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许行篇资料
❖宾语前置
❖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 则: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 虽然:连词+指示代词,虽然这样、虽 然如此。
❖ 道:真道理,指许行所认为的古圣贤治 国之道。
❖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 壅飧:赵歧、朱熹注:“壅飧,熟食也; 朝曰壅,夕曰飧。” (名词用作动词)
❖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 也,恶得贤!
❖ 也:语气词,表示停顿舒缓,引起下文。
❖ 则是:那么这是。则,连词,表示因果 或情理上的联系。
❖ 厉: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 到损害。
❖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 铁:此指农具。 ❖ 借代修辞:以器物的质料代其器物之名
❖ 《公孙丑下》: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 美然。
❖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 独:副词,暗自。 ❖ 举:选拔、推荐。 ❖ 敷、治:治理。
❖ 人之有道也
❖ 王引之《经传释词》:有犹为 也。……“为”、“有”一声之转,故 “为”可释为“有”。
❖ 民之为道也
❖ 之:连词
❖ 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 ❖ 煖:暖,异体字,暖和。 ❖ 而:连词,表示转折。
❖1、文理精密 ❖2、采用论辩形式 ❖3、善用比喻修辞方式 ❖4、气势磅礴、明畅犀利、富有说服
力
六、孟子的影响
❖ 举中国之百亿万群书,莫如《孟子》矣。传孔 子《春秋》之奥说,明太平大同之微言,发平 等同民之公理,著隶天独立之伟义,以拯普天 生民于卑下钳制之中,莫如孟子矣!探冥冥之 本原于天生之性,许其为善而超擢之;著灵明 之魂于万物皆备之身,信其诚有而自乐之;秩 天爵于人人自有而贵显之,以普救生人神明于 昏浊污蔽之中,莫如孟子矣。《孟子微·自序 二》)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叙,朋友有信。 ——父子之间有骨肉 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 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 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 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 之:代词,指代百姓。
❖ 劳、来、匡、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 法。
❖ 北学于中国。
❖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学”, 表示“向北方”。
❖ 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愿受一廛而为氓。
❖氓:mé ng,指从别国迁来的居民。
❖má ng ——流氓
❖ 一是本指无业游民,后用以指不务正业、 为非作歹的人。二是指施展下流手段、 放刁撒泼等行为。
❖捆屦织席以为食。
❖捆:敲打,特指编织草鞋时的一种 动作。
❖赵歧注:“捆犹叩椓也,织屦欲使 坚,故叩之也。”
❖以:介词,引进行为工具。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 备❖↓ຫໍສະໝຸດ ↓❖ 主语谓语
❖
(主语 + 谓语)
❖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 路:1.通“露”,羸露,贫困。 ❖ 2.名词活用作动词,疲于赶路奔波。 ❖ 宋代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奔走道
路,无时休息。”
❖ 草木昌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 偪人。
❖ 偪——逼,古今字,威胁。 ❖ 修辞方式:并提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Michael Hart)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 榜》:孟子的著作在中国影响很 大,……他是一位有着重大影响的作 家……我想没有多少哲学家能有如此大 的影响。
许行篇..\许行
❖踵门而告文公曰 ❖踵:本义是脚后跟,名词。这里的
“踵”是名词用作动词,是“走到” 的意思。
❖ 魏源、周广业、杨伯峻
❖ 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所作 也,故总谓之《孟子》。”“于是退而 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 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 篇。”
❖ 朱熹、阎若璩
❖ 韩愈《答张籍书》:“孟轲之书,非轲 自著,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 记轲所言耳。”
❖ 苏辙、晁公武、崔述
❖何许子之不惮烦:谓语前置(许子 之不惮烦者何)
❖惮:害怕 ❖何:疑问代词作谓语,强调语气 ❖译文:为什么许行这样不怕麻烦?
❖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 然则:表示在此情况下据事理应推出的 下文,“这样的话(既然如此),那 么……”
❖ 然,代词,承接上文
❖ 则,连词,表顺承关系
❖ 独:岂,难道
孟子
一、孟子概况
❖ 名轲,邹国人 ❖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上》)
民贵君轻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 下》)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 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心也。(《离 娄上》)
❖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
❖ 且:况且,表示替进一步。
❖ 陶冶:指“陶冶”这类工作。
❖ 陶冶,词组。陶,烧制陶器。冶,冶炼 铁器。可用作名词,指烧制陶器、制作 铁器的匠人或工作。
❖ 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舍:1.止,只限于,只是 ❖ 2. 《新方言》,啥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交易:词组 。 ❖易,动词,指交换,以物换物。 ❖交,副词,作状语,指交相、相互。
❖ 劳、来:勤劳。《尔雅·释诂上》:“劳、 来 ……勤也。”
❖ 使人民勤劳,使人民正直,帮助他们, 使他们自己得到善性,还要救济他们, 对他们施加恩惠。
❖ 大哉,尧之为君。 ❖ 君哉,舜也。 ❖ 主谓倒装
❖ 亦不用于耕耳。
❖ 亦……耳:只不过……罢了。 ❖ 亦:副词,表示行为局限,只、不过。
❖ 《战国策·楚策》:“王亦不好士也,何 患无士?”
三、《孟子》的流传
❖诸子——传记(汉代)——经书 (唐代)——四书(南宋)——十 三经(清代)
四、《孟子》的注疏
❖东汉:赵岐《孟子注》 十四卷 ❖北宋:孙奭《孟子正义》 十四卷 ❖南宋:朱熹《孟子集注》 七卷 ❖清代:焦循《孟子正义》 三十卷 ❖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 十四卷
五、《孟子》的语言
二、 《孟子》的作者
❖ 1、以孟轲所著为主,也有弟子参加。 幻灯片 5 ❖2、孟轲一人所著。幻灯片 6 ❖ 3、孟轲死后,由他的弟子万章、公孙
丑之徒根据他生前的言论撰集而成。幻 灯片 7
❖ 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轲 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 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