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Chapter
1
第一章节 鸦片战争的刺激——
开明士大夫对出路的 探索
时代背景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年)可称
为中国的国难史、国耻史也是帝国主义侵华史,这 段时期中国血迹斑斑,满目疮痍,但是有压迫就有 反抗,中华民族屡遭侵略而不亡,历尽艰辛而不死, 所以这段历史也可以称作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革
THANKS
谢 谢 聆 听
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我们不可否定它的进步性以
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严重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救亡运动。 2.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政治改革运动。 3.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Chapter
1
第五章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 索(上)
戊戌维新失败是多年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
3.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的真正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 党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
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的统治,然后坚持改革开放,走一条符合中国国 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完成 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hapter
1
第三章节
洋务运动的盛衰——
洋务派官僚的探索
洋务运动的内容—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1.创办军事企业(军用)。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军创办的安庆军 械所,李鸿章创办的金陵机器局(南京)和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2.设立民用企业(官督民办)例如,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 船招商局,1979年的机器织布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等。 3.建立海军。1885年设立1888年成军的北洋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福州船政学堂, 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 6.翻译西方科技法律书籍。
这一讲主要讲述的是为什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
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农民领袖对国家出路的探
索有什么新特点。绝对平均主义的纲领《天朝田亩
制度》,近代化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太平天国
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主
观原因是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和弱点。农民
政权的腐败和内讧也是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刻的历史启迪。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标题
[第1集] 鸦片战争的刺激——开明士大夫的探索
[第2集] 太平天国的兴亡——农民领袖的探索 [第3集] 洋务运动的盛衰——洋务派官僚的探索 [第4集] 戊戌维新的夭折——维新派志士的探索 [第5集] 辛亥革命的成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 (上) [第6集] 辛亥革命的成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 (下)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2.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革命军队和革命政权。
总结
1.近代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在黑暗中探索国家出路,逐步 前进,虽然都失败了,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一块块奠 基石。 2.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的历史证明了:
农民阶级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克服本身局限性,引导 革命胜利。 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不改革封建政治制度, 绝不能使中国独立富强。 维新派依靠皇帝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资产阶级革命派由于其软弱性、妥协性,不能彻底反帝反 封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也无法实现。
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hapter
1
第二章节
太平天国的兴亡——
农民领袖的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在中国历史 上甚至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它历时 14 年
(1851-1846),波及18个省,动员百万大军。太平天国
运动的特点是用武装斗争打击清王朝封建统治者,提出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向西方学习第 一次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资政新篇》。
戊戌维新是在空前,民族危机下发生的集爱国救亡、 政治改革、思想启蒙于一体的进步运动。它是中国 第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的尝试,也是中国资产 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更是中国近代化
的一次重要社会动员。但这次变革遭到了封建势力
的压制,随着戊戌六君子的牺牲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中国近代第一次政治改革的尝试也就这样夭折。虽
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
1.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有抵制,又有妥协、勾结。 2.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又有压制、阻碍。 3.冲击封建思想文化观念,又没能突破封建体制束缚。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外国侵略势力的压制破坏。 2.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阻挠。 3.“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束缚局限。 4.洋务派官僚与企业本身的封建性、买卖性和腐朽性。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年多年的清王朝,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 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这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里程碑,也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是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和中国 人民长期顽强斗争的结果,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命史,反帝反封建斗争史,在这段时期中国人从封
建思想中觉醒,开始探索民族复兴救亡图存的道路。
第一讲主要讲述了中国开明士大夫对国家出路的早期
探索,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任务目标。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 原因,表面原因:武器和制度的落后。根本原因:社会制度 的不健全。深层原因:思想观念的滞后。鸦片战争后开明士 大夫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魏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促进中国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和社会风俗等
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5. 世界意义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侵
略势力,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6.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向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 级共和国。用各种手段干涉破坏革命。 2.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阀、地主、买办势力及旧官 僚、立宪派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 命。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的弱点和错误
Chapter
1
第四章节
戊戌维新的探索——
维新人士的探索
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
1. 政治方面 改革官制去掉旧官僚机构,裁减官员。 允许百姓上书皇帝,八旗子弟自谋生计。 2. 经济方面 鼓励民办企业,奖励技术发明。设立 工农商局,矿业局。 3. 军事方面 裁撤绿营军队,操练新军,采用西洋 军制。
4. 文化教育 创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废 弃八股文等。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小组成员:谷红霞 孙昊 阳 赵雅 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介绍
本课程以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中心,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的主
要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简明生动的讲授。共分六讲,
分别讲述鸦片战争时期开明士大夫、太平天国农民领 袖、洋务派官僚、维新派志士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国 家出路和民族复兴的探索,着重分析其时代背景、探 索特点、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给人以深
Chapter
1
第六章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 索(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振兴 中华与民族复兴开辟了道路。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和第 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南京临时政府)。 3.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