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认识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
(1)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拼命搜刮百姓
(2)鸦片输入引起白银外流、银贵钱贱
(3)土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
(4)人民反抗彼伏此起
2.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
(2)金田起义后,势如破竹,迅速发展
(3)定都后北伐、西征,很快达到全盛
3.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主观原因:其一,这是一次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正义战争,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其二,太平军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军纪;其三,坚强的领导核心、灵活主动的战略战术。
客观原因:清军腐败,不堪一击。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1)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2)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
(3)设立“圣库制度”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总体说来太平天国失败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虽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例如,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不能把反孔和争取知识分子统一起来;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
1861年,慈禧太后授权曾国藩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
这样,对付太平军的前线清军,全部归曾国藩统一指挥。
曾国藩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仅供天津;派李鸿章率领淮军伙同英国人戈登指挥的“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领湘军的一部,进攻浙江。
英法侵略者均值中外混合的反动武装,协助左宗棠。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但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1)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
(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2.洋务派的口号
前期:19世纪60-70年代,提出“求强”口号,即训练新式军队和设厂制造船炮,建立一套新的防务体系。
后期:19世纪70-90年代,在继续“求强”口号下,提出“求富”口号,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二)洋务派的主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