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课题
师: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我们今天的学习正好与钓鱼有关,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跟着老师书空这个“钓”字,要注意里边是一点,要注意与“鱼钩”的“钩”相区别。

我们的课题是《钓鱼的启示》(齐读)。

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要问的吗?(钓了一条什么样的鱼?)有谁知道?(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还有谁有问题?(这个钓鱼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启示?)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相信学完课文后,你会有所收获。

课前大家已熟悉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8页,默读全文,把你在预习中发现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找出来,提醒提醒大家,看谁找的快,找的有价值。

划着火柴皎洁沮丧告诫抉择涟漪翕动小心翼翼
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中11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你来!哦~~写了钓鱼和启示!谁能说具体一点?请你!很好~请坐!刚才几位同学一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清楚了!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板书钓),钓起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要求下又把它(板书放)放回湖里去了,后来,我从这件事中(板书悟)悟到了启示。

这就是课文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先写~钓鱼,再写~放鱼,最后写~启示!好~
同学们,我愿意把鱼放回去吗?(不愿意)在文中写到放鱼的句子中,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我觉得是依依不舍)很好~没错!就是第九自然段第二句“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中的依依不舍,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的情绪把这句话读一遍。

这种依依不舍之情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迅速找出来!请你!(“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我大声的争辩着,哭出了声。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很舍不得这条鱼。


好~还有吗?你来!
(我觉得是“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乞求”这个词告诉了我作者想要爸爸把这条鲈鱼留下来)
还有哪些同学找到了不同的句子可以读出依依不舍之情的?请说!
(我觉得是第五自然段的“爸爸!为什么?”我急切的问道,这个急切说明我非常不想把鱼放走)
一句句一声声都是难舍情,我为什么这样依依不舍,我的依依不舍有理由吗?你来!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你找到这一句,你觉得这第一个理由应该是(因为这条鲈鱼非常非常大,而且还非常漂亮。

)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带着惊喜和自豪读这一句。

这就是喜人物之所喜,入情入境,这也是读书的境界。

刚才找到第一个理由,还有同学找到第二个理由吗?请你说!(第二个理由就是“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所以这条鱼钓起来非常不容易。

)是的!非常的不容易!
找到两个理由了,谁能找到第三个理由?这位女同学!(我还找到了一句就是“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这句话说明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批评)
你看,刚才同学们这么一说,这条鱼那么大,那么诱人,这条鱼来之不易,这条鱼带回家去还没人知道,难怪我会依依不舍。

但纵有百般理由依依不舍却不得不舍,而且不得不舍还只有一个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用直线画出来。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父亲面临一个道德问题,因为还没有到时间,就不能钓这条大鲈鱼)
是!就是因为时间没有到。

与捕捞开放日相对的是禁渔期,老师这里收集到中国的部分禁渔期。

5月1日到次年1月31日是青鱼禁渔期;半年多的时间啊!6月20日到8月20日是毛蚶禁渔期;整整两个月!4月15日到5月31日是淡水湖区和水库禁渔期最短也是一个多月。

禁渔期那么长,这深更半夜的最后短短两个小时就有那么重要吗?到底是该放还是不放呢?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稍后我们共同交流。

哪个组先来说说?好~你来!(我的意见是这两个小时其实很重要的,虽说2个小时是很短的时间,但是这两个小时之内,如果你把这条钓到的鲈鱼带回家,并且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你就违背了你的良心,你就不讲诚实和信用了,所以这两个小时关系到作者和作者父亲的诚实和信用,应该放了鱼。

)讲的太好了!大家给他一点掌声!这两个小时他认为代表的是诚实、信用和道德。

好~我们继续汇报!还有哪个组来?你说!(我觉得这2小时也是很重要,应该放了鲈鱼,因为父亲如果他和他的儿子把鱼带回去,他们丢掉的就是道德和诚实)是的!父亲也是这样想的!
大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衡量真正的品德是在他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这两个小时代表的就是刚才几位同学说的道德、品性。

所以哪怕是提前一分钟也是要把鱼放回去!所以父亲的态度是?你说(不容争辩的)这个词用的真好!那不容争辩的态度具体表现在哪句话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你说(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真棒!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把不容争辩的语气读出来。

请你!
现在请和同桌分角色朗读4至7自然段中的对话,感受父亲的不容争辩。

读完后,圈划一下我的心情变化的词语。

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你来!由一开始钓到大鱼的得意,到急切的问爸爸为什么,接着乞求爸爸,最后依依不舍的放了鲈鱼。

很好~
就这样,我把大鲈鱼放回了湖里。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我舍弃了大鲈鱼,是否也得到了什么呢?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