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困难1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1.1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我国有13亿人口,按照温总理的说法:“再大的数除上13亿都是一个小数目”。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0年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29748元,比较低。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标准,还处于中低收入国家,就是在中等收入国家中还是偏低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差距。
1.2发展不平衡性还比较突出。
不仅我们的总体实力还比较低,而且不平衡性比较突出。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最高的上海比最低的贵州要高出10倍。
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还是比较突出的。
另外,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发展很快,农村虽然也在发展,但相比较城市而言,还是慢了一些。
1.3工业化水平还不够高。
从数量上来看,我们的工业量占整个经济总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都要高。
但是,经济发展实际上还是有一个规律,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化水平真正的高低,还不能仅仅从数量上去看。
工业化程度的高低仅仅从数量上看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看它提供的附加值的效益。
美国制造业占整个经济总量才14.4%,谁能说美国工业基础薄弱?这就说明,工业技术含量反映工业化程度完成没完成,可能它是一个逆向的指标。
也就是当这个比重在降低的时候,你的工业化进程有可能逐渐在完成,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
第三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需要工业的积累、工业效益的提高去支撑,因为只有工业效率提高,工人的工资才能够提高,整个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提高,消费才能上去,服务业需求才能增长,所以,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工业化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我们还比较落后。
我们有很多核心技术都没有,比如汽车,包括我们的发动机,除了像奇瑞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大部分我们现在跑的汽车,知识产权全部是国外的。
还有计算机,我们实际上是一个来料加工,看着我们计算机产量很高,其实核心技术全部都是国外的。
为什么我们这里经济受冲击,除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之外,这次冲击比较大的也是电子行业,主要是世界经济出现减缓以后,国外需求的减弱,因为他们要维护知识产权。
所以说,我们的工业技术水平也是反映我们技术工业化水平不高的一个方面。
1.4资源承受的负担较重。
目前,我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0人。
实际上我们大量的土地是不可利用的,包括西北这么大的沙漠,我们的土地主要是集中在东部地带,要是换算成可利用的耕地,就更少。
可见,我们是一个人口密度很高的国家。
另外,我们的淡水资源人均2156立方米,世界平均水平接近7000立方米,我们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当然,还有能源,我们承受的负担都很重。
目前我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我们50%的石油现在要靠进口,要不然国内资源很难支撑我们高速的经济增长。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2.1国内就业压力仍比较大。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两位数以上,这些人口现在正处于一个就业的年龄。
所以,现在我国每年都要有1200万就业人口要安排,这个压力还是非常大。
解决就业需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如果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又往往出现供求矛盾尖锐,这样持续的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价格的上涨。
这一轮的价格上涨除了一些特殊的因素之外,跟我们过去连续5年,一年增速比一年增速加快这种形势是密不可分的。
并且大家要注意,虽然现在增速只有10%,但是增量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盘子、基数很大。
过去的10%增量可能是30万,现在的10%增量可能就是50万。
这样,相应的需要的能源、各方面的支持和要求就不一样。
反过来呢,我们又要去适当的把经济增速降低,力求价格的稳定,因为价格的持续上涨实际上保持不了一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解决就业压力这个问题时,有时候会处于两难选择这样一个境地。
2.1国内影响经济社会的因素多且易变。
2.1.1房地产。
过去我国经济刚刚起步的时候,房地产并不是一个影响经济的很重要的因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收入,他的调控重点在房地产。
因为发展的阶段性,到一定阶段大家基本的需求已经稳定。
我们现在每天吃的不很有限吗?你不可能说今天吃两个馒头明天吃四个馒头后天再吃六个馒头,这些基本的需求已经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实际上也是如此,当人口不再增长的时候,这个国家的需求就基本稳定了。
比如说日本,日本过去10年的经济增速基本上是在0左右,也就是说他基本上是不增长,个别年份在下降,那你说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下降了吗?他没有。
一方面是因为发展到一定阶段,他的国内需求已经饱和了,他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外的需求,他的增长如果扣掉国外需求的话,会下降更多,保持不了零增长这个水平。
他的生活水平没有下降,主要是靠海外投资,把资本投向国外,收的是资本收益。
因此他自己的收入实际上并没有减少。
所以有些人很形象的说,日本人在过着低增长的幸福生活。
虽然经济增速低,但是他的生活质量并没有下降。
所以发展中国家现在越来越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我们国家现在也处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时期,房地产对我们经济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
并且房地产的变数非常多。
二是居民的大宗商品消费在增加。
在居民消费是有两个不同性质的两大类,一类是耐用品,一类是非耐用品。
一般的在研究经济问题的时候,非耐用品的消费相对比较稳定,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受各种因素影响比较大。
比如说汽车、大型家电,会受融资的影响,会受收入的影响,当然居民的日常消费也会受收入的影响,但它没有受收入影响的那么明显。
最近汽车的销量并不是太好,大家对未来可能有些担心,也受到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因素的影响,所以出现了回落,波动就比较大。
三是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实际上也是影响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时候我们可能为了安全,为了稳定,要放弃或暂时牺牲一些经济的发展。
稳定和安全有时候还具有不确定性,增加了我们经济发展的变数。
四是社会公众的预期。
这个预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理论方面专门有一个理论叫预期理论,它实际上是反映社会公众对某一事件的未来预期。
它讲的是一个群体,如果说这个群体都感觉到未来经济不好,大家可能都没有信心,投资会减少,支出会减少,这样对经济就不利。
实际上在西方这个预期理论非常时兴,这个预期不像统计那么确定,它是对未来的一个判断。
我在做经济分析工作的时候发现,世界各国在管理宏观经济实践中,虽然经济理论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不少,真正在实用上,实际上还是两大理论:一个就是凯恩斯的理论,一个就是预期的理论,在左右各国政府宏观调控。
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社会公众下一个阶段预期。
再比如说预期,大家都感觉这个价格上涨,实际上也不一定上涨,如果说整个社会都预期价格会上涨,企业家可能就会有点想调价的冲动,未来要上涨,我要把我的产品往上调;居民可能预期到上涨还会抢购。
这就是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要用好这个理论。
4、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加大。
一是东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着与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竞争加剧的阶段,升级换代面临着挑战。
从东部来看,主要是我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劳动力成本是一定要提高的。
在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竞争加剧的阶段,实际上东部面临着一个很大的一个制约。
我们和一些发展类似的国家一个阶段竞争在加剧,也就是说过去5年、10年我们的竞争优势现在正在丧失一部分。
比方说,越南平均工资才300元,就是我说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的制衣业,劳动力只要每月人民币300元,我们现在沿海已经达到1200元,这就高4倍。
这些企业家肯定要把产业转移到有竞争力的地方去。
二是多年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对消费的进一步升级换代存在着制约。
对于收入分配格局社会议论也比较多,总的来看是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收入分配格局现在主要是倾向于越来越向一部分高阶层集中。
当然,我们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像转移支付、税收手段、收入转移等这些手段加以调节。
但在初次分配上,它对消费是有制约的。
高收入阶层收入增加,他也可能会增加消费,但大量的还是会沉淀下来,构不成对当今消费增长的拉动。
低收入群体呢,你给他点收入,他可能就会消费。
三是地区间产业转移存在着需要和可能,但集聚效应还未形成。
在东中西部发展差距的前提下,东部地区又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的这种形势,它就存在着向中西部转移的需要、要求。
实际上,包括中部、西部已经体会到,也承接了一些东部地区产业的转移。
5、体制机制还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
一是部分领域、部分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还未完全形成。
比如说煤电倒挂,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倒挂。
这实际上都是我们体制和机制还未健全的体现。
我和陈市长聊起来,他也反映面临着这个问题,地方政府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企业就是追求利润的,没有利润他们就不生产。
当然作为中央调控,是希望价格尽量不要影响我们的宏观面,总的趋势不要有影响,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可能还会影响到我们的供给。
因为企业没有积极性,不扩大生产,也不组织生产。
二是垄断行业比例还比较高,竞争还不够充分,限制了一些行业的健康发展。
过去我们都经历过,比如说彩电,过去都想垄断,放开以后很快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格局,价格下来了,消费者也增加了不少。
三是具有行政特点的管理成份还不少,微观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这也是企业呼声比较高的,对于长期发展,我们是需要创新的。
因为经济发展非常快、变化也非常快,可能一个企业就因为一个情况的变化,就会丧失市场,最终退出市场。
你只有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技术,才能长期稳定的占领市场。
当然,这几年企业的创新意识逐渐的在提高,有点积累以后,可能还要在自主创新上下些功夫。
从长期看,企业还需要有自己的东西。
(三)机遇虽然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还有很多好的机遇,应该说还有很多振奋人心的地方。
1、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财富、经验以及建立的体制机制。
中央决定在年底要隆重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我想这个活动的主题也是总结经验,回顾过去我们取得的成绩。
尽管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但过去30年来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8%,增长非常快,积累的财富可以说体现在各个方面。
我们农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还是这块土地,人还是这些人,但是我们的农业基本上已经能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
改革开放前,我们吃不饱,土地也是一样的土地嘛,这就反映出我们在农业领域的后劲还是有的。
农业部在枣庄的试验田,每亩小麦最高产量达到1400斤。
按照科学家袁隆平的说法,他说粮食是一个光化合物的结果,我们现在只利用这个效果的50%,换一句话说还有50%的潜力呢。
就是我们怎么利用好科技,完全靠自然是实现不了的。
前一段时间宣布实验田里的水稻亩产达到900公斤了。
这个基础,我想就是过去30年积累的。
工业更是这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正在升级,关键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