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工艺美术史清代
1、康熙时期
这时期的陶瓷工艺,从釉色说,以红釉为最,又称“郎红”。从釉上彩 品种说,古彩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品种。清康熙时期的瓷器形式多变,有不少 新型样式:棒槌甁、凤尾尊、马蹄尊、观音尊、太白尊、橄榄甁等。单色釉ຫໍສະໝຸດ 郎红观音瓶豇豆红菊瓣瓶
洒蓝描金花鸟大笔筒
康熙黄釉暗刻龙纹盏台
金釉碗
孔雀绿釉八方尊 天蓝釉瓜楞尊 白釉鹦鹉
清代的工艺美术从整体看,在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把艺术 和技术等同。在科学上,其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使技术得到了飞跃的
发展。
清代工艺美术,不仅品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 方面,也具有时代特色,这样不但可使一工艺多元化,还可以取长补短,
提高效益。
在清代工艺美术领域中,已逐渐形成了民间工艺和宫廷工艺连个体系。 清中期以后,由于中外工艺文化的交流,使一些工艺美术作品在装饰
珐琅彩,始制于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极盛。所用彩料,色泽晶莹,质地 凝厚,用作装饰,花纹有微凸堆起之感。因珐琅彩多宫廷秘玩,装饰画法极 为精细,追求华美艳丽,颇具宫廷气。
纵观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历史时期陶瓷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康熙刚健, 雍正雅致,乾隆华缛。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 期重模仿。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其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古彩
即为明代五彩,后人将它和雍正盛行的柔软感的粉彩相比,亦称为“硬彩”。 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蓝彩烧成的色调,浓艳程度 超过青花,黑彩衬托在五彩的画面中,更能加强绘画的效果。
嘉靖五彩
康熙五彩将军罐大战长 坂坡
五彩人物故事大凤尾尊
五彩刀马人物故事大观 音尊
五彩人物故事纹棒槌瓶
五彩狮子绣球长颈瓶
2、雍正时期
雍正瓷器多仿成化作品。除部分沿袭前代形式外,很多器物造型,都取 材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装饰花纹以花鸟为主,多采用折枝花,彩绘工整精 巧。其风格逸丽清秀,富有装饰性。 以粉彩最有成就,《陶雅》中评论说:”粉彩以雍正朝为最美,……鲜妍 夺目,工致殊常。” 粉彩,始于康熙,至雍正最为发达,其特征是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 工整,不像五彩般色彩对比强烈,故又称“软彩”。其制作过程是:先在高 温烧制的瓷器釉面上勾画所需装饰花纹轮廓,接着在其内填一层玻璃白,再 将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最后再染色,入窑二次烧成。
粉彩
雍正粉彩博古图绣墩
雍正粉彩四妃十六子罐
雍正粉彩福在眼前人物图盘
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雍正五彩和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三鱼纹碗
雍正 五彩龙凤纹碗
青花釉里红海水太极八 卦纹莱菔尊
3、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的瓷器,初期继承康熙、雍正的传统风格,产生了不少秀丽精 巧作品。之后,不惜工本,追求奇巧精异,流行模仿他物的作法。《陶说》: “于是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 仿效而肖。” 但乾隆时期的陶瓷在其他技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此时期的釉色十分丰富。《陶录》:“其色彩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 冬青、紫绿、漆黑杂彩。”可以说无色不备。又如,红釉有宝石红、朱红、 枣红、鸡红、矾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醉红、海棠红、豇豆红等。 彩绘方面,珐琅彩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品种。
杨鹏飞 2017年11月29
清代的工艺美术
概说
清代工艺美术,从发展历史看,它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中期以前, 继承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中期以后,
艺术创作方面走向了繁琐堆饰,格调不高,但生产技术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清代工艺美术由于造型的奇巧、装饰的繁缛、色彩的艳丽、制作的精致, 形成了一种贵族化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它独特的成就,在我国众多工艺美术中 自成体系。(错彩镂金,雕缋满眼之美) 过分追求繁缛精致,不免流于繁琐堆砌。艺术格调大打折扣,为技术而技
上明显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总之,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精巧。
术,匠气徒增。 各工艺品种,渐渐形成了独立的地方体系,具有各自的特色。
陶瓷工艺
自清代以来,对于陶瓷的评鉴和研究较为重视,曾出现许多陶瓷的专门 书籍,如《陶说》、《陶录》、《陶雅》、《古窑器考》、《说瓷》等,为 我们学习古瓷传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清代瓷器在各时期都有不同特色,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 对陶瓷工艺都有着新的贡献,被誉为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