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 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 斯大林模式的推动D. 农业集体化的成果2.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这一评价针对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D. 英法绥靖政策3. 对于20世纪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的特点是()A. 全面实施市场经济B. 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C.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 多党制代替一党制4. 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是()①废除农奴制改革②领导十月革命胜利③实施新经济政策④制定苏联新宪法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 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 以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B. 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C. 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D. 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6.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D. 社会主义工业化7. 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A. 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B. 邮票发行的时间C. 邮票的发行者D. 周年纪念的时间8. 下列不属于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是()A. 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B.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C. 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基本不受群众监督D. 注意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9. 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 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 有利于恢复苏俄的国民经济C.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D. 标志着苏联的成立二、材料解析题1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1) 为什么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材料二图1海报:工业化之路(1928年)图2农民加入集体农庄(2) 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图2类似的历史事件。

(3) 以史为鉴:材料一中“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存在着哪些弊端?(4) 图1、图2分别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化的重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材料二材料三下图是一张反映苏联经济的漫画。

请完成:(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重心是什么。

(2) 为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人民在谁的领导下进行奋斗?哪一年开始其第一个五年计划?(3) 材料二说明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什么成果?(4) 根据材料三的漫画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经济的主要特点。

(5) 造成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提示“1921~1925年”。

这一期间苏联(俄)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故选A。

【点评】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题干相符的是斯大林模式,故选 C。

【点评】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实行高积累,多投资。

3.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和学者的观点。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

故选C。

A、B明显错误;D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相关。

【点评】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4.答案:B解析:【分析】十月革命和新经济政策都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贡献,而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制定苏联新宪法是斯大林的贡献。

【点评】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1921年开始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5.答案:D解析:【分析】斯大林模式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故D项不正确。

【点评】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6.答案:B解析:【分析】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

所以,出现了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点评】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答案:A解析:【分析】因为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苏联成立于1922年。

正确的国家称谓应是“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所以“苏联十月革命”的说法是错误的。

【点评】十月革命前称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简称苏俄;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8.答案:D解析:【分析】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权,忽视民主,所以这种体制忽视了民主法制的建设。

【点评】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治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9.答案:D解析:【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D项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10. 答案:(1)实施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政权。

(2)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3)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

(4)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弊端:经济上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个人手中,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中国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的改造。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政权。

斯大林模式即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弊端又严重阻碍了苏联的长远发展。

中国学习苏联经验对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在1956年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点评】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的三大改造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的重要尝试。

新经济政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却没有得到长期坚持和贯彻;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即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弊端又严重阻碍了苏联的长远发展;中国的三大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伟大成就之一。

11. 答案: (1)重工业。

(2)斯大林。

1928年。

(3)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4)重工业发达,农业和轻工业落后,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5)“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排斥经济规律和商品价值规律,依靠政治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28年——1937年,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其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但是这一体制却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点评】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既发挥过积极作用,又存在着严重弊端。

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斯大林模式,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