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很明显,对人的重新强调和对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强调,显然比之前中世纪的观点更能导致海外扩张。
”这句话说的是A.文艺复兴的影响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启蒙运动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影响2、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这一革命性的、纯属英国本土的特征,是煤的应用越来越广,烧煤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烧煤经济”在英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煤的储存丰富B.蒸汽机的普遍应用C.采掘技术提高D.煤的出口量激增3.有人说西欧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就是因为在15—19世纪该地区最早出现了许多影响世界进程的大事。
这些大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锻炼了人们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下列不属于这一事件的是()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C.美国独立战争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证据的是BA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并走向高潮B西欧各国工业革命相继展开C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D民主共和制在各国普遍建立5.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1.《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目的是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什么革命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巩固苏维埃政权2.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
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
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B.实现和平,发展经济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3.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向布尔什维克党祝贺,“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
你们首先向全世界发出…和平属于人民‟的呼声,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倡议签订和约,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
上述材料最能体现[ ]A.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B.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D.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练成一个整体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矛盾,导致内战爆发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苏俄新经济政策—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5.比较概括能力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
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四位著名的人物进行比较,他们的共同点是()A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B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6.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7.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角度看,20世纪初期人类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中国的辛亥革命8.《改革与开放》杂志刊登了《再谈----》一文,从此事件伟大历史地位、时代特点、意义和重要贡献来有力证明它的深远意义是不容否定的。
此事件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是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
你判断横线上要填写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罗斯福新政 D辛亥革命9.1953年2月14日我国发行了一套标题为《伟大的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很快就收回,你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A受到苏联政府的强烈抗议B斯大林去世,中苏关系破裂C印刷质量太差D十月革命时不能称为苏联10.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D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材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B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D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12.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
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维尔斯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一五计划”、“二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B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中看到了解决经济危机的希望C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D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的结束13.当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这里“退一步”、“进两步”是指A.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B.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D.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14.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
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战争的破坏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5.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娃的画。
一个英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英国人,男士有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享。
”一个法国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裸体散步。
”一个苏联人看了说:“他们一定是苏联人,他们没有衣服,吃得很少,却还以为自己在天堂。
”这则笑话()A赞扬苏联人民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那个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民特别节俭16.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的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7.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 B市场经济繁荣C经济危机严重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8.在历史上有一阶段,如果有人在明斯克、莫斯科、海参崴买到的商品是一样的价格,你猜想此时期应该是()A沙皇统治时期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19.“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实行粮食税制度 B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继续推行余粮收集制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经验。
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
”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加强国际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1.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22.面对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
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 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 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23.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2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25.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看是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敢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B斯大林模式的卓越成就C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6.. 前苏联有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2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认为的列宁比较好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是指()A进行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B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C进行十月革命和赫鲁晓夫模式D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戈尔巴乔夫28.“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年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