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综合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1、(D)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1876B、1877C、1878D、1879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A)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B、除精神病人外的心理现象C、除动物外的心理现象D、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人格和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和人格4、心理反映具有(C)的特性。
A、稳定性和灵活性B、抽象性和形象性C、能动性和主观性D、客观性和主观性5、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B)A、神经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6、(C)以研究知觉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
A、精神分析学派B、构造主义C、格式塔学派D、机能主义、7、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是一种典型的(B)的观点。
A、遗传决定B、环境决定C、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D、辩证唯物主义8、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B)。
A、神经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9、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因素要通过(B)来实现支配外部行为。
A、心理特征B、认知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10、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B)A、控制变量B、自变量C、因变量D、无关变量11、人类的(C)高度发展,占整个大脑皮层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心理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顶叶B、枕叶C、额叶D、颞叶12、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C)A、反射B、扩散和集中C、兴奋和抑制D、泛化和分化13、“谈虎色变”,属于(B)活动。
A、无条件反射B、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C、本能D、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14、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于是对其他刺激的饿反应就回逐渐消失,称为(D)A、消退抑制B、超限抑制C、外抑制D、分化抑制A、分化B、扩散C、相互诱导D、泛化16、当若干个条件反射按照固定顺序出现,多次训练后,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于是一个刺激会陆续出现一个个反射活动,称为(D)A、分化B、兴奋扩散C、泛化D、动力定型17、绝对感觉阈限是指(B)。
A、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B、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C、能够觉察出刺激最小差别的能力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18、物理刺激的强度低于绝对阈限时,(A)引起个体有意思的感知。
A、不可能B、能够C、有可能D、一定1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B)现象。
A、对比B、适应C、后象D、感受性20、联觉是指(D)A、同一分析器由于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花的现象B、由于感受器受到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C、刺激作用停止后依然保留的感觉D、一个刺激引起一种感觉的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21、一个刺激引起一种感觉的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为(A)A、联觉B、适应C、对比D、后象22、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A)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23、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经验来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某种意义的特性被称为(B)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24、对物体的延续性和顺序性所产生的知觉称之为(D)。
A、空间知觉B、运动知觉C、深度知觉D、时间知觉25、在一个暗室里看到一个静止的光点移动的现象叫做(A)。
A、自主运动B、动景运动C、幻想D、自动26、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B)。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27、语言文字材料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多为(A)编码。
A、听觉B、视觉C、语义D、动作28、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A)。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遗忘D、系列位置效应29、一系列学习材料,中间没有前面的记忆效果好是因为有()。
A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遗忘D、系列位置效应(这道题强调的是前面学习的东西对中间学习的东西的影响,所以,应该选前摄抑制。
而系列位置效应强调的则是两头的学习对中间学习的影响。
)30、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过程是(D)。
A、分析B、概括C、抽象D、综合31、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运用了部分报告法,首先提出存在(A)记忆。
A、瞬时B、短时C、长时D、内隐A、间接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推理过程33、受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是(D)。
A、同化B、变式C、定义D、定势34、从其他类似的事物中引起联想,从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B)。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定型3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D)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36、表象的形象可以在我们的头脑中放大、缩小或翻转,这种特性为表象的(C)。
A、直观形象性B、联想性C、可操作性D、创造性37、运用以前已获的知识和经验,不需要更改的去解决类似情境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A)A、再造思维B、理论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思38、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的观念、愿望和想法等不能出现在意识中,被认为处于(C)中A、前意识B、非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39、注意的稳定性是指(B)。
A、同一时间注意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B、注意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C、任务的要求注意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D、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40、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是(C)。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4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B)。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敏捷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分配42、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B)。
A、诱因B、需要C、兴趣D、爱好43、(A)是指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A、需要B、内驱力C、动机D、情绪44、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概括为下列五个层次:(A)A、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B、物质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认知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美的需要D、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社会价值的需要45、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满足是(B)。
A、无规律的B、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C、由高层向低层D、以上都不是46、与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质是(A)。
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性D、自制力47、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B)。
A、果断性B、坚韧性C、自制性D、自觉性48、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D)。
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绪49、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认为,情绪的产生上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C)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A、外界环境刺激B、机体的生理变化C、认知过程D、丘脑50、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51、(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C、热情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52、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A)。
A、理智感B、美感C、激情D、道德感53、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以把能力分为(A)。
A、能力、才能和天才B、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C、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54、通常把IQ超过(C)的儿童称为智力超常儿童。
A、120B、130C、140D、15055、一个人依活动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B)A、个性B、性格C、气质D、能力56、以心境变化剧烈,热情但易急躁冲动,刚强但易粗暴为心理特征的气质类型是(A)。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57、作为气质类型的生理学基础,神经过程弱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属于(B)。
A、胆汁质B、抑郁质C、黏液质D、多血质58、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根据(B)的不同组合构成的。
A、两种神经过程B、神经过程的三个基本特性C、心理活动五个动力特性D、神经过程的四个基本特性59、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上的(B)特征。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60、()对特质进行了分类。
他把特质分为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
BA、奥尔波特B、卡特尔C、艾森克D、荣格(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而艾森克则将特质分为三个纬度,分别为: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61、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是人格五因素模型中的(A)因素的表现。
A、神经质B、外倾性C、开放性D、认真性6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B)做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63、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C)。
A、知觉B、记忆C、思维D、意识64、为各种行为设计评价量表是(C)分支工作人员的任务。
A、生理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心理测验学D、发展心理学65、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D)。
6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属于(C)。
A、本能活动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系统67、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是感觉的(D)现象。
A、适应B、后象C、对比D、联觉68、后象是指(C)。
A、同一分析器由于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B、由于感受器受到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C、刺激作用停止后依然保留的感觉D、一个刺激引起一种感觉的同时还引起一种感觉的现象6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C)。
A、合理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方法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70、一篇文章读完后,往往最前面一段内容的印象深刻,即出现首因效应,这是因为(A)A、没有前摄抑制B、没有倒摄抑制C、仍在短时记忆D、进入长时记忆71、“潜移默化”是(D)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外显记忆D、内隐记忆72、在头脑中把抽取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思维过程是(D)。
A、分析B、综合C、抽象D、概括73、进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A)就转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会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