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云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以通海河西镇为例
云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以通海河西镇为例
和现实意义。
j司西古城区
河西古镇的古建遗存主要有:文庙、苏氏宗 祠、圆明禅寺、大兴福寺以及大量民居合院。据 《都元帅建文庙碑》记载,河西文庙建于元朝, 现仅存文明坊、大成门、大成大殿及两厢等建筑 群,大城门左侧是“河西内八景”的“古柏参 天”(树高13米,粗4米),周边还有较大的广 场空间,成为镇里的文化活动中心(见图2)。 始建于元末的苏氏宗祠,大门建成牌楼式,斗棋 铺作五迭架并设藻井,门外雕石象,内雕石狮, 明台基座高起,八字闪墙嵌云峨石,加上前厅, 大殿和神秘的木雕显得庄严肃穆。现为河西老年 活动中心的大兴福寺(见图3),建于元朝末年, 座西向东的大兴福寺,由大门、两厢与大殿组 成,占地530平方米,寺内重檐大殿的梁柱斗棋 和屋面做法体现了元代古朴庄重的风格,大门前 檐柱下的一对石狮,雕工遒劲古拙,院内一尊石 雕山羊雕刻栩栩如生,均为元朝的遗物,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古镇内保存有大量的汉式合院传统民居,较 完整的街巷路网结构,形成体现古镇特色风貌的 历史街区,以其特有的物质空间形态及其文化内 涵,从不同层面展示出当地居民的起居习俗、宗 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追求等文化心理。其 中,的典型代表——“一颗印”合院及变异形式
筑高度控制、街巷空间保护等具体措施,以期为古镇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镇;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河西镇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3)05—0088—07
Stud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in Yunnan Hexi Village in Tonghai County
二、河西古镇保护面I临的主要问题
河西古镇的整体空间格局、尺度,传统建筑 群落和原有街巷空间保存较为完整,如何在发展 古镇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古镇,问题主要集中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对古镇的建设性破坏 随着社会发展,河西古镇传统农耕社会生活 方式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在经济 繁荣的同时,人口不断增长,用地范围不断扩 大,其根植的自然地理环境保护却被忽视了。 河西古镇在居住环境改造、日常民居维修以及 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人有限,以及缺乏统一规划
a
on
different look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rough the long evolution of history.They comprise
great number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of-China which
bear rich cultural custom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distinctive living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where people and
nature
are
CO—existing harmoniousl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complicated
(昆明理工大学a.环境工程学院;b.机电工程学院;c.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云南至今仍遗存有众多历史文化村镇,不仅类型丰富、村镇空间构成形态独特。还承栽和
表征着地方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多重研究探讨价值。面对当前我国中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如
何有效地传承与保护好这些村镇积淀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彰显村镇风貌特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通 海县河西古镇为例,系统分析其所面临的建设性破坏,传统建筑遗产、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亟待保护等现 实问题,以人居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从对历史文化村镇有机更新保护和文化生态环境 建设方面入手,提出全民参与、整体保护、原真性保护等古镇保护原则,以及相应的整体格局保护、建
650500,Yunnan,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ic function,each
one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in Yunnan Province took
er as an
to
achieve the goal:the principle of villag-
participation,integral and authentic conservation,the means of architecture situation conservation,architec‘ height control and the protection of
street
ture
space.
Key word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cultural ty;development;Hexi village
ecology;sustainabili—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
一、河西古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河西自唐初设县,始称西宗县,大理国时改 称休腊县,元改西河州,后改河西县,明朝仍称 河西县,县城设在今螺峰山麓的螺吉村。至明朝 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因山洪将县城冲毁, 遂将县城搬迁到当时的乡绅村,即今城址之上。
今河西镇(原为县,1956年并入通海)位于通海
县西,是玉溪市四大古城之一。河西古镇全年气 候温和,雨水充沛,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810 米一2400米之间),整体布局呈叶片形,镇内道 路自然延伸,以叶脉状展开分布(见图1),是 一个山坝结合、民族杂居(回、蒙古、汉)的农 业大镇。镇内各历史时期文物古迹众多,反映了 该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
2013—06—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历史文化村镇遗产及其文化生态保护的研究与示范”(51268019) 李洋(1979一),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保护研究。 杨大禹(1966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保护研究。
万方数据
第5期
李洋,杨大禹,施润,等:云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以通海河西镇为例
河西古镇作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虽历 史文化古迹众多,但对传统建筑群的保护却面临 很多现实问题和困难。与丽江等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相比,河西古镇的政府专项 保护和维修资金支持力度相对有限,传统建筑遗 产分类认定工作完成后的保护工作往往停留在表 面。作为古镇文体活动中心的文庙和老年活动中 心的大兴福寺,受保护级别相对较高,并且仍在 为居民提供服务,但缺少维护资金,年久失修, 其周边的历史环境则更难得到有效保护。由于保 护力度不够和管理不善,大兴福寺院内的元朝遗 物,一尊石雕山羊在近期“离奇”被盗。古镇北 门外琉璃河上,明代弘治年间所建的永济桥,因 时代变迁,不再承担原来河道交通功能,村民对 其现状很少关注,桥旁已杂草丛生(见图7)。
as an
Province——Tal【ing
(a.Faculty
Example
Engineering;
LI Yan98一,YANG Da-yu。,SHI Run。,LIU Huan。,LI Dong—h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第13卷第5期 2013年10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Kunnf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Ild Technology
V01.13.No.5 Oct.2013
云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
——以通海河西镇为例
李 洋扎6,杨大禹。,施
润。,刘
欢。,李东海。
观反映的历史文化村镇,具有时空一维性、不可
纛麒 一
图1
再生性和不可循环性,一旦消失,则不复再生。 因此,在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历史文 化村镇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文化挖掘刻不容缓。 通海县河西镇是云南省内众多历史文化村镇 的典型代表之一,古镇历史悠久,遗风犹存,传 统建筑类型丰富、风格质朴,街巷路网结构保存 完整,乡俗民风淳朴,文化生态基础良好。研究 如何在传统农耕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生产生活方 式的转变过程中,发展村镇经济的同时,有效保 护好河西镇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资源 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其“存史、资 治、教化”的作用,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精神,促 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万方数据
・90・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
和严格管理,迫切要求改变生活品质的部分先富裕 起来的村民,建造了以砖石、水泥、钢筋为主要材 料,表面饰以彩瓷的新建构筑物,不仅建筑高度超 标,形式、材料、色彩均与传统建筑风貌也不一致。
叠量
图2河西文庙
中心街道沿街商铺装修和灯箱广告牌,弄道内的私 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古镇街巷结构景观和视觉廊道 (见图5)。此外,在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里,即使 太阳能这样的绿色能源利用项目,由于缺乏针对坡 屋顶的专门优化设计,也破坏着古镇建筑群整体风 貌(见图6)。全镇范围内形式统一的水泥硬质铺地 改造,虽然有利于保持环境卫生,但也破坏了原有
‘89・
一_————————————————————————————————————————————————————一 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地方传统建筑 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 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