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题正误判断(1*10)第二大题不定项选择(1*10)第三大题作品与作者对应(文艺理论论著、作者;理论论题、提出者)古希腊时期(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1、毕达哥拉斯美在和谐;模仿说;艺术功用论,音乐有两种:勇武激昂者和温文尔雅者,音乐能陶冶情性,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2、赫拉克利特最早明确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美的相对性3、德谟克利特模仿说;灵感说;美育论,4、苏格拉底美在效用;美是相对的;发展了模仿说5、柏拉图讨论美学和伦理学:《大希庇阿斯》、《会饮》、《墨诺》、《莱西斯》讨论文艺问题:《伊安》、《斐德若》、《理想国》(卷十)讨论哲学政治和文艺政策:《政治家》、《法律》、《理想国》(后人把他有关文艺美学问题的写作结集为《文艺对话集》,除了《苏格拉底的申辩》外,全部是对话体写作)①理式说(1、理式:最高本体 2、两个世界理式世界、感觉世界(经验世界、现象世界)②美论(1、美的本质:美在理式。
2、审美:分有说。
)③艺术本质论(1、模仿的艺术: 2、回忆的艺术:)④艺术功用论政治功用;教育作用;情绪感染作用⑤艺术批评论(1、批评标准:政治标准。
2、诗人的三大罪状: A.艺术不真;B.亵渎神灵,丑化英雄;C.摧残理性,放纵情欲。
)⑥艺术创作论(1、回忆的艺术的创造:灵感说 2、模仿艺术的创造:照镜子。
)⑦门类艺术研究6、亚里斯多德逻辑学著作共六篇,统称《工具论》。
理论科学的有:《形而上学》、《物理学》、《天象学》、《论灵魂》、《动物志》。
实践科学的有:《尼各马科伦理学》、《政治学》《家政学》。
创作科学的有:《诗学》和《修辞学》。
【观点】①实体论和原因论②艺术本质论(艺术模仿人的行动,模仿是艺术的本质。
)③艺术创作论④悲剧思想⑤艺术功用论⑥人物性格论⑦艺术类型论(从模仿媒介、模仿方式和模仿对象等方面区分艺术)⑧艺术批评论(“合情合理的不可能”和“不合情合理的可能”)古罗马文论(公元前一世纪到三世纪)7、贺拉斯《诗艺》【观点】①、古典主义的三大理论原则(a.合式原则b.古典原则c.合理原则)②艺术功用论:寓教于乐③人物性格论(类型说和定型说)④诗人修养论8、普洛丁(普罗提诺)【观点】美在太一;新柏拉图主义美学的代表;古罗马到中世纪的过渡人物,他的重要性正在于这种历史过渡性中世纪文论三大代表: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阿奎那,阿伯拉。
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十四到十六世纪)1、但丁诗为寓言说;重方言和俗语2、卡斯特尔维屈罗戏剧三一律原则3、锡德尼《为诗一辩》(《为诗辩护》)新古典主义文论(十七、十八世纪)1、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2、布瓦洛《诗的艺术》【观点】四大理论原则(理性原则;古典原则;自然原则;道德原则);人物性格理论;悲剧人物的定型性格;喜剧人物的类型性格;一定年龄的相称性格。
法国启蒙主义诗学3、伏尔泰【观点】艺术是发展的;不盲从古人;定义史诗4、卢梭《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民约论》、《给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观点】自然观、否定科学和艺术、呼唤艺术个性和真情、回归自然5、狄德罗《与多华尔的谈话》、《论戏剧艺术》、《绘画论》、《论天才》、《论美》【观点】“美在关系”;提倡市民剧;即严肃剧、悲喜混杂剧、正剧;发展了模仿说;以社会功利为标准的批评标准;强调批评家的道德修养德国启蒙主义诗学6、莱辛《拉奥孔》和《汉堡剧评》《拉奥孔》【观点】诗画区别: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诗画联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富于包孕性的顷刻”和“有人气的英雄”;诗高于画《汉堡剧评》【观点】提倡市民剧。
7、歌德【观点】创作出发点问题;创作方法问题;特征论;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首倡“世界文学”概念德国古典文艺美学1、康德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观点】美的分析;崇高的分析;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天才论;审美观念2、黑格尔《美学》【观点】理念论;艺术和美的本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艺术理想;艺术和美的特征。
艺术和美的创造;各门艺术论(造型艺术、声音艺术、诗)第四大题简答题(一题5分)1、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方法?(1)、以人为本。
(2)、比较的方法。
(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
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2、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1、哲理性文论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3、政治性文论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3、中西文论的显著性区别?西方中国1、哲理性 1、诗性2、认知性 2、感悟性3、先验性 3、经验性4、体系性 4、非体系性5、创新性 5、继承性6、重再现 6、重表现4、古希腊文论的重要性?1、奠定了西方文艺理论的言路、理路和思路,形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路径和西方学人的学术人格。
2、形成了西方诗学的基本理论架构,有一套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概念系统。
3、是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分别是唯心主义诗学和旧唯物主义诗学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是人本主义诗学的开拓者,亚里斯多德是人本主义诗学的完成者。
4、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标志着古希腊文论的独立和成熟。
5、古罗马文论总体特征?1、研究中心转移,由理论根本问题转向修辞、文法和技巧;2、理论家多结合自身创作谈理论;3、现实针对性强;4、前期接近亚里斯多德,后期接近柏拉图6、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总体特征1、继承亚里斯多德的传统,特别是他的模仿说2、继承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3、作家结合自身创作谈理论,创作成就高与理论成就4、或多或少的受到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影响5、肯定艺术的重要7、新古典主义文论总体特征1、遵从古希腊、古罗马;2、崇尚理性;3、崇尚自然;4、遵从三一律;5、重视诗人的修养;6、以《诗的艺术》为批评典范。
8、启蒙主义文艺理论总体特征1、崇尚理性2、崇尚自然3、提倡市民剧4、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5、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6、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感9、诗画区别和联系?(1)诗画区别: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
a.媒介不同,画是空间中存在的形状和颜色,即自然符号,诗则是时间中存在的语言和声音,即人为符号;b.审美效果不同,画的效果是美,诗的效果是真;c.对象不同,画表现空间中并列的事物,诗表现时间中前后承续的事物,画模仿静物,诗模仿动作.(2)、诗画联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画模仿动作,要化动为静,选择富于包孕性的顷刻来表现。
诗也能模仿物体,要化静为动,即把空间中并列的物体,化为时间中持续的动作,通过动作,描写物体。
10、德国古典文艺美学显著特色?a.理论主体多是哲学家。
他们的理论因而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他们多从既定的概念出发,通过逻辑演绎以探寻艺术规律,概念明确,逻辑严密,体系完备。
b.崇尚理性。
德国古典美学所谓理性具有先验的性质。
c.以人为本。
d.方法论特点:主客观统一的研究方法;辨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11、先天认识能力包括?(1)感性力:感性认识能力。
感性认识中,经验质料刺激我们的感官引起的感觉,先天形式是时间与空间的“感性直观纯形式”,因为它的整理,感性认识脱离了物自体,成为主观的东西。
(2)知性力:知性认识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
知性认识中,经验质料是感性,先天形式是十二个先天知性范畴,包括“必然性”、“因果性”、“可能性”等。
感性认识经由知性范畴的综合整理,才具有普遍必然性,科学知识就是这样形成的。
自然法则就是人的知性加到自然之上形成的。
(3)理性力:理性认识能力。
理性认识是对绝对、无限、最高本质的认识,就是对物自体的认识。
最高的综合整理能力就是理性,他追求的最高统一体有三个,即物理现象中的世界,精神现象中的灵魂以及两者统一的上帝,可称为理念即物自体。
12、崇高与美的区别?(1)美的对象有确定有限的形式,崇高的对象无形式无限制;(2)就来源看,美离不开客体的形式,崇高只能在主体的心灵中寻找;(3)快感的类别不同。
美引起的是直接的、单纯的、积极的快感;崇高引起的则是间接的、消极的快感。
13、什么是卡塔西斯(katharsis)作用?朱光潜译为净化,罗念生译为陶冶。
净化,指通过悲剧观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从而恢复和保持心理健康。
陶冶指的是通过悲剧观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得以疏导,过弱的情绪得以激发,使情绪强弱适度,以有利于身心健康。
综上,可以解释为通过悲剧观赏,使情绪强弱适度,以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五大题理解分析文字1、狄德罗“美在关系”“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官觉察到的”2、“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头顶灿烂的星空,表达的是对和谐的自然秩序的赞美。
科学世界是一个井然有序、服从必然性的世界,康德对此十分着迷。
心中的道德法则令人敬畏。
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少地关注上帝、灵魂、自由、道德等形而上学的问题。
康德通过对纯粹理性的批判,划分了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
现象世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服从必然性;而道德问题属于本体世界,是实践理性研究的范围,本体世界不服从必然性,人有道德意义上的自由。
在此基础上康德致力于制定普遍的道德命令。
在这里,道德法则或道德律令是一种“直接命令我们去做某事,不要把它当作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条件”的绝对命令。
“它不问行动的实质,也不问行动的后果,只问行动所遵循的形式和原则;行动之所以本质上是好的,就在于用心好。
”更直接地说,道德法则或道德律令命令我们采取行动做某事,并非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处(这时候,行动只是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只有外在价值),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好的(这时候,行动不是或不仅仅是达到其他更高目的的手段,行动本身就是最高目的,即有内在价值)。
3、亚里士多德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的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又译为净化)”六要素:情节、性格、言辞、形象、思想和歌曲。
情节是必备的要素,情节第一,性格第二,无情节不成其为悲剧,无性格同样可以是悲剧悲剧人物比一般人好,又与我们相似;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出身高贵,名声显赫。
悲剧冲突(悲剧根源):过失说悲剧人物“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
”从人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把不幸归之于天。
4、亚里士多德艺术批评论艺术是创造,可以写不可能发生的事。
“衡量诗和衡量政治正确与否,标准不一样”,就“合情合理的不可能”和“不合情合理的可能”而言,诗表现前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