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培训课件
Biblioteka 前区伴有波动感的隆起腹膜后血肿
• 治疗
– 积极防治休克和感染 – 剖腹探查中需探查血肿的情况
• 后腹膜破损者 • 后腹膜无破损,但血肿范围有扩展时 • 后腹膜无破损,但血肿位置位于两侧腰大肌外缘、膈脚和骶岬
之间
– 探查时尽力找到并控制出血点;无法控制则用纱布填 塞
损伤控制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 1993年,Rotondo在对腹部严重性创伤研究 的基础上,提出了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 DC)的理念。损伤控制性处理是指 以暂时的或简单的方式,不进一步增加过多 损伤来控制腹部创伤,如出血和腹腔的污染 等,使之不再进一步发展,从而有利于复苏 和后期确定性手术的进行。
临床表现
• 腹壁损伤:局限性腹壁肿胀、疼痛和压痛。 • 实质器官损伤:主要病理变化为腹腔内或
腹膜后出血,临床以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 现为主,如面色苍白、脉率加快、血压不 稳等。 • 空腔器官损伤:主要病理变化为腹膜炎, 临床以腹膜刺激征表现为主,如压痛、反
诊断
• 开放性损伤的诊断
– 诊断重点:判断是否为穿透伤。 – 注意事项
诊断困难时的处理
• 诊断困难时的处理方法
– 辅助检查的应用:包括腹腔穿刺和腹腔 灌洗术;X线、B超、CT等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剖腹探查
诊断困难时的处理
• 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和腹腔灌洗术
– 目的:有助于判断腹腔内脏器官有无损伤和 哪一类器官损伤
– 观察内容:抽到液体后观察其性状,推断受 损器官种类;必要时行显微镜和涂片检查
合、远端切除 • 胰腺头部严重挫裂或断裂:主胰管吻合术或结扎近
端主胰管、缝闭近端腺体、远端与空肠吻合
胃损伤
• 临床特点
– 损伤未波及胃壁全层,可无明显症状 – 损伤致胃壁全层破裂,可出现腹部剧痛和腹膜
刺激征 – 肝浊音界消失,膈下游离气体 – 胃管引流出血性物
胃损伤
• 手术治疗
– 手术探查要彻底:应包括后壁的探查 – 边缘整齐的裂口:止血后直接缝合 – 边缘有挫伤或失活组织者:修整后缝合 – 广泛损伤者:胃部分切除
– 处理原则: • 肝火器伤和累及空腔器官的非火器伤都应手 术治疗 • 刺伤和钝器伤主要根据伤员的全身情况决定 治疗方案
肝破裂
• 手术方法
– 肝单纯缝合:适用于裂口不深、出血不多、创 缘较整齐者
– 肝动脉结扎:适用于裂口内有不易控制的动脉 性出血
– 肝叶或肝段切除:适用于大块肝组织破损,特 别是粉碎性肝破裂者
– 禁忌:严重腹内胀气、大月份妊娠、腹腔内 广泛粘连和躁动不能合作者
诊断困难时的处理
• X线检查:常用胸片及平卧位腹平片
– 胃或肠管破裂腹腔游离积气(如膈下) – 腹膜后十二指肠或结直肠穿孔腹膜后积气 – 肝破裂右膈升高、肝正常外形消失、右下胸
肋骨骨折 – 脾破裂胃右移、横结肠下移、胃大弯有锯齿
诊断困难时的处理
• 剖腹探查指征
– 血压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甚至下降 – 腹腔穿刺抽出气体、不凝血液、胆汁或胃肠
内容物 – 胃肠出血 – 积极救治休克而情况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
• 原则
腹部损伤的处理
– 穿透性开放损伤和闭合性腹内损伤多需手术
– 如腹部以外另有伴发损伤,应全面权衡轻重缓 急,首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损伤
– Ⅰ级:裂伤深度不超过3cm – Ⅱ级:伤及肝动脉、门静脉、肝胆管的2~3级
分支 – Ⅲ级或中央区伤:伤及肝动脉、门静脉、肝总
管或其一级分支合并伤
肝包膜下血肿
肝完全破裂:肝表面不平整,包膜回声线中断
肝实质内血肿
肝破裂
• 手术治疗
– 基本要求:彻底清创、确切止血、消除胆汁溢 漏和建立通畅引流
形压迹
诊断困难时的处理
• B超检查:主要用于诊断肝、脾、胰、肾的 损伤
• CT检查:用于实质器官损伤及其范围程度 的估计
•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实质性脏器破裂有帮 助,但仅用于上述检查未能确诊者
• MRCP:主要用于胆道损伤
• 诊断性腹腔镜检查:用于临床难以确诊病 例
急性胃穿孔。左叶肝前方可见气体强回声,后方伴多重 反射(箭头)
脾破裂
• 分类
– 中央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深部 – 被膜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周边部分 – 真性破裂:临床上85%属于此类,破损累
及被膜,破裂部位多见于脾上极和膈面
脾脏中央型破裂
脾脏被膜下破裂
脾脏真性破裂
脾被膜下血肿
脾破裂
• 脾损伤Ⅳ级分级法
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术 中见脾裂伤长度≤5.0,深度≤1.0厘米
十二指肠损伤
• 临床特点
– 损伤发生在腹腔内部分:明显的腹膜炎体征 – 损伤发生在腹膜后部分:诊断较困难,下述情
况可为诊断提供线索
• 右上腹或腰部持续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向右肩及 右睾丸放射
• 右上腹及右腰固定压痛 • 腹部体征轻微而全身情况不断恶化 • 有时可有血性呕吐物出现
十二指肠损伤
• 临床特点
观察期间的处理:
– 积极补充血容量,并防治休克 – 注射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可能存在的腹
腔感染 – 胃肠减压:疑有空腔器官破裂或明显腹胀时
诊断困难时的处理
• 进行严密观察
观察期间的“三不”
– 不随便搬动患者 – 不注射止痛剂 – 不给饮食
诊断困难时的处理
• 剖腹探查指征
– 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 – 肠蠕动音逐渐减弱、消失或出现明显腹胀 – 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 – 膈下有游离气体表现 – 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
以下征象有助于判断:
①恶心呕吐、便血、气腹:胃肠道损伤 ②排尿困难、血尿、外阴牵涉痛:泌尿系损伤 ③膈面腹膜刺激表现:肝、脾 ④下位肋骨骨折:肝、脾 ⑤骨盆骨折:直肠、膀胱、尿道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
• 是否有多发性损伤:诊治中的全局观点有 助于避免漏诊。以下是多发性损伤的几种 形式,应提高警惕
– 腹内某一器官有多处破裂 – 腹内一个以上器官受到损伤 – 除腹部损伤外,尚有腹部以外的合并伤 – 腹部以外损伤累及腹内器官
Ⅱ级:脾裂伤长度>5.0,深度>1.0厘米,但脾 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
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或脾叶 血管受累
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累
(第六届全国脾外科学术研讨会 2000年 天津)
脾破裂
• 处理原则:抢救生命第一 ,保脾第二
非手术处理适应证:
– 无休克或容易纠正的一过性休克 – 影像学检查证实脾裂伤比较局限、表浅 – 无其它腹腔脏器合并伤
损伤控制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 “损伤控制性手术” (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适应证的选择应考虑 以下三个方面:
腹部损伤的类型 创伤的部位 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等
损伤控制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腹部损伤时进行DCS主要分为三个阶 段:首先,简洁复苏后快速止血和控 制腹腔感染;其次,对病人进行重症 监护和复苏,纠正生理功能的紊乱; 第三,实施确定性手术,包括探查和 修复、细致止血、修复血管、恢复胃 肠道的连续性和闭合腹腔等。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
• 诊断步骤
– 详细了解病史:受伤时间、地点、致伤条件、 伤情及其变化;必要时向目击者询问。
– 生命体征观察:特别要注意有无休克征象。
– 全面而有重点的查体:以腹部系统查体为主, 同时要注意腹部以外部位有无损伤。
– 必要的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和血、尿淀粉 酶等。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
• 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 切口
– 正中切口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 腹部有开放损伤时,不可通过扩大伤口去探查 腹腔
腹部损伤的处理
• 腹腔探查
– 有腹腔内出血时,开腹后立即吸出积血,清除 血凝块,迅速查明出血来源
– 腹腔内没有大出血时,应对腹腔脏器进行系统、 有序的探查
– 探查顺序:肝、脾、膈肌胃前壁、十二指肠 球部、空肠、回肠、大肠及系膜胃后壁、胰 腺十二指肠二、三、四段
腹部损伤
分类
腹 开放性损伤:穿 透 伤:腹膜破损
部
非穿透伤:无腹膜破损
损
伤
闭合性损伤
注 医源性损伤:各种穿刺、内镜、灌肠、刮宫和腹部 手术所致
病因
• 开放性损伤:常为锐器伤或火器伤,如刀 刺、枪弹、弹片。 常见受损器官:肝、小肠、胃、结肠、大 血管。
• 闭合性损伤:常为钝性暴力,如坠落、碰 撞、冲击、挤压。 常见受损器官:脾、肾、小肠、肝、肠系 膜。
– 纱布块填塞法:适用于裂口较深或肝组织已有 大块缺损而止血不满意、又无条件进行大手术 者
胰腺损伤
• 特点 – 发病率低:1%~2% – 早期易漏诊 – 常并发胰漏或胰瘘 – 死亡率较高:20%
胰腺损伤
• 手术治疗
– 手术目的:止血、清创、控制胰腺外分泌及处 理合并伤
– 手术方法
• 被膜完整的胰腺损伤:局部引流 • 胰体部分破裂而主胰管未断:褥式缝合修补 • 胰颈、体、尾部严重挫裂伤或横断伤:胰腺近端缝
小肠破裂
• 诊断
– 明显的腹膜炎体征 – 部分病人有气腹表现
• 治疗
– 确诊后立即手术治疗 – 手术注意事项:手术时要对整个小肠和系膜进
行系统细致的探查,系膜血肿即使不大也应切 开检查
小肠破裂
• 手术方式
– 以简单修补为主 – 以下情况行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
• 裂口较大或裂口边缘部肠壁组织挫伤严重 • 小段肠管有多处破裂 • 肠管大部分或完全断裂 • 肠管严重碾挫、血运障碍 • 肠壁内或系膜缘有大血肿 • 肠系膜损伤影响肠壁血液循环
– 临床表现与结肠破裂基本相同 – 手术以剖腹修补为主;腹腔、盆腔污染严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