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俗学试题整理

民俗学试题整理

3. 如何理解当代“鬼搭车”传说的传统性。

传说是一种常见的民俗学类型,其内容非常广泛。

传说属于散文叙体,像神话一样,无论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就以当代鬼搭车为例。

在很多地方我们收集到了汽车司机夜间开车遇到鬼搭车的传说。

一般都是在深夜,司机(多数为出租汽车司机)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请求搭车。

在把姑娘送到指定地点以后,姑娘一般会给司机一些钱作为报酬。

回去以后,司机发现姑娘给的钱是冥钞,再去姑娘昨晚下车的地点一看,原来是一片墓地,姑娘的坟墓也在其中。

司机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遇到鬼了。

这个传说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性、社会性和现实性。

有的时候,传说又被称为“信仰故事”,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为迷信或传统信仰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信性提供了有力的印证。

传说比较容易被人们相信是一种事实,而且人们在讲述或重述传说的时候,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强调自己讲述内容的真实性,以引起听者的主意。

5、中国民间饮食中有“吃肝补肝,吃脑补脑”的说法,你怎么看。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反映了中国人重视饮食的习尚。

民间饮食指的是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的属性、食物的范围、制作过程和仪式、餐桌上的礼仪、节日和仪式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保存、禁忌等。

我们生活中一日三餐,每一餐实际上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向我们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

中国人最重要的饮食观念是“食补”即吃什么补什么。

例如,吃动物的肝脏就可以补肝虚,吃动物的内部,就可以补人的内部,还有许多如“吃脑补脑”,“吃胆补胆”等说法。

这种说法至少没有考虑到以下三点:一、人体器官的构造及成份并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器官,如猪肺的成份并不同于人肺。

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的程序是很复杂的,吃进去的食物必需经过分解成红血球载得动的分子或离子,才有可能被身体利用。

而分解出来的分子或离子,是不是会被用到特定的部份也未知,说不定都补到贪得无厌的癌细胞去了三、动物的器官由于功能的关系,有可能是毒素累积最浓的场所,如肝脏是解毒器官,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等待分解或正在分解中的毒素。

又如肺里累积的空气污染,或肾脏中等待排出的废弃物。

7、简单分析“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

所谓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

但是,这里所谓的条件、征兆、原因和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乌鸦当头过,无灾必有祸”在这条迷信里,乌鸦是一种条件或者征兆,如果看见乌鸦从头顶飞过的话(条件),那么人们一定会遇到灾难,或者会大祸临头(结果)。

在一般情况下,尽管上述的条件与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纯粹是一种假想,但人们却坚信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关系。

在这则迷信中,左眼和右眼的跳动是先决条件,而结果却大相径庭,左眼的跳动能给人们带来幸运和吉祥,右眼的跳动却是灾难的前兆。

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左”和“右”的理解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把世界万物分为阴阳两类:天、男、南、左、生、日等等为阳;地、女、北、右、死、月等等为阴。

阳往往与光明和生命联系在一起,阴则往往与黑暗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由此便形成了“左为上,右为下”的概念,左眼跳理所当然地就成为吉兆,右眼也就成为凶兆。

因此,迷信观念和行为的产生与宗教信仰也密切相关。

9、如何理解“建筑如人”的说法?建筑,从广义上讲,就是房子,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建造的一种栖身、藏身之处。

主要包括用于人类自己活着时居住的房屋、死后居住的坟墓和一切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娱乐、服务、公共的设施,如教堂、商店、学校等等。

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就是人和自然合一。

中国的建筑就像一个人的形象,有头(屋顶)、有身(墙身),也有脚(台基),外观形象也秀丽玲珑。

另外还有装饰,蕴涵丰富象征意义。

大部分的装饰都是从构造的必然性演变或转化而来,而且手法也有很多,做艺术加工处理,便具有更近人性的象征意义。

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土木材料建造。

这是因为土木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孕育生命。

此外,中国人也喜欢用砖造房子,因为砖能在潮湿的时候吸收潮湿气息,视为活的。

相反,中国人不喜欢用石头造房子,因为视为没生命。

瓷砖不能“呼吸”,不能吸收潮湿的气息。

虽然土木没有石头坚硬牢固,但他们不想建造永恒不倒的结构。

他们的观念是死亡是正常的自然程序,因此不怕死。

建筑如人,是有生命力的,不可能永远健在,体现中国人的现实观念。

11.简单解释一下“繁衍”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繁衍观念来自于儒家思想。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延续香火与中国传统最为推崇的“孝”联系起来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后代的重视。

“繁衍”这一概念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人生礼仪中,繁衍的概念在很多地方均有出现。

丧礼中,服重孝者需“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承担着延续香火的重任;传统婚礼中,新房的床上会撒上枣,栗子,花生,取“枣栗子”早立子的谐音,希望新人能够早日生养。

纳妾的传统则更是将繁衍的概念表现到了极致,传统文化中,当正室不能生育时,人们就会纳妾,以保证血脉相传。

在民间工艺美术中,生殖崇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繁衍的概念也正体现于此。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意识到“阴阳相合万物生”,因此,阴阳组合作为生命繁衍基本源头的图案随处可见。

比如:鱼穿莲中“鱼”代表阳,“莲”代表阴,正是阴阳组合的象征。

12.如何理解神话与历史的关系。

神话是一种神圣的叙述。

在某一特定的社会里,神话被认为是太古时代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即神话就是历史。

我国著名学者茅盾认为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诞无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信以为真。

”美国民俗学家布鲁范德认为:“神话是一种传统的叙事散文。

在其流传的社会中,神话被认为是在遥远的过去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

”现代的观点普遍认为神话是随着人类及其文化现象出现的,神话的散文体的风格并不适合记录和表现历史。

神话中可以有一些历史事件的影子,但历史事件不可能是神话的蓝本和主要表现对象。

13. 为什么说“捉迷藏”的游戏是古代巫术的残余物?在参加游戏的孩子们这一特定的群体中,“鬼”是一个被群体淘汰出来的“失败者”,但是,失去了在群体中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相反,“鬼”却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权力,而这个群体却要经历一场“考验”,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被置于某种危险的境地,除非他们接触什么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免疫力”的东西。

其次,这种具有“免疫力”的东西往往是一棵大树。

在游戏中,大树似乎是“生命”的象征。

这种通过触摸“生命”之树来获得“免疫力”的举动很可能来源于古代的某种巫术仪式。

人类似乎在演习与魔鬼的战头,胜利者可得以保全生命,失败者就要陷入魔鬼的手中。

在这个游戏中,“鬼”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它既不属于人类,又不属于超自然物,而是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它要想获得一种“地位”,必须通过猎取,即寻找替代物来获得新生。

这就说明“捉迷藏”模仿古代仪式。

14.简单解释一下,婚礼中的新娘子为什么要戴红盖头。

婚礼是一个女性人生礼仪中的成年礼。

成年礼的作用在于使仪式中的人实现自己在社会中角色的转换并获得社会的承认,从而可以享有另一个社会层次的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女性来说,婚礼意味着从少女到人妻的转变,并且符合分离,通过,再进入的人生礼仪的典型结构。

婚礼对于一名女性是一种意味着重生的仪式,离开自己的家寓意“死亡”,进入婆婆家寓意“新生”,而在这一过程中红盖头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盖头的作用是模拟死亡,女性结婚时戴上红盖头意味着死亡,到了婆婆家由丈夫掀开红盖头意味着新生。

15. 民间美术中常见的“鱼穿莲”的图案表现了中国人一种什么样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生命创造的基本原理——阴阳结合,也就是男女异性交合,并把这一原理应用到世界万物。

民间美术中的“鱼穿莲”图式暗示的是男女交合及子孙繁衍,该图式中的“鱼”是男性的象征,“莲”是女性的象征。

但“鱼”在民间美术中的性别象征并不总是男性,许多古籍、文物以及相关的民俗艺术却提示“鱼”具有男、女两种性别象征。

“鱼”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是女性生殖崇拜的产物,父系氏族社会成型以后,它逐渐衍变成生殖繁衍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鱼”进一步扩展为祈祷丰收与迎祥纳福的吉祥图形。

“鱼穿莲”也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强烈的生殖崇拜和生命繁衍意识。

16. “纵向建筑”和“横向建筑”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世界观?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所建造的一种栖息之所。

分为经典建筑、通俗建筑和民间建筑三大类。

民间建筑包括所有的传统建筑形式,是人类按照祖先传下来的模式建造的。

民间建筑是物质文化的根本,是传统文化观念的立体展示,反过来对传播和保持这种文化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的形态体现和保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民间的建筑模式同样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性格。

横向建筑给人们提供了栖息之所,同时给与了人们自由的承诺,但是同时他也有让人惧怕的一面,有一种死亡和无限的神秘感。

水平象征着对无限空间的分离作用,横向建筑不仅意味着宽大舒适、无边无际,充满着未知的机遇,同时也暗含着睡眠、休息、死亡和崩溃。

中国的建筑多是横向的,与大地紧紧相连表现出中国人纯朴、自然、保守、自信、平和、稳健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的传统世界观和世俗文化相一致。

还有调和人与自然,生与死,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的特点。

选择横向建筑,线条优美柔和,不过分渲染和突出建筑的非自然特点,同时使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温和务实的性格倾向。

而纵向建筑代表着进攻性,它通常是直立的,将天与地连接起来。

西方建筑通常采用纵向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一方面体现了向高处延伸,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天空、宇宙,突出宇宙的神秘和无际;另一方面,纵向建筑凸显和夸大了生与死,天与地,黑暗与光明的界限,表现出一种追求性格张扬,坦率、夸张、自豪、骄傲、刚硬、好奇、冒险的性格特征。

使用石材作为建筑原料,线条刚硬,体现了一种追求永恒不灭,无生无死的境界的意愿。

宗教观点里,纵向建筑意在弥合天堂和人间的距离,是人类更加接近上帝,更容易感受到上帝的精神和力量,中国也有类似的带有宗教旨意的建筑,如塔。

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天国和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以增进人们对天国和宗教世界的认同和向往。

17.试分析如图案。

图片为“喜女神”,是生殖繁衍女神,也是生命的保护神,图案的生殖和繁衍象征意义都是非常明显的。

表达了中国人对于生命起源的关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阴阳相合万物生”,表达了“生命神”和“创造生命”的观念。

主要是以男女合体的形式出现的。

两只手上一手为鸡一手为兔,分别为阴阳两种元素的象征物。

头上的莲花图案,衣服上的如意纹饰,以及双钱纹饰还有各种花纹代表的都是阴阳因素的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