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知道越剧的角色,感受越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
2.了解浙江悠久的戏剧文化,越剧的广泛流传性和鲜活的生命力,激发对越剧的热爱之情。
3.通过收集和交流,培养相关能力,初步体验和表现越剧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知道越剧的角色。
教学难点:
感受越剧的魅力,体会唱腔的鲜明特色。
一、聊聊越剧,走进越剧
1.师:
我们班同学的兴趣非常广泛,不知道有没有会唱戏的?
2.这节课我们就和戏曲来个亲密接触,在我们浙江,最出名的戏曲就是——越剧。
(板书:
越剧)
3.你了解越剧吗?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嵊州,因为当时绍兴是古越国的所在地。
(出示地图:
知道嵊州的位置)
4.它被称为江南戏曲的奇葩(补充板书),理解“奇葩”的意思。
5.齐读课题。
二、聆听越剧,了解越剧。
(一)越剧的历史
1.了解“的笃班”。
①师: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越剧伴奏,建议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听。
②你们听出什么了?(伴奏上的特色)
③“的笃”的声音。
由此点出“的笃班”的由来。
(因为在表演时要敲着笃鼓、尺板伴奏,发出“的的笃笃”的声音,所以民间称为“的笃班”,也称为“绍兴文戏”)
出示图片:
笃鼓,尺板。
2.了解“落地唱书”。
①刚才我们说到越剧在民间时被称为“的笃班”,其实在最早,它还被称为“落地唱书”,你了解吗?
1②师介绍:
落地唱书,就是当时嵊州的一种民间曲艺,主要以说唱为主,到人家家门口去唱上一段,可以换取一些面粉呀、年糕之类的粮食等,可以是当时艺人们一种谋生的方式。
3.“搭建舞台”
①有谁知道越剧正式演出是在什么时候?
当时那些在家门口说唱的艺人们越唱越好了,就不喜欢经常走着唱了,他们想正式地演出,于是在
1906年3月27日,几个艺人开始在东王村搭台演出,于是也把
1906年3月27日称为越剧的诞生日。
②(出示图片)东王村纪念碑(这是当时演出的场景,非常简陋的舞台,还有艺人们穿的也很简单,但是他们的兴致是非常高的。
4.小结:
越剧从最早的“落地唱书”,之后又称为“的笃班”,之后就改名为越剧。
到现在为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板书:
历史悠久)
(二)越剧的角色
1.越剧正式搬上舞台后,便开始分角色表演了。
有谁知道越剧的角色有哪些?
2.越剧的角色一共分为六大类:
小旦、小生、老生、小丑、老旦、大面
3.因为越剧演绎的多数是江南才子佳人的故事,所以多以生旦为主。
出示图片。
花旦:
漂亮小生:
秀气(对比图片)
4.越剧分角色之后,正式搬上了舞台,开始到大上海去演出,当时,上海人把越剧称为“绍兴文戏”。
5.绍兴文戏里当时都是男艺人为主,后来就开始收一些女弟子,因为女演员长得有优势,比较秀气,打扮起来比男艺人更漂亮,而且女演员嗓子也好,于是渐渐地在上海一带出来几位非常有名气的女性演员。
出示:
越剧四大名旦——三花一娟:
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和姚水娟。
当时可谓是风靡一时。
6.之后,男艺人就退出了越剧的舞台,越剧成了女子越剧。
(三)越剧的伴奏乐器。
1.说到越剧,老师必须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她就是越剧界的泰斗人物——袁雪芬。
在1942年的时候,她对越剧进行了改革,一是将两部戏改编之后搬上舞台。
二是对伴奏进行了改革。
22."我们之前听到的越剧的伴奏乐器是什么?(笃鼓,尺板)在袁雪芬的改革下,她在伴奏中加入了许多的民族乐器。
(图片出示)
3.欣赏一段越剧伴奏音乐。
(四)越剧的服装
1.随着许多演员舞台经验的积累,他们在服装上也进行了改革。
2.出示对比图片。
(花旦小生)
3.这就是从服装上的改革,从色彩,绣花等都改了,但是有一点没有变,他们的衣服上都有水袖。
水袖是越剧的一大景点,它有什么作用?(能够表达喜怒哀乐。
)出示:
水袖是演员在舞台上夸张表达人物情绪时放大、延长的手势,运用水袖的袖长,多变来表现人体形态和思想感情。
4.欣赏视频。
她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5.除了水袖,有一种道具小生们也是常用的(扇子)出示图片。
(五)越剧的语言。
1.刚才我们了解到越剧的发源地就在我们浙江省绍兴市的嵊州县,所以它的语言就是绍兴方言。
(播放《天上掉下了林妹妹》
2.学说绍兴话: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六)越剧的剧目
1.同学们,刚才我们学唱过的那句台词是出自哪出戏吗?考考你们,还能说出哪些戏名来。
(指名说:
《梁山泊与祝英台》、《沙漠王子》、《红楼梦》、《白蛇传》……)
2.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段越剧——《九斤姑娘》
(1)出示图:
你知道她是谁吗?认识她旁边的东西吗?这个叫箍桶。
介绍箍桶:
(从前有一种活计,专门替人做家用的木桶,由于那时的木桶上有加固用的铁箍,所以这种活计被称为“箍桶”,这个女孩叫九斤姑娘,她是一位姓张的箍桶匠的女儿。
)
(2)播放视频,猜猜父女俩在聊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讨论)
(3)听音频,欣赏视频,鼓励学生跟着哼哼。
(4)说说父女俩在聊什么事,你喜欢九斤姑娘吗?(评价:
有味)
过渡:
越剧给我们讲述的就是生活中的故事。
3三、"感悟魅力,学唱越剧
1.了解了越剧的那么多知识,对越剧是否有了一丝的喜欢,下面我们就来学唱几句越剧。
2.播放音乐:
《我家有个小九妹》
四、提升总结
你们看,学着,你们就觉出越剧的味道了。
这就是越剧的魅力所在。
你们看,这是越剧晋京演出,越剧在城市,在农村都有着很多的戏迷,……就连外国人也爱学我们的越剧呢!越剧走过了百年,走进了千家万户,走遍了大江南北,走向了世界。
百年越剧,江南奇葩!这真是——生齐诵:
一句戏文,道不尽百年越剧;几声曲调,唱不尽越剧百年。
教学反思:
从教多年来,这学期是我首次担任《人自然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对于一个新手要去挑战县级的比武课,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既然领导分配了任务,只能尽力而为吧。
在拿到教材后,反反复复翻阅了不下十遍的教材,但还是无法确定究竟要上什么内容,最后借助网络,找到了一篇类似的教案,就立马确定上越剧一课,可是到后来却发现,教案中的许多环节是无法驾驭的,我不会唱越剧,而且没有任何关于越剧的道具,犹豫了许久。
还是决定去挑战一下。
我觉得让学生了解越剧,首先要自己了解,所以我从网上找了许多关于越剧的知识,比如服装、剧目、角色、伴奏乐器等等,在几天的时间里狠狠地恶补了一番。
之后便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打算从历史、角色、服装、语言、剧目等这几个方面入手,这样的知识点如果是单纯的灌输式的传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于是我找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图片,形象化的视频,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初步感受越剧的魅力,并能喜欢越剧。
但是我觉得这堂课如果光了解一些知识肯定会显逊色,要是能教会孩子们唱个一句半句,定能增色不少。
于是,我花了半天的时间学了4句越剧,虽说不是那么正宗的唱腔,但在教学中,学生跟着我学唱,还是兴致较高,觉得课堂气氛还是不错的。
这是我第一次上地方课程,虽然在教学的设计上肯定存在着许多的疏漏,但
4是我觉得在这堂课中孩子们还是学得挺快乐的,我想这就够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