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认识动画第二课《走进Flash》播放视频,引入新课Flash的操作环境是怎样的工具箱及选项区的使用重点介绍时间轴和舞台面板和“属性”介绍库制作简单的动画二、介绍flash的工作界面上一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下flash,今天我们再一起熟悉一下flash 这个软件的操作界面。
(出示ppt,flash的工作界面)主菜单主菜单共有10项,包含了所有可能用到的菜单命令,用来完成文件操作、对象的插入和编辑、动画的播放控制等。
时间轴时间轴用来把动画容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排列,并且控制容的显示和角色的出场顺序,是安排动画的主要功能区。
工具箱工具箱位于界面的左侧,包含了常用的工具以及相关的选项,用来辅助用户完成选择、绘图、编辑、填色等任务。
舞台和工作区中间的白色区域叫做舞台,舞台周围的浅灰色区域即工作区。
舞台是“角色表演”的地方,是最终所发布动画的可视区域。
工作区则是放置备用设计元素的地方。
注意事项:位于工作区的容将不会显示在最终的动画中。
面板面板用来控制对象的各种属性,提供工具和对象的相关信息或完成其他特殊的功能。
面板的作用包括排列对象、添加行为和组件修改颜色和渐变等。
属性面板:对文档属性进行基本设置。
三、设置文档属性在制作flash之前,我们要先对flash进行属性设置。
请同学们根据书本8-9页的书本,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清单中第一个任务。
完成之后,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一遍。
四、制作动画(1)、介绍flash里的三种动画欣赏优秀的Flash作品导入素材,特别导入序列文件,区别导入序列文件和文件的区别。
第三课《动画的舞台布置》第四课《图形元件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元件的概念及其作用,了解实例的意义;2、通过制作动画作品中的角色元件,掌握创建元件、编辑元件和应用元件的方法;3、在临摹手绘角色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线条工具,选择工具的配合使用,并能综合运用常用工具制作完整的角色元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创建元件和应用元件的方法。
教学难点:临摹手绘角色,基本工具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同学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此美食向来是无法被抵挡的。
在前面几节课,我们制作了主题为《舌尖上的》的flash动画,来宣传、介绍我们的美食。
展示几位同学的作品并进行适当点评。
师:我们的作品主要是宣传、介绍的美食,那么在作品中绘制一位美食讲解员的角色,将起到画学生欣赏老师展示的同学作品。
从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美食主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龙点睛的效果。
那怎么绘制美食讲解员的角色呢?引出本课主题——图形元件的应用新授1、黑板上展示本课的四个问题:①什么是图形元件?图件元件的作用是什么?②实例与元件有什么关系?③在图形元件中,具体怎么勾勒素材图片中的人物轮廓线条?④怎样填充与原图中人物一样的颜色?2、师通过一个FLASH实例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形元件。
师展示实例,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图形元件。
得出结论1:图形元件是可以重复使用并可以修改的静态图像。
(解决问题1)得出结论2:元件应用到舞台中或被应用于另一个元件中,就称为实例。
当元件被修改时,所以实例会同步更新。
师:那第三、四个问题,我们就要从实际操作中去解决它。
(引起本课任务)3、师布置本课作务:请同学们在图形元件中绘制“小女孩”角色,做为“美食讲解员”,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容,分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
学生认真观看实FLASH实例,初步认识图形元件、实例与元件的关系等。
学生上台演示操作第1步。
通过学生预习的问题,来设计FLASH实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师提出完成本任务要分三步走:①创建图形元件②编辑图形元件③应用图形元件学生上台演示操作第1步。
学生讲解如何在图形元件中实现临摹的方法。
老师进行补充讲解。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黑板上的第3、4两个问题。
4、拓展任务:请同学们在图形元件中绘制以下图片中的“美食讲解员”角色,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学生思考并参加讨论。
学生讲解如何在图形元件中实现临摹的方法。
学生尝试操作,完成本课任务。
第一个任务完成好的学生,继续完成拓展任务。
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分层教学,通过拓展任务,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作业评价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点评。
肯定学生作品的优点,并点出出现的问题,分析。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师生共同回顾。
第五课制作角色动画第六课《制作逐帧动画作品》第七课《简单的动画补间动画》第八课《丰富的动画补间动画》第九课《影片剪辑的制作与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元件的一类——影片剪辑元件2、明白何种对象要制作成影片剪辑元件3、学会制作简单的影片剪辑元件4、能够简单的应用影片剪辑元件重点难点1、对影片剪辑元件的理解2、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方法难点:如何正确应用影片剪辑元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课前,播放课件、欣赏音乐《化蝶飞》,提高课堂学习气氛2、抛出问题“制作”蝴蝶飞舞的动画二、学生自主尝试创作1、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要求同学们,只制作1段补间动画即可)2、针对学生作品,提出疑问:为什么动画感觉有些别扭、不自然?从而引出主题“影片剪辑的制作与应用”三、影片剪辑元件的认识理解1、概念:是Flash三大元件之一,是包含在Flash动画中的动画片段,通常是一段可以重复使用的动画。
2、作用:重复利用,同时能够让时间轴显的更加的简洁3、特点:它的时间轴具有独立性,就是说影片剪辑元件的时间轴与Flash场景的时间轴互不干扰、互相独立4、何种对象要制作成影片剪辑元件:一个对象或元素在一个帧上就要有动画的时候,就要制作成影片剪辑元件四、影片剪辑的制作方法【广播控制、教学演示】(下面1”为例,制作“蝴蝶1”影片剪辑)1、插入->元件->影片剪辑,输入名称、回车、进入影片剪辑的编辑状态2、制作剪辑:制作过程同以前制作方法一样,可以是逐帧动画也可以是补间动画2.1、首先,需要将素材导入到库2.2、将“蝴蝶1”元件插入到第一帧2.3、在15帧处,插入关键帧(具体第几帧,可以自由控制),同时采用“任意变形”工具,对蝴蝶形状进行变窄操作,形成蝴蝶收缩翅膀的效果2.4、创建动画补间动画,敲回车可以预览动画效果3、点击“场景1”,进入场景编辑状体,退出剪辑编辑状态(可以双击库中的剪辑名称,再次进入剪辑编辑状态)五、影片剪辑的制作学习——制作“飞舞的蝴蝶”(通过模仿制作“飞舞的蝴蝶”,让学生学会影片剪辑的制作过程)1、学生尝试制作“飞舞的蝴蝶”(要求可以是1只蝴蝶飞舞,也可以是2只蝴蝶飞舞)2、再次抛出问题:能不能让蝴蝶在花朵上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演示制作或则教师解答)六、影片剪辑的应用(通过自主制作,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1、给出效果与素材,让学生拓展应用(飞翔的小鸟、运动的汽车,让学生二选一)2、对于不容易上手的学生还可以提高视频教程七、课堂点评、小结1、点评2~3份作业2、小结教学后记本节容安排在学生学了Flash基本操作及动画补间动画后面,那么就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动画制作基础。
因此,采用任务驱动法,向学生抛出一个任务,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去尝试、挑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十课《多变的形状补间动画》教学后记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为形状补间动画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一周只有一节课,部分同学对于原先学过的容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遗忘,需要进行复习温故。
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分离”这个概念,所以理解和学习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制作文字形变动画,学会分离的方法,理解分离的作用,掌握创建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旧知自主探究,掌握创建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通过自学课本,学会分离的方法,理解分离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学生在制作父亲节贺卡的过程中,感恩父亲,能更加关心父亲。
四、教学重点:创建形状补间动画。
五、教学难点:理解分离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第十一课《给动画配音》第十二课《规划动画作品》第十二课《规划动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