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汉译英:低糖血症hypoglycemia 高糖血症hyperglycemia 果糖胺fructosamine同工酶isoenzyme胰岛素 insulin线性范围Linear range初始速率The initial rate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胆固醇Cholesterol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尿酸Uric acid胆红素Bilirubin黄疸Jaundice胆色素Bile pigment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醛固酮AldosteroneTDM (治疗药物检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名解:1.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LR):是指用诊断试验检测患病人群的.阳性率与非患病人群的阳性率之间的比值,即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SE):是指一系列测定值对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

3.精密度(precision):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结果的彼此符合程度,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RE)大小程度的指标。

4.灵敏度(sensitivity):只在患者中用诊断试验检出的阳性百分率,表示诊断试验查出患者的能力,又称真阳性率。

5.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reatinine clearcmce,Ccr):是指单位时间内,肾脏将多少毫升血浆中肌酐清除由尿排泄。

6.肾清除率(Cx):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某物质全部清除由尿排出。

7.血气分析:指通过血气分析直接测定血液中的三项指标(PH,PO2 ,PCO2),利用公式推算出其他指标,由此对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进行判断的分析技术。

8.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全部Hb的百分比。

9.工具酶:通常把酶学分析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称为工具酶。

10.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即机体对正常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11.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试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12.室内质量评价(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的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导致不满意因素的过程。

13.逆向转运胆固醇:即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在肝内转化为胆汁酸后排出体外。

14.黄疸:胆红素是金黄色的色素,在组织细胞内沉积而造成的黄染现象称为黄疸。

问答题1.DM常见并发症的试验鉴别诊断MD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但三者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三者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

(1)诊断MD酮症酸中毒的要点是体内酮体增加和代谢性酸中毒,如尿、血酮体明显强阳性,后者定量多大于5mmol/L;血PH和CO2结合力降低,碱剩余负值增大,阴离子间隙增大;但血浆渗透压仅轻度上升。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性昏迷的诊断要点是体内的高渗状态,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三高”,即血糖特别高(≥33.3 mmol/L)、血钠高(≥145 mmol/L)、血渗透压高[≥350mOsm/(kg·H2O)]:尿糖呈强阳性,血清酮体可稍增高,但PH大多正常。

(3)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的诊断要点为体内乳酸明显增加,特别是血乳酸浓度>2 mmol/L,PH降低,乳酸/丙酮酸比值>10并除外其他酸中毒原因时,可确诊本病。

2.急性肝炎血清酶、胆红素、血浆蛋白有哪些改变?为什么?①血清酶:急性肝损伤的主要变化特征是转氨酶显著升,可达上限值的100倍以上 .病毒性肝炎时ALT、AST均显著升高,可达参考值上限的20—30倍,以ALT升高更明显,且AST/ALT﹤1。

急性肝炎时,肝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内的AST、ALT等酶被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因此AST、ALT升高明显。

②胆红素:急性肝损伤时,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少发生黄疸。

黄疸型肝炎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均升高,但前者高于后者,尿胆红素和尿胆原也增加。

急性肝炎时,肝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内的结合胆红素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因此结合胆红素升高明显。

③血浆蛋白:急性肝炎时,蛋白质合成代谢变化不大,血浆蛋白可以在正常范围内,这与肝脏强大的储备能力和蛋白质相对较长的半衰期有关。

3.levey-jennings质控图失控表现?如何处理?异常表现:①漂移:连续五次结果都在均线的同一侧,提示存在系统误差②趋势性变化:连续五次结果都渐增或渐降,提示检测的准确度发生了逐渐的变化,这往往是由于一个逐渐改变的因素造成。

③精度变化:提示常规测定中出现日间变异较大的情况,偶然误差较大,如仪器、试剂不稳定。

正常分布:①95%数据落在X±2S内②不能有连续五次结果都在同一侧③不能有五次结果渐升或渐降④不能有连续2个点落在X±2S以外⑤不应有落在X±3S以外的点。

违反上述五点任意一点即为失控。

失控后处理:①失控情况处理:操作者如果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控制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并上报。

②失控原因分析:查找原因:重新测定同一质控品、新开一瓶质控品、标准品、试剂、仪器。

4.肿瘤标志物有哪些临床应用(意义)?①用于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筛查。

筛查不具有诊断意义,阳性者必须进一步经临床确诊。

②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肿瘤标志物只是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还是细胞病理检查。

③用于肿瘤的预后判断。

肿瘤标志物的基础水平越高,月可能处于癌症晚期,预后越差。

④用于肿瘤的疗效判断和治疗监测。

一般认为标志物的浓度下降至正常或治疗前水平的90%认为治疗成功。

如手术治疗或放、化疗后肿瘤标志物未能如期的下降,说明治疗失败。

⑤评估治疗方案需。

要对每个人进行实验室检测来评估治疗方案,即所谓的个体化医疗。

5.肿瘤标志物按化学本质有哪些类别?①胚胎抗原类TM:AFP(甲胎蛋白)、AFP异质体L3、CEA②糖类抗原TM:CA125、CA15-3、CA19-9、CA72-4③激素类TM:CT、hCG④受体类TM:ER、EGFR⑤蛋白质类TM:细胞角蛋白19片段、TPA、SCCA、NMP22⑥酶类TM:ALP、LD、NSE、PSA、AFU⑦基因类TM:ras基因、Her-2基因、Rb基因、p53基因6.正常人与DM患者的OGTT曲线(画出并作出说明)①FPG正常(﹤6.1mmol/L),并且2小时PG7.8﹤mmol/L为正常糖耐量。

②FPG介于6.1~ 7.0mmol/L之间,2小时PG7.8﹤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

③FPG﹤7.0mmol/L, 2小时PG介于7.8~11.1 mmol/L为糖耐量减退。

④血浆FPG≥7.0mmol/L,2小时PG≥11.1 mmol/L为糖尿病性糖耐量。

7.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①血清酶②血清胆红素③胆汁酸④脂蛋白)四个方面。

8.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临床意义?GFR(肾小球滤过滤)是临床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反应总体肾组织的功能。

(1)Ccr降低:能较早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并估计损伤程度。

Ccr <80ml/(min·1.73㎡)提示有肾功能损伤;Ccr 50~80 ml/(min·1.73㎡)提示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cr 25~50ml/(min·1.73㎡)提示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 <25ml/(min·1.73㎡)提示为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Ccr ≤10ml/(min·1.73㎡)提示为尿毒症终末期。

(2)指导临床治疗:临床上常根据Ccr结果制订治疗方案并调整治疗手段,如当Ccr出现异常时,及时调整由肾脏代谢或以肾脏排出为主的药物。

9.内分泌紊乱生化检测包括哪些方面?①激素生物效应及其生化标志物的检测。

如甲状腺功能紊乱时检测基础代谢率,甲状旁腺功能紊乱时血钙的检测。

这类方法通过激素的效应来反映内分泌功能,仅能提供间接证据,且特异性不高,往往只能起辅助诊断。

②激素或其代谢物的直接测定。

测定体液中某一激素或代谢物水平,可对内分泌功能判定提供依据,连续测定可反应其分泌的节律性,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③动态功能试验。

对内分泌调节系统某一环节食用刺激性或抑制性药物,分别测定用药前后相应靶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反映内分泌功能。

根据作用物不同,可分为兴奋试验与抑制试验。

兴奋试验用于内分泌功能减退的分析,抑制试验用于内分泌功能亢进的分析。

两类动态功能试验有助于确定内分泌疾病的病变部位与性质。

④其他检测。

对某些半衰期短的激素可检测其前体物质,如阿片皮质素原(促肾上腺皮质素前体物),或检测激素作用介导物,如生长激素介导物-----生长调节素;对某些高血浆蛋白结合率激素,有时需检测其结合蛋白水平。

10. 酸碱平衡紊乱调节机制?血PH 正常的三类含义?调节机制:①血液的缓冲作用 ②肺的调节作用 ③肾的调节作用三类含义:①酸碱平衡,没有紊乱,机体酸碱代谢正常②酸碱平衡,紊乱发生后机体完全代偿③可能存在混合型的酸碱平衡紊乱11. 室间质量评价的方法,如何评价?组织若干实验室共同在规定时间内测定同一批样品、收集测定结果,作统计分析并按规定评分。

①方法 国际CLIA ’88的PT 方案规定,将未知标本分发给各个实验室,对回报结果进行分析。

临床生化项目每年至少进行3次PT 调查,每次调查至少包括5个不同的质样本,在一年内,对于任一项至少可得15个测定结果。

通过各实验室间持续的比较,做出结果判断。

②计算 对于每一次PT 调查,针对某一项目的得分: S 1= 对调查的全部项目的得分:S 2=③判断 对某个特定分析结果如落于规定限内,则判为接受结果;否则为不可接受结果。

对某一个接受结果,不再进行优劣分级。

国际CLIA ′88技术细则规定,S1、S2均应大于80,否则判为不满意。

如果S1或S2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不满意,即为失败。

④用途及意义目的:PT 是对实验室常规工作进行评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检验的质量 。

意义:通过能力比对分析可获得本实验室与使用同一方法的其他实验室结果的差异,以及与做同一试验但使用不同方法的实验室结果比较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