导数在''=为曲线0)()(0=''=x f x f y 的拐点,则。

注:这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如处在04==x x y 。

定理3 若0000)()(x x f x x f y 且在处在=''=两侧的二阶导数变号,则点))(,(00x f x 为曲线)(x f y =的拐点。

注:这只是充分条件,如)(x f ''不存在的点,也可能是拐点。

判定)(x f y =的凹凸与拐点的步骤:⑴求一阶及二阶导数)(),(x f x f ''';⑵求出所有满足方程0)(=''x f 的点及使二阶导数不存在的点;⑶由定理1,2,3及定义来判定曲线的凹凸与拐点。

例1.判定曲线x y ln =的凹凸性。

例2.求曲线355x x y -=的凹凸区间与拐点。

例3.求3/11x y -=的凹凸区间及拐点。

例4.求323x x y -=的极值及增减区间、拐点及凹凸区间(0;1;2)例5.确定摆线π20),cos 1(),sin (≤≤-=-=t t a y t t a x 的凹凸性。

解 )20,0)c o s 11222π<<<--=t t a d y d ,又注意到摆线在]2,0[π上连续,所以它在]2,0[π上是凸的。

例6.(众议院席位(House function ))根据美国当选总统的得票率,预测他所在的党在众议院获得席位比率的一个数学模型。

设当选总统的得票率是p ,则House 函数10,)1()(333≤≤-+=p p p p p H 预示他所在的党在这届众议院里将得到的席位占总席位数的比率。

我们分析一下House 函数的凹凸性。

有)(p H 在)21,0(内是凹的,在)1,21(内是凸的,21=p 是拐点。

注 House 函数基本反映了美国众议院席位的实际情形。

例如在1936年的选举中罗斯福赢得61%的选票,由House 函数估计民主党在众议院中分得席位的比率是%)3.79(793.039.061,061.0)61.0(333≈+=H 实际上,当年民主党在众议院获得333个席位,占总席位的78.9%,与预测结果相差无几。

当然,它也并不总是非常准确的。

最大的差别出现在1984年里根连任时。

里根得到了59%的选票,由House 函数计算共和党在众议院可以得到约75%的席位,但实际只得到48%的席位,相差25个百分点。

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例7.求224163234+-+-=x x x x y 的凹凸区间和拐点。

利用函数的凹凸性,可以证明关于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的不等式。

例8.设)(x f 在),(b a 内凹,),(,,,21b a x x x n ∈ 。

证明n x f x f x f n x x x f n n )()()(2121+++≥⎪⎭⎫ ⎝⎛+++ 。

(用数学归纳法) 例9.设n i x i ,,2,1,0 =>。

证明:nx x x x x x n n n +++≤2121,其中的等号成立当且仅当所有的i x 全相等。

证 当所有的i x 全相等时等号显然成立,因此只需证明当i x 不全相等时上式是严格不等式。

考虑函数x x f ln )(=在),0(+∞上是严格递增且凸的,故 n n n n x x x n x x x n x x x 1212121)ln(ln ln ln ln =+++>+++即nx x x x x x n n n +++≤ 2121 例10.利用函数图形的凹凸性,证明不等式)(,22y x e e e yx yx ≠>++证 因为x e x f =)(在R 内为凹。

由凹函数的定义即可得。

小结:作业:P.151.1,3(2)(8),4(3),5,7(3),8(2),9(1),1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