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教学讲义PPT
最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教学讲义PPT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胚胎第6周时,由第3、4 咽囊上皮细胞发育而来 出生时与体重之比最大,青春期后开始萎缩
T细胞
出生时数量已达成人水平,也已具有免疫应答能力 CD40L ↓, CD28表达 ↓,辅助B细胞合成和转化Ig的能力受限 CD45RO+T细胞↓, CD45RA+T细胞↑(97%) IL-4 ↓, IFN-γ ↓
WAS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
1999年国际免疫协会分类
1.特异性免疫缺陷病 联合免疫缺陷病 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 T细胞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 伴有其他特征的免疫缺陷病
2.免疫缺陷病合并其它先天性疾病 3.补体缺陷 4.吞噬功能缺陷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构成比:
补体缺陷
吞噬细胞缺陷
T
TT TT
淋巴细胞凋亡
免疫反应总是伴有炎症反应 治疗临床疾病的目的:
-保证适当的免疫反应,以清除抗原, -阻止过分的炎症反应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 B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 单核/巨噬细胞 , 树突状细胞 (APC) 中性粒细胞 补体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
g/L 14 12 10 8 6 4 2
Total IgG
Baby IgG
0.6
Maternal IgG
0 123 45678 9 ms
生后9月内血清IgG动态变化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IgM
不能通过胎盘 个体发育最早的免疫球蛋白 胚胎第12周即能合成,新生儿脐血IgM过高提示
宫内感染 出生后3~4月为成人的50%,1岁时为75%,于6~8
发病率
已发现有120种 总发病率不清,估计为1:10000 我国累计病例估计3~6万例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是多因素所致
遗传因素:基因突变或缺失 宫内因素:感染 风疹病毒 CMV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类
命名原则 以往以发现疾病的人名或地名来命名 现在以分子遗传学基础或功能障碍的机制来命名 Bruton 病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 Swiss 型 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 Severe combined ID,SCID )
免疫反应过程
抗原
第一阶段
抗原提呈 (APC→TH)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淋巴细胞增殖 (T、B)
CTL、NK、
免疫效应 ADCC、补体、
PMN
淋巴细胞凋亡
宿主免疫反应
抗原提呈 淋巴细胞增殖
清除抗原 淋巴细胞凋亡 恢复正常
Pathogen T T
T
Mφ
T
T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T
T T
T TT
T
T T
T
T
免疫活性分子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分泌) 膜蛋白分子(在免疫细胞表面)
-- 粘附分子 -- 各种受体 -- 其它表面标记 其它可溶性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等)
免疫反应
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活化、发生效应的过程
免疫反应类型 特异性免疫反应:T和B淋巴细胞执行
T细胞:细胞免疫 B细胞:体液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 伤细胞等执行(补体等参与)
IgG
IgA IgM
4 8 12ms 2 4 8 10 12 yrs 免疫球蛋白的个体发育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单核/巨噬细胞 , 树突状细胞 (APC)
由于缺乏补体、调理素和趋化因子的辅助,新生 儿APC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较差
中性粒细胞
数目正常,但储存空虚,严重感染易发生中性粒细 胞减少 辅助因子缺乏,趋化、粘附吞噬、杀菌细胞功能 暂时性低下,易发生化脓性感染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的本质
识别自身,排除异己
抗 感 染
维清
持 自
除 衰 老
身、
稳 定
死 亡 和
免识
疫 监
别 、 清
视除
功 能
突 变 细
损
胞
伤
细
胞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腺胸 T、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 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免疫 应答的场所
Th2细胞功能较Th1细胞占优势
T细胞暂时性功能下降,与缺乏抗原刺激,记忆T细胞数量少 有关,随着抗原的反复刺激,T细胞的功能逐渐增强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B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
骨髓
B细胞成熟的场所
B细胞
足月新生儿B细胞数量略高于成人 Th细胞辅助不足,产生IgG的B细胞2岁时、产生
IgA的 B细胞5岁时达成人水平 免疫球蛋白(Ig) 分为 IgG、IgA、IgM、IgD、IgE五类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补体系统 不能通过胎盘,胎儿期已合成 新生儿补体经典、旁路途径活性均低于成人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小结
出生时免疫细胞及其生物学功能 已发育成熟,新生儿时期暂时性 免疫功能低下主要是由于在宫内 未接触抗原之故。
免疫缺陷病
定义: 由于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缺陷而致免疫功能缺陷
基因突变: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PID)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IgG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 胎儿自身产生IgG的能力差 脐血IgG大于或等于母体水平;早产儿较低 来自母亲的IgG在6个月时消失, 3个月后自身合成
的逐渐增多 出生后3~4个月最低,8-10岁接近成人水平 来自母体的IgG在生后数月内防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IgG2在2岁内上升慢,易患荚膜细菌感染
环境因素相关: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SID) 或
免疫功能低下(immunocompromise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概述
定义
由于先天因素(多为遗传因素)引起免疫器官、免疫 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等发生缺陷,致使免疫反应缺 如或降低,导致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 床综合征。
岁达成人水平 IgM是抗G-杆菌主要抗体,新生儿易患G-菌感染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IgA
不能通过胎盘 个体发育最迟,12岁达成人水平 分泌型IgA具有粘膜局部抗感染作用,新生儿期不能
测出
IgD、IgE
不通过胎盘,含量极低,IgE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
g/L 14 12 10 8 6 4 2 1.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