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天体运动——追及和变轨1.太阳系中某行星A 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但天文学家在观测中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存在一些偏离,且每隔时间t 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 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 ,它对A 的万有引力引起A 行星轨道的偏离,假设其运动轨道与A 在同一平面内,且与A 的绕行方向相同,由此可推测未知行星B 绕太阳运行的圆轨道半径为( ) A.Rt t T - B.2.某天体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自转周期为T ,“北极点”处的重力加速度是“赤道”处重力加速度的k 倍(k>1)。
若该天体有一颗近地环绕卫星,则近地环绕卫星的周期为TTTT 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运送两名宇航员前往在2016年9月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宇航员计划在“天宫二号”驻留30天进行科学实验。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变轨过程如图所示,AC 是椭圆轨道II 的长轴。
“神舟十一号”从圆轨道I 先变轨到椭圆轨道II ,在变轨到圆轨道III ,与圆轨道III 运行“天宫二号”实施对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神舟十一号”在变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B. 可让“神舟十一号”先进入圆轨道Ⅲ,然后加速追赶“天宫二号”实现对接C. “神舟十一号”从A 到C 的平均速率比“天宫二号”从B 到C 的平均速率大D. “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与“天宫二号”运行周期相等 4.如图(甲)所示, a 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某时刻在a 的正上方有三颗轨道位于赤道平面的卫星b 、c 、d ,各卫星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图(甲)中已标出,其中d 是地球同步卫星.从该时刻起,经过一段时间t (已知在t 时间内三颗卫星都还没有运行一周),各卫星相对a 的位置最接近实际的是图(乙)中的.试卷第2页,总6页5.嫦娥二号卫星预计将于2010年10月发射。
图为“嫦娥二号”的姐妹星“嫦娥一号”某次在近地点A由轨道1变轨为轨道2的示意图,其中B 、C 分别为两个轨道的远地点。
关于上述变轨过程及“嫦娥一号”在两个轨道上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 点处应点火加速B. “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 点处的速度比在轨道2的A 点处的速度大C. “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 点处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的C 点处的加速度大D. “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 点处的机械能比在轨道2的C 点处的机械能大 6.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N 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图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比为( ) A. 231N N +⎛⎫⎪⎝⎭ B. 231N N ⎛⎫ ⎪-⎝⎭ C. 321N N +⎛⎫ ⎪⎝⎭ D. 321N N ⎛⎫⎪-⎝⎭7.“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在同一轨道上绕地心O 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 ,某时刻它们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 、B 两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这两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22r g RB. 发射卫星1时速度要大于11.2km /sC. 卫星1由位置A 运动至位置B 所需时间为tD. 两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一定相同8.如图所示,A 为太阳系中的天王星,它绕太阳O 运行的轨道视为圆时,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0,周期为T 0且做匀速圆周运动.天文学家长期观测发现,天王星实际运动的轨道与圆轨道总有一些偏离,且每隔t 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偏离,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天王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的行星B ,假设行星B 与A 在同一平面内,且与A 的绕行方向相同,它对天王星的万有引力引起天王星轨道的偏离,由此可推测未知行星的运动轨道半径是( ) A.000t R t T -B. RRR 9.如图所示,有A 、B 两个行星绕同一恒星O 沿不同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同.A 行星的周期为T 1,B 行星的周期为T 2,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第一次相遇(即两行星距离最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时间2112T T TT -两行星将第二次相遇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B. 经过时间12213TT T T -两行星将第四次相遇C. 经过时间1221T T T T -两行星将第一次相距最远D. 经过时间()122132T T T T -两行星将第二次相距最远10.假设某卫星在距地面高度为4200km 的赤道上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该卫星与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同向运动。
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 ,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36000km 。
每当两者相距最近时,卫星向同步卫星发射信号,然后再由同步卫星将信号发送至地面接收站。
从某时刻两者相距最远开始计时,在一昼夜的时间内,接收站共接收到信号的次数为(不考虑信号传输所需时间) A. 4次 B. 6次 C. 7次 D. 8次11.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 、b 、c 质量分别为m 1、m 2、M (M>>m 1,M>>m 2).在c 的万有引力作用下,a 、b 在同一平面内绕c 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周期之比Ta :Tb=1:k ;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 运动一周的过程中,则( ) A. a 、b 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1次 B. a 、b 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1次 C. a 、b 、c 共线的次数为k+2次 D. a 、b 、c 共线的次数为k-2次12.2016年10月17日,景海鹏和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向太空,于11月18日乘返回舱安全返回。
返回舱在A 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如图所示。
关于返回舱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A 时需向运动的反方向喷气才能进入椭圆轨道ⅡB. 飞船变轨后机械能不变C. 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 飞船在轨道Ⅱ上由A 向B 运动的过程中地球对飞船的引力做正功13.某航天飞机是在赤道上空飞行,轨道半径为r ,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
设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
在某时刻航天飞机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上方,则到它下次通过该建筑上方所需时间为 A.B.D.14.如图所示,一飞行器围绕地球沿半径为r 的圆轨道1运动。
经P 点时,启动推进器短时间向前喷气使其变轨,2、3是与轨道1相切于P 点的可能轨道。
则飞行器A. 变轨后将沿轨道3运动B. 相对于变轨前运行周期变长C. 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D. 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 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试卷第4页,总6页15.“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km 的P 点进行第一次变轨后被月球捕获,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所示.之后,卫星在P 点又经过两次变轨,最后在距月球表面200km 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B. 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C. Ⅰ、Ⅱ、Ⅲ三种轨道运行相比较,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的机械能最小D. 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到P 点的加速度大于沿轨道Ⅰ运动到P 点的加速度16.众所周知,地球绕日运动其实是一个椭圆,设其半长轴为0a 。
如图所示,在地上发射一个绕日做圆周运动的无动力探测器,使其具有与地球相等的绕日运动周期,以便法身一年后与地球相遇而向地球发回探测资料。
已知探测器发射过程可视为“在地球处给探测器一个很大的初速度,令其直接进入绕日轨道”,将地球、探测器、太阳都视为质点,且不考虑地球和其他行星对探测器运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探测器绕日运动的轨道半径等于0aB. 地球在远日点的加速度大于探测器的加速度C. 地球与探测器每次相遇时,地球位于椭圆轨道的短轴端点D. “日地连线”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等于“日器连线” 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 17.2015年12月10日,我国成功将中星1C 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如图所示是某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卫星远地点P 距地心O 的距离为3R .则( )A.B. 卫星经过远地点时速度最小C. 卫星经过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9g D. 卫星经过远地点时加速,卫星将不能再次经过远地点18.如图所示, A 是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的某物体,B 是近地资源卫星、C 是同步通信卫星. 关于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A 、B 、C 的向心加速度关系a A >a B >a CB. 在相同时间内B 转过的弧长最短C. 在6h 内C 转过的圆心角是π/2D. 若卫星B 加速,可靠近卫星C 所在轨道 19.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半径远小于两个恒星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它们在相互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为某一双星系统,A 星球的质量为m 1,B 星球的质量为m 2,它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 ,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的是( )A. A 星球的轨道半径为112m R L m m =+B. B 星球的轨道半径为21m r L m =C. 双星运行的周期为2T π=D. 若近似认为B 星球绕A星球中心做圆周运动,则B 星球的运行周期为2T π=20.太阳系各行星可近似看成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天王星公转周期为T 1,公转半径为R 1;地球公转周期为T 2,公转半径为R 2.不计两行星之间的引力作用,万有引力常量为G ,当地球和天王星运行到太阳两侧,且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的质量为B. 天王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小于1年C. 地球与天王星相距最近至少需经历( )D. 天王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与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21.如图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两颗人造地球卫星A 、B 同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B 和地球恰好在一条直线上,周期分别为T A 、T B ,由图中位置开始A 、B 和地球再次共线的时间间隔为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卫星的线速度v A >v BB. A 、B 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一定有F A >F BC. T 可能小于T AD. T 一定大于2AT 22.如图所示,A 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 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 卫星,C 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长轴大小为a ,P 为B 、C 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 、B 、C 绕地心运动的周期都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B 在P 点的运行加速度大小与卫星C 在该点的运行加速度大小相等B. 卫星B 离地面的高度可以为任意值C. 卫星C 的运行速度大于物体A 的速度D. 若已知物体A 的周期和万有引力常亮,可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23.已知某卫星在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周期为T ,当卫星运动到轨道上的A 处时适当调整速率,卫星将沿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椭圆与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