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三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

2020年高三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

2020年高三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7高一上·福州期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B . 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 . 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2. (2分)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3.6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B . 0.92与0.920含义是不一样的
C .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D .
0.082是三位有效数字,103.6cm是四位有效数字
3. (2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受到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作用,沿地面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A .
B .
C .
D .
4. (2分) (2017高一下·衡水期末) 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kg、mB=2kg、vA=6m/s、vB=2m/s.当球A追上球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取两球碰撞前的运动方向为正)()
A . vA′=5m/s,vB′=2.5m/s
B . vA′=2m/s,vB′=4m/s
C . vA′=﹣4m/s,vB′=7m/s
D . vA′=7m/s,vB′=1.5m/s
5. (2分) (2017高一下·巴彦期中) 如图是“嫦娥一号”奔月的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 . 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 . 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 . 在绕月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二、多选题 (共5题;共14分)
6. (3分) (2017高一上·新疆期末) 一艘小船沿垂直河岸的航向渡河,在水流的作用下,小船抵达对岸的下游.今保持小船的航向和船在静水中速度的大小不变,则()
A . 若水流速度减小,则小船抵达对岸时位置不变
B . 若水流速度减小,则小船的合速度减小
C . 若水流速度增大,则小船抵达对岸时间不变
D . 若水流速度增大,则小船抵达对岸时间减少
7. (3分)(2018·德化模拟) 如图,质量分别为mA=2kg、mB=4kg的A、B小球由轻绳贯穿并挂于定滑轮两侧等高H=25m处,两球同时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已知两球与轻绳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等于其重力的0.5倍,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两侧轻绳下端恰好触地,取g=10m/s2 ,不计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与细绳间为滑动摩擦力,B与细绳间为静摩擦力
B . A比B先落地
C . A,B落地时的动能分别为400J、850J
D . 两球损失的机械能总量250J
8. (3分) (2017高二下·微山期中) 对于某一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的动量发生改变,则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B . 合外力对物体做了功,其动量一定改变
C . 物体的动量发生改变,其动能一定发生改变
D . 物体的动能发生改变,其动量一定发生改变
9. (2分) (2016高二上·定州开学考) 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t图象,如图所示(除
2s~5s时间段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象均为直线),已知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2s~14s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4秒末停止遥控把那小车自由滑行,小车的质量为1.0kg,可以认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1.5N
B . 小车加速阶段的功率为9W
C . 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为9W
D . 小车加速过程中位移大小为39m
10. (3分) (2020高三上·泸县期末)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斜面体,质量为m的物体沿斜面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M和m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 M和m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C . M和m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 . M和m组成的系统竖直方向动量守恒
三、实验题 (共2题;共9分)
11. (4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期末) 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如图1),并选得一条如图2所示的纸带.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
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2中(单位cm),重锤质量为0.5kg,重力加速度g=9.80m/s2 .
(1)
根据图2中的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量△Ep=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__J.(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往往大于动能的增加量△Ek,这是因为________.
(3)
他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实验存在较大误差,为此设计出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电磁铁控制的小铁球从A点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经过光电门B时,通过与之相连的毫秒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记录挡光时间t,用毫米刻度尺测出AB之间的距离h,用精密仪器测得小铁球的直径d.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前应调整光电门位置使小球下落过程中球心通过光电门中的激光束.题中所给的d、t、h、g应满足关系式________,方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
比较两个方案,改进后的方案相比原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
12. (5分) (2017高二下·宜春期中)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a)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薄木片以平衡摩擦力.
(1)
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b)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b上).A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或“BC”或“CD”或“DE”).
(2)
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0kg,小车B的质量mB=0.20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
(3)
第(2)问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 .
四、解答题 (共3题;共40分)
13. (10分) (2017高二下·钦州期末) 如图,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 球距地面的高度h=0.8m,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s 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mB=3mA ,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
(1)
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2)
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14. (15分) (2016高一上·乾安期中) 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3s速度变为8m/s,求:
(1)
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
刹车后7s内前进的距离?
(3)
刹车后在最后停止前2s内前进的距离?
15. (15分)(2017·甘谷模拟) 一辆汽车质量是2×103kg,由静止开始以额定功率沿平直公路向某一方向运动,经10s前进100m时达到最大速度.设汽车所受阻力恒定为车重的0.2倍,g取10m/s2 ,求:(1)
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
(2)
汽车的额定功率;
(3)
当汽车的速度为10m/s时汽车的加速度.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多选题 (共5题;共14分)
6-1、
7-1、
8-1、
9-1、
10-1、
三、实验题 (共2题;共9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四、解答题 (共3题;共40分) 13-1、
13-2、
14-1、
14-2、
14-3、
15-1、
15-2、
15-3、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