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复习与习题课教学设计1

单元复习与习题课教学设计1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单元复习和习题课教学设计(2课时)一、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基本安全措施,能识别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及含义(2)进一步掌握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3)熟悉SO42-的检验原理(4)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5)通过对摩尔质量概念的理解,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6)通过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7)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应用;(8)能进行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相关的简单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章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学会如何运用课本进行有效的复习;(2)通过习题训练,学会利用习题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与具体生活情景相结合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二、本节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本章的复习和习题课,作为高中化学第一章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整理进行总结和复习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本章第一节涉及到较多的实验方法,通常会在实验室上课,内容比较散,每节课学习一至两个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其中还穿插有一些离子检验和用化学方法除杂的问题,要真正达到掌握和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实验方法,就必须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对比其适用范围,了解这些操作应在何时、什么情景如何使用,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达到本章的教学目的,在遇到相应的问题情景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关实验问题。

本章第二节是基本概念理论的教学,较为抽象,学生能在课堂上理解这些概念已属不易,但是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在化学学习中不仅是重要的概念,还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能否掌握这种工具对学生能够顺利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练习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的最重要的方法,因此,复习和习题课对于这一节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同时,通过复习和习题巩固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降低进入高中学习的不适,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学习的节奏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回顾课本的实验,完成课本归纳与整理的表格,对第一节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进行归纳与整理,通过课本习题的讲评,运用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通过习题课学案的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各物理量的单位和换算公式,通过公式进行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从而掌握相关概念。

本章复习另一个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利用课本进行复习。

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1、容量瓶有固定的使用容积规格,一般为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2、容量瓶对使用温度有要求,要注意配制溶液的温度。

3、容量瓶不能用于储存溶液,配好溶液后应立即转移至试剂瓶。

萃取是溶质的转移,分液是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但是萃取后往往要分液。

拓展习题:1.简述如何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中取出。

2.实验室需要配制80mL 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9.36gNaCl固体,溶于80mL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B.称取11.7gNaCl固体,溶于100mL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取80mL溶液;C.称取9.36gNaCl固体,溶于水,转移至80mL容量瓶,洗涤、定容、摇匀;D.称取11.7gNaCl固体,溶于水,转移至100mL容量瓶,洗涤、定容、摇匀,取80mL溶液;提问学生口头回答习题1,师生共同讨论习题2,体会仪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复习题2,本题的答案是B。

这道习题的目的是提醒我们需要对关于实验安全的问题提起足够的注意,请同学们讨论回顾我们第一节课所讨论的,进入实验室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归纳,投影1、注意实验室纪律和秩序:包括听从教师指导,要预习实验,不乱摸乱动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不在实验室吃东西等等。

2、注意实验室中危险、易燃易爆品的使用安全。

认识常见的危险品标签,在有易燃品的地方注意不随意使用明火、避免摩擦、电器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3、了解强酸、强碱及腐蚀性、有毒药品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

本节板书设计: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基本仪器的使用二、实验室安全三、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第二课时本节板书设计:附:物质的量习题课习题(习题卷见相关资源)一、填空题1.5molCO 2的质量是 ;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 ;所含氧原子的数目约为 ;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 。

2.4gH 2与22.4L (标准状况)CO 2相比,所含分子数目多的是 ;各1.5mol 上述两种气体相比较,质量大的是 。

3.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为3500~4000mL ,成年女子的肺活量约为2500mL~3500mL ,肺活量较大的男子与肺活量较小的女子所容纳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同温同压下) 。

4.0.01mol 某气体的质量是0.44g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是 。

5.在400mL2mol/LH 2SO 4溶液中,溶质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 ,质量是 。

此溶液中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nN 微观粒子数 m V气体体积n=A N N n V6.配制500mL1mol/LHNO3溶液,需要10mol/LHNO3溶液的体积是。

二、实验题7.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1)若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溶液,要称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若乙用10mol/L的浓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要选用的仪器有。

A.10mL 量筒B.50mL 量筒C.100mL 量筒(2)甲:称取NaOH,放入烧杯中,搅拌均匀,立即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D.重新配制⑤乙认为甲的操作中,有不完善的地方,请你指出。

(3)乙:用100 mL量筒量取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

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参考答案:1.220g;3.01×1024;6.02×1024;112L2.4gH2;CO23.8:54.44g/mol,1.96g/L5.0.8mol,78.4g,4mol/L,2mol/L6.50mL7.(1)8g,B(2)①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②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③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D⑤没有等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溶液。

(3)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

五、教学反思这两节课的教学对本章书的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学生的复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一进入高一就掌握一种学习化学的方法,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本章的复习和习题课,我尽量围绕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复习归纳与复习题,使学生养成一种看书,充分运用课本资源的习惯。

人教版的教材几经改进,从没有每章的复习题到有,再到后来精简之后,习题选的是相当有代表性,个人感觉应当引导学生好好利用。

精选、精讲题目胜过题海战术。

并且实践证明,这其中的某些题目还是很有难度,也很考验学生能力的,如第7、8题,充分体现了现在高考所要求的体现学科素养和科学方法(如试剂的用量的考虑,杂质和主要成分量的对比关系,过量试剂的处理等等),还有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如第8题的标签),对学生来说,这些都很难。

另外,复习课质量的提高,与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前作业有很大的关系。

什么习题应该让学生课前先完成,什么任务放在课堂完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对课堂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没做习题来听课,效果肯定不好。

但课堂上只讲做过的题目,对答案,学生也提不起劲来,个人感觉两者结合效果会比较好。

比如本单元的复习,课本习题应该要求学生课前完成,最好教师经过批改,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上课。

而课堂上,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增设拓展习题,印成习题卷,指导学生在堂上有选择地完成入物质的量部分的复习,我就是这么做的。

部分题目,讲不完的话,留作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只要归纳梳理归纳得当,练习组织合理,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效果应该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学习效果。

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很多学生都惊叹,原来我们的课本习题里,还有那么多的玄机,有的学生说,从来没有想到过可以这样来看课本。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节课也是有收获的。

学生从此以后,就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教材帮助自己更有效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参考书,题海战术。

授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会学生学习,比仅仅教会他知识更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