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017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动 ⑵人民反抗此起彼伏
◆1843-1850年,全国各地群众暴动和武装起义,大小即达 百余起。
◆北方各省有白莲教、天理教的斗争,河南、安徽、山东 一带有捻党活动;在南方,斋教散布于湖南、江西、福建、 浙江等地,天地会势力更是遍及长江和珠江流域。
◆1847-1850年,仅广西一省,天地会系统的农民起义队伍 即有二三十支。

◆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地租剥削率 很高。
• 道光时期大学士琦善占地25600顷,而满汉大员中有地几百顷、数千 顷的很多。

◆由于政治腐败,水利连年失修,自然灾害十分频繁。
• 1841-1843黄河连年决口,豫皖苏三省百万人口死亡 • 1846-1850黄河长江连续遭遇水旱灾害,波及上千州县 • 1849长江百年未遇大水
基督教的传播冲击中国现存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自唐、元、 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收效不大;在不平等条约和坚船利炮的 庇护下,西方传教士纷纷涌入,加快了传教步伐。
马克思谈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 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 •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
列宁指出的社会革命发生的条件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农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 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 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动
列宁关于革命的两个条件: (1)被统治阶级无法照旧 生活下去; (2)统治阶级无法照旧 统治下去。
——列宁《国家与革命》
2、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酝酿
⑴ 应试落第,去旧从新; ⑵ 撰写“三原文献”, 宣传平等思想; ⑶ 创立拜上帝会;
⑷ 形成领导核心。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 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人。 应试落第 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 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 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都在童生试中 的广州院试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 是25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 迷。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 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 ,举止怪异。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 败,在6年后的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春天, 再次参加了广州院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奢侈荒淫


洪秀全还没有公开造反时,就有妻妾十余人。 永安突围时,就增加到36人,建都南京以后,更 是大肆选美,豪华壮丽的天王府里美女如云,据 他儿子供词中说他有妻妾88人(也有说108人), 还有宫女1000多人,专供他一人享乐。所以他只能 用数字来编号,如第三十妻、第八十一妻等等。 在占领南京后,只有四十岁的洪秀全再也足不 出户了(也因此才逐渐大权旁落),直到一八六 四年病逝之前,他一共只出过一次天王府(去看 视生病的东王杨秀清)。其荒淫无耻的程度与列 朝列代的帝王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其它诸 王也不例外。洪秀全做"农民皇帝"便开始在南京 城内大兴土木,为了修建"天王府",他动用了上 万军民折毁大批民房,
宗教迷信 愚昧无知
• 李秀成是这样记述说:“自六解京围之后,我主 (洪秀全)格外不由人奏,俱信天灵。我主不问 政事,只是教臣认实无情,自有升平之局。”“ 主不问国中军事之事,深居宫内,永不出宫,欲 启奏国中情节,保邦之意,凡具奏言,天王言天 说地,并不以国事为事。”太平天国的一些诏书 的唯一内容就是要人们相信洪秀全是受“上帝” 和“耶稣基督”以及“天兵天将”的保佑的。
1、《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⑴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⑵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
25户为一两,每两设两司马一人,总管生产、分配、 军事、教育、宗教等事务。每家五母鸡、二母彘
⑶设立“圣库制度”每两设一国库,除
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私藏超过5两银子要被处斩。
◆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⑴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⑵ 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军
事上内忧外患,打仗并未提及只提了长远的空想)
• 皇帝梦背后的危机 • 1.当洪秀全在南京建都时,他已经开始走到了广大农民的 对立面。
• 1851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太平礼制》中,以天王诏令的形式规定了 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森严的等级制,君臣上下之间有天壤之别,从称 呼、服饰、仪卫舆马都有明确规定,不准逾越,甚至对王以下的各级 官员以及他们的子女的称呼,也有规定。如丞相至军师称"大人",师 帅至两司马称"善人",丞相子至军师子称"公子",师帅子至两司马子 称"将子",丞相女至军师女称"玉",师帅女至两司马女称"雪"。在公 子,将子,玉或雪中,又有等级区别等。其权力则高度集中,洪秀全 为天王是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其余领袖皆称王,在天王之下,分别拥 有一定范围的较大的权力,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宝塔状的权力等级结 构。天王与其它诸王的关系再也不是暴动时的兄弟关系,而完全是一 种君臣上下的关系,每个王都有四千人以上的僚属和待从人员。
1856)—— 席卷江南 — 保卫天京(1864)。
• 1、金田起义 •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 太平天国。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 • 金田起义后,清政府急忙调集军队一万多人派往桂平 ,广西提督向荣亲至前线指挥镇压。太平军英勇作战,屡 次大破清军。
• 2、永安封王建制 • 1851年8月,太平军在平南官村击溃向荣部队,一举攻 克了广西永安州。12月,洪秀全在此颁布封王诏令:杨秀 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 ,石达开为翼王。规定西王以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确立 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官制,这对于加强领导、发展队伍具有 重要意义。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⑴ 是一个由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
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⑵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 制,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⑶ 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 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又是一 个没有商品交换的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 的性质。 ⑷ 限于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没有能够付诸实施。
• 礼制规定: • 天王出行,要乘六十四轿夫之舆,臣民要三呼万 岁!万岁!万万岁! • 东王杨秀清“每出府开路龙灯一条计三十六节, 以征鼓随之,其次则绿边黄心金字衔牌二十对, 铜钲十六对,……役使千数百人如赛会状”。 “东 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 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 首不留。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士兵回避不及,当 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凡检点指 挥各官卑小之官兵士,亦照路遇列王规矩,如不 回避或不跪道旁者斩首不留”。等级的森严,已 经远远超过封建皇朝了。天下男子的兄弟之情和 天下女子的姐妹之情,已经被忘得干干净净了。
• 3、转战湖南湖北 • 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多的时间,清军3万多人陆 续开到永安,包围了全州城。1852年4月,太平军突围 北上。6月,太平军攻克全州。在全州战役中,冯云山不 幸中炮牺牲,使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导人。 • 太平军撤离全州后,进入湖南。8月,太平军攻取湖 南重镇郴州。9月,围攻湖南省城长沙,未能攻克。萧朝 贵在攻城时中炮牺牲。这是继冯云山之后,太平天国的 又一重大损失。11月底,太平军放弃攻打长沙的行动, 移营转进。12月,太平军攻克益阳、岳州,获得大量武 器、船只。同时,数千船民、纤夫踊跃加入起义队伍, 组成水营。从此,太平军有了一支新建的水师。 • 1852年底,太平军进入湖北,连克湖北重镇汉阳、 汉口。 1853年1 月,太平军攻克湖北省城武昌。
• 创立教派 • 1836年(道光十六年),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 发的《劝世良言》一书,详读之后被宣扬上帝的基督教义所感动,萌 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 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 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 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 上帝的牌位。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 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耶 稣的弟弟。当时广西地瘠民贫,连年灾荒,饥民处处,到金田起义时 ,在广西共吸纳了信徒一万余人。 • 撰写“三原文献”, 宣传平等思想 • 从1844-1848年洪秀全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等作品,把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 “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贤 尚德” 的大同社会。 • 形成领导核心 • 拜上帝会在发展和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核心 ,成员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
太 平 军 前 期 作 战 形 势 图
天王府大殿
太平天国天王府
浙江金华的侍王(李世贤)府 王府由宫殿、住宅、园林和练兵场等组成,现存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
平天国是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
这是忠王李秀成所戴的朝帽。
太平天国库钱(正面、背面)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 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 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以解决土地 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 方案,但是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 性质。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 社会发展方案,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 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 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