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摘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是一项基本国策,如何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是众所关注的问题。
制定有利于矿产资源稳定、均衡发展的政策法规,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强矿产勘查是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行之有效手段。
【关键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矿产勘查
前言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坚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本文认为应走管理与勘查相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加强矿业的综合管理,建立适合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技术规范;另一方面应加大薄弱矿种的勘查力度,保持矿产种类和资源量的平衡、稳定发展。
以辨证的观点使两方面协调发展,从而达到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1.建立适合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
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由此决定了代表国家对矿产资源行使管理的矿产管理部门对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它所制定的政策、法规将直接关系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起到规范和导向的作用。
1.1 矿产资源管理应从规范和导向两个层次上制定相关政策
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仅有宏观调控和导向是不够的,必须配合必要的规范性政策和法规。
规范性和导向性政策二者辨证的统
一,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才能从政策上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的发展。
规范性政策是指令性的,在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活动中必须执行的规定性政策和法规。
主要规范濒危和枯竭矿种开采、开发范围,指令性限制对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极大危害的矿业活动等,这些政策和法规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质和量的概念。
导向性政策是指有宏观调控性的,引导和鼓励矿产勘查和矿业活动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往往是从保护矿产资源多方面综合因素出发而制定的,能调动和引导矿业及矿产普查围绕矿产资源可持续道路发展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1.3 所制定的政策、法规应具有适度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矿产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一性,矿产资源总量的可变性,决定了制定有关政策要有一定的适度性。
即所制定政策所涉及的范围要适度。
如应加强在贫煤地区的小煤矿勘查和限定开发,在富煤地区计划勘查,规划开发,不应千篇一律。
各地方应依据本地区的矿产资源实际和开发利用情况制定适合一定区域范围的
地区性保持矿产资源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
所制定的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是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明了、准确和易行。
这就要求所制定的政策要符合地质规律,符合矿业开发的实际情况,政策本身的内涵与外延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突出,使之便于掌握与操作。
2.建立适合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规范
2.1 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开发利用途径
地球上的矿物资源可分为陆地矿物资源和海洋矿物资源,它们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多种形式。
其中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根据其品位高低、复杂程度和赋存形式,又可分别分为富矿和贫矿、单一矿和共生复合矿、原矿和尾矿及废堆矿石等。
现仅对金属矿的开发和利进行阐述。
金属矿原矿物开发利用途径主要指矿物的采、选、冶炼等矿物加工过程。
而其尾矿和废堆矿石,即通常所说的二次资源,也可通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加以综合回收与利用。
2.2 不断研发新技术,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
先进的资源开发技术不仅要达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更要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一定成效。
在选冶科学和工程界,针对传统选冶所存在的高能耗、重污染和矿物资源浪费等问题,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和采用一些环境友好的方法。
最突出的例子便是生物浸出矿物资源中的有价金属(如铜、镍、铀、金等)、非氰化提取金和矿山污染源的微生物转化的研究和应用等。
矿物资源的生物浸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把矿石中不溶性金属化合物变成可溶性化合物,再用湿法冶金从溶液中回收金属的方法。
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包括细菌、蓝细菌、真菌、霉菌、酵母菌等,都具有这种溶解矿物的作用,其过程是在一系列酶作用下完成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条件温和,过程悄无声息,与传统的矿
冶工程中的苛刻反应形成鲜明对比。
生物浸出方法尤其在处理低品位矿和复杂矿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具有经济、节能和最少污染的特点。
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并将其形成资源开发规范,是保证矿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3.加强矿产勘查,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
加强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是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的另一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近 20 年来科技水平的提高,许多新认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已成为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1 对濒危矿种、枯竭矿种、薄弱矿种的理解
濒危矿种、枯竭矿种和薄弱矿种是建立在已探明资源量和保有资源量基础上而提出的概念。
对于这一认识应以辨证的思维去理解,其一方面取决于其在自然界的存在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人类目前对其的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二者是辨证统一的。
对于已列为濒危矿种和枯竭矿种只是现阶段该矿种出现的危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矿产勘查程度的提高,新矿床类型的发现,可能会由濒危矿种转为可持续矿种,甚至转为过剩矿种。
例如,随着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和石油勘查力度的加大,逐渐改变了我国石油落后的状况;吉林省原来对钴矿来说是一种匮乏资源,以往多注重在基性、超基性岩中寻找与 cu、ni 伴生的钴矿。
随着黑色岩系含矿建造和成矿系列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以
及在吉南元古代含碳质岩系普查力度的加大,发现了大横路大型铜、钴矿产,使钴矿成为该省主要矿产资源之一。
3.2 制定适合矿产资源可持续性的矿产勘查目标
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矿产资源的普查。
政府矿业管理部门应依据各种矿产资源储量和潜在资源量,分析矿产资源形势,按年度公布不同区域范围的矿产资源状况和发展趋势,有目的地提出应加强普查的矿种,并在勘查政策和经济扶持等方面作出倾斜,起到导向与调控作用。
这样从制定矿产勘查目标开始就促使矿产勘查行业沿着可持续性道路发展。
3.3 建立合理的矿产资源勘查制度
通过矿产勘查寻找和扩大矿产资源储量并非易事,尤其是寻找对保持矿产资源稳定持续发展影响较大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
矿产勘查既是一项理论和技术创新活动,又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经济活动。
在目前找矿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建议集中资金,从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出发,针对某一个或一些矿种集中投入,缩短勘查周期。
可以通过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政策导向来达到这一目的,从而引导矿产勘查活动紧密围绕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这一主题。
4.结论
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矿业管理的基本国策。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单一矿少,同时多年开采形成了大量的尾矿和废堆矿石,既是资源,同时也是巨大的环境
污染源。
因此,必须制定有利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并研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使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使矿产勘查工作得到突破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大成《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勘查,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吉林地质第19卷第二期.
[2]熊蓉春,董雪玲,魏刚.《环境工程》, 2000, 18( 2):22- 24.
[3]崔晓莉,吴海江,杨晓雍.《科技导报》, 2000,( 12):45- 47.
[4]王淀佐《生物工程与矿物提取技术》见:中国科学技术前沿. 1998. 155-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