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安全的基本保障
摘要:矿产资源作为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面临严重的挑战。
虽然我国在《宪法》、《矿产资源法》和一系列行政规章、部门规章中列明对矿产资源的保护条例,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以资源安全为保护目的,或有的法规涉及保护矿产资源安全,但可操作性较差,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不利于矿产资源安全。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法律保障及不足之处,提出了从完善矿产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矿产资源安全管理体制及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加强对矿产资源安全建议。
关键词:矿产资源安全保障
一、矿产资源安全的概念
矿产资源,是指在地质活动中形成的,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一般分为燃料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地下热能金属等。
关于矿产资源安全,具有代表性的是汪云甲的界定。
他认为:矿产资源安全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正常需求的矿产资源供应保障的稳定程度,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威胁。
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即是能够对威胁、破坏矿产资源安全、经济有效供给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情况进行有效防御。
二、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立法现状
我国保护矿产资源的基本法律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
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矿产资源的立法力度,从法律、法规、规章等各类法律层面上修改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采矿权探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违反矿产资源法规行政处罚办法》、《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
此外,对矿产资源开采如矿权转让、采矿权转让等也规定了相应的限制条件。
三、我国矿产资源立法不足之处
虽然上述法律、法规、规章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资源安全关系,但具体分析后发现,我国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中对矿产资源安全的保护极少,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绝大部分法律法规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安全的理念。
即使极少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资源安全的理念,但由于立法时没有把资源安全作为立
法初衷,往往只是注意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而忽略或根本没能注意到如何持续、稳定、及时和足量地满足资源需求,维护资源安全的主体地位未突出,不能较好地保护矿产资源资源安全。
如我国在《矿产资源法》第29条,第30条中对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有相应规定,但这些规定过于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采矿、选矿、冶炼的加工回收率很低,甚至只开采易采、利润大的矿产品,其余的则弃之不采,使大量与之伴生、共生的有益组分白白浪费掉,严重破坏矿产资源安全。
其次,现行有关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中,对资源安全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配套措施,不便操作。
同时,有关资源安全的规定多数侧重于从国家角度进行公法调整而疏于从民间角度予以司法规制,使得国家以外的其他主体缺乏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意识,导致滥采滥挖、越界开采、无证开采等现象层出不穷,不仅造成了资源破坏,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对矿产资源安全严重构成威胁。
第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建立统一合理的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
例如,在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方面就缺乏相应的基本法支持,而资源的综合利用又是资源安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储备、保护、管理等方面也缺乏法律的保护,从而不能很好的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对矿业管理分工不明确,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监管不严,不利于矿产资源安全管理;关于矿业”三废”等二次资源的收集、回收等相关政策上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界定,因而无法在矿产资源安全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矿产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完善
(一)完善有关矿产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
1.把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安全体现在法律中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理念,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将”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安全”的概念相结合,具体运用在我国在矿产资源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当中,指导矿产资源安全发展方向。
2.填补矿产资源安全的法律空白,完善配套措施
加快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增加矿产资源开采后利用不完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增加矿产资源公用事业法等。
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矿产资源法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使模糊的法律规定具体化,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
3.依法行政,保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建立规范的矿业监督管理法律体系,以法律为依据由政府实行组织、指导、监督、纠正职能。
在推行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做到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的全过程监督,使法律法规得到充分运行,切实做到依法行事,维护法的权威
和尊严。
(二)完善矿产资源安全的管理制度
1.完善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在坚持矿产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矿种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不同,结合不同矿种勘查、开采的特殊要求,为进一步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管理矿产资源的作用,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建立矿产资源的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2.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储备制度,针对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矿产资源建立储备,为满足国家在非常情况下的需要;将某些己知藏有或可能蕴藏有重要战略矿产的地区,或某些已探明储量的矿地,作为战略保留基地,不准进行商业性勘查开发,仅供国家非常时期使用,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资源安全不仅是一种国家经济安全,更是一种关乎社会稳定和发展、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问题。
资源安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国家运作基础的安全。
强调矿产资源安全的公众参与,对于矿产资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三)健全矿产资源安全的法律责任
法律应该对违反矿产资源安全的行为制定严格的操作性极强的责任形式。
责任类型应该包括刑事、行政以及民事责任。
我国法律对于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行为主要是科以行政以及刑事处罚,对相关民事责任缺乏相关规定。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市场化进程的改革和矿业市场的完善,有关破坏矿产资源的民事责任也正成为关注的重点。
因此,我们必须把民事责任放到矿产资源安全的领域研究,完善相关的民事法律责任,以保护矿产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