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1(储蓄银行对存款人付给利息,这叫储蓄(存入的钱叫本金(一定存期内的利息对本金的比叫利率(本金加上利息叫本利和(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本利和=本金×(如果用p,r,n,i,s分别表示本金、利率、存期、利息与本利和,那么有i=prn,s=p(例1 设年利率为0.0171,某人存入银行2000元,3年后得到利息多少元,本利和为多少元,解i=2000×0.0171×3=102.6(s=2000×=2102.6(答某人得到利息102.6元,本利和为2102.6元(以上计算利息的方法叫单利法,单利法的特点是无论存款多少年,利息都不加入本金(相对地,如果存款年限较长,约定在每年的某月把利息加入本金,这就是复利法,即利息再生利息(目前我国银行存款多数实行的是单利法(不过规定存款的年限越长利率也越高(例如,1998年3月我国银行公布的定期储蓄人民币的年利率如表22(1所示(用复利法计算本利和,如果设本金是p元,年利率是1 / 15精品文档r,存期是n年,那么若第1年到第n年的本利和分别是s1,s2,…,sn,则s1=p,s2=s1=p=p2,s3,s2=p2=p3,……,sn=pn(例小李有20000元,想存入银行储蓄5年,可有几种储蓄方案,哪种方案获利最多,解按表22(1的利率计算(连续存五个1年期,则5年期满的本利和为200005?25794(先存一个2年期,再连续存三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3?25898(先连续存二个2年期,再存一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2??26003(先存一个3年期,再转存一个2年期,则5年后的本利和为20000??26374(先存一个3年期,然后再连续存二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0.0522)2?26268(2 / 15精品文档存一个5年期,则到期后本利和为20000?26660(显然,第六种方案,获利最多,可见国家所规定的年利率已经充分考虑了你可能选择的存款方案,利率是合理的(2(保险保险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生命和财产保护的金融事业(例如,火灾保险就是由于火灾所引起损失的保险,人寿保险是由于人身意外伤害或养老的保险,等等(下面举两个简单的实例(例假设一个小城镇过去10年中,发生火灾情况如表22(2所示(试问:设想平均每年在1000家中烧掉几家,如果保户投保30万元的火灾保险,最低限度要交多少保险费保险公司才不亏本,解因为1+0+1+2+0+2+1+2+0+2=11,365+371+385+395+412+418+430+435+440,445=4096(11?4096?0.0026(300000×0.0026=780(答每年在1000家中,大约烧掉2.6家(投保30万元的保险费,至少需交780元的保险费(例财产保险是常见的保险(假定A种财产保险是每投3 / 15精品文档保1000元财产,要交3元保险费,保险期为1年,期满后不退保险费,续保需重新交费(B种财产保险是按储蓄方式,每1000元财产保险交储蓄金25元,保险一年(期满后不论是否得到赔款均全额退还储蓄金,以利息作为保险费(今有兄弟二人,哥哥投保8万元A种保险一年,弟弟投保8万元B种保险一年(试问兄弟二人谁投的保险更合算些,解哥哥投保8万元A种财产保险,需交保险费80000?1000×3=80×3=240(弟弟投保8万元B种财产保险,按每1000元交25元保险储蓄金算,共交80000?1000×25=2000,而2000元一年的利息为2000×0.0522=104.4(兄弟二人相比较,弟弟少花了保险费约240-104.4=135.60(因此,弟弟投的保险更合算些(201至01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八年级4 / 15精品文档趣味数学2013年3月初中数学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序言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说明数学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5 / 15精品文档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
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
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
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
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
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
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中学数学的美育性,除了上述一些方面,还有其它美妙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和捕捉,就会发现数学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美的素材,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既提高教学质量,又使教学韵味深厚。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一切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严6 / 15精品文档密的计算和推理,数学也是人文科学和逻辑思维的基础。
趣味数学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开放,创新的思维模式,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立足培养兴趣,旨在提高成绩,通过讲,学,练这一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教学思维。
立足基础知识,结合教学实际,博采众长,寓理于例,重在思维训练,并加以适合的延伸和拓展,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爱学,乐学,增强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是我们的宗旨和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广大学生在汗水中积累知识,在灵感中启迪智慧,在和谐中走向成功~第一课时四色问题人人都熟悉地图,可是绘制一张普通的政区图,至少需要几种颜色,才能把相邻的政区或区域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就未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这个地图着色问题,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难题。
大家不妨用一张中国政区图来试一试,无论从哪里开始着色,至少都要用上四种颜色,才能把所有省份都区别开来。
所以,很早的时候就有数学家猜想:“任何地图的着色,只需四种颜色就足够了。
”这就是“四色问题”这个名称的由来。
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7 / 15精品文档四色问题的内容是:“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迭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这里所指的相邻区域,是指有一整段边界是公共的。
如果两个区域只相遇于一点或有限多点,就不叫相邻的。
因为用相同的颜色给它们着色不会引起混淆。
数学史上正式提出“四色问题”的时间是在1852年。
当时伦敦的大学的一名学生法朗西斯向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伦敦大学数学教授莫根提出了这个问题,可是莫根无法解答,求助于其它数学家,也没有得到答案。
于是从那时起,这个问题便成为数学界的一个“悬案”。
一直到二十年前的1976年9月,《美国数学会通告》正式宣布了一件震撼全球数学界的消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位教授阿贝尔和哈根,利用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问题”这个猜想是完全正确的~他们将普通地图的四色问题转化为2000个特殊图的四色问题,然后在电子计算机上计算了足足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最后成功地证明了四色问题,轰动了世界。
8 / 15精品文档这是一百多年来吸引许多数学家与数学爱好者的大事,当两位数学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的时候,当地的邮局在当天发出的所有邮件上都加盖了“四色足够”的特制邮戳,以庆祝这一难题获得解决。
追求与挫折一、教学目标: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三、教学过程一、导人1.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二、讲授新课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追求”和”挫折”的概念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9 / 15精品文档追求与挫折的关系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同学讨论: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2)出示”桑兰的追求与挫折”图片。
)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图片——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面对挫折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请学生谈感受~3.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挫折的影响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教学活动分析与修改意见消极的影响,3.配乐幻灯: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为”挫折”作新的诠释总结升华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严纯华.小结全课1)电脑幻灯——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10 / 15精品文档2)歌曲”未来的未来”)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三、课后作业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教学后记有效细节:不足之处:自我评价:端正学习态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影响、了解自己的学习态度。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辅导前准备1、准备三个不同学习态度对学习产生不同影响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