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一、流域概况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有两源,西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简称二松,下同)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两江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简称松干,下同),东流到同江注入黑龙江。
嫩江河长1370km,二松河长958km,松干河长939km。
松花江流域跨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四省区,流域面积55.68万km2,其中嫩江29.70万km2,二松7.34万km2,松干18.64万km2。
本次规划还包括与本流域有水利联系的三江平原完达山以北(以下简称三江平原)的4.38万km2,故本次规划的总面积为60.06万km2,称松花江流域规划区。
松花江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万km2以上的支流有16条。
松花江流域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和东南部为完达山脉和长白山脉,西南部的丘陵地带是松花江与辽河的分水岭,中部为主要农业区,也是工农各业最发达地区。
流域内山区占42.7%,丘陵区占29.1%,平原占27.4%,其它占0.8%。
松花江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点十分明显,冬季严寒漫长,夏秋降雨集中,春季干燥多风。
年内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变化在5℃~-3℃间,7月绝对最高气温为40.6℃,1月绝对最低气温-47.3℃。
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一般500mm上下,东南山区达700~900mm,而西北部的干旱地区仅400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8月,占全年的50%以上,又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为3倍左右,且有连续数年多水或少水的交替现象。
全年日照时数2200~3000h。
无霜期100~150d。
规划区地表水资源量776.7亿m3;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分别为198.5亿m3、131.4亿m3,其中三江平原分别为24亿m3、14.6亿m3。
松花江流域春季风大雨少蒸发多,常发生春旱;夏秋雨量集中,常发生洪涝。
60年代中期以前以洪涝为主,平均2年一涝,间有旱灾;60年代中期以后以旱为主,10年4旱2涝;8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丰水期,洪涝又频繁发生。
据统计,松花江的年均洪涝灾害耕地约900万亩。
干旱也很严重,据黑龙江省统计年均旱灾耕地达404万亩。
松花江流域有丰富的林业和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铜、铅、锌、钨等。
规划区内有县旗84个,有大小城市24座,其中主要城市有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伊春、乌兰浩特,和长春、吉林、白城,以及最近设立的松原市(即原扶余市和前郭县)。
据1988年统计,规划区有人口4698万人,其中三江平原120.5万人,总人口中的农牧业人口2774.3万人,占59%;规划区有工农业总产值1020亿元,其中三江平原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中的工业和农业产值分别为444.5亿元和575.5亿元,其中三江平原分别为6.6亿元和7.1亿元;规划区1988年有耕地面积2.15亿亩,粮豆总产量达308亿kg。
人均656kg。
牧草地1.4亿亩、林地3.1亿亩。
二、流域主要问题(一)水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供需矛盾流域内经济发展迅速,但工业技术及管理水平较落后,加上对保护好水环境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污水治理跟不上工业建设,且历史欠帐太多,以致水污染日益严重。
(二)城市地区污染严重城市由于工业和人口过分集中,工业结构和建设布局不合理,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少且落后,使大量城市生活废物和工业“三废”未能得到很好处理即排于江河,以致城市附近的河段污染多较严重,且成为其以下河道的主要污染来源。
(三)工艺落后,管理不善流域内工业用水重复率低,仅20%,单位产品排水量大,工业污水排放量相应较大。
由于我国现行管理政策不完善,仅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率低,处理效果差,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四)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当前乡镇企业多随意排放,较少考虑污水处理,形成量大面广的污染源,首先危害广大乡镇本身,也是其以下河道水质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
旅游业和疗养业的发展,把大量人群引入风景秀丽的自然保护区,加上管理不善,影响了保护区或大中型湖泊水库的水环境。
化肥、农药的施用及植被破坏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六六六农药等均有检出。
城区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地下水污染范围呈扩大趋势。
自五十年代起,流域内施用农药、化肥量逐年增加,平均每亩农药施用量折合原药57.7g,化肥施用量为26kg。
未被植物吸收或蒸发、分解的化肥农药,随地表径流进入江水中或渗入地下水中,造成一定的污染。
再加之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及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兴起,面源污染呈加重趋势。
三、.当前流域形势1.防洪减灾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松花江流域防洪工程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与规划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流域防洪骨干工程月亮泡、胖头泡蓄滞洪区虽已开始应急度汛建设,但与设计蓄洪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严重影响哈尔滨市的防洪安全;干支流主要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偏低,大部分河段未达到规划标准;防洪非工程措施尚不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人民财产都有较大增长,洪灾损失越来越大,防洪减灾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
2.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流域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北多南少、边缘多腹地少,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在不考虑水质性缺水情况下,现状多年平均缺水接近50亿m3,主要表现在农业灌溉供水不足,流域内供水保障程度低,缺乏调蓄工程,现状蓄水工程供水能力仅占地表水供水能力的21%,同时,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用水效率偏低,用水浪费情况严重。
3.水环境恶化尚未根本扭转目前,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仍然较低。
地表水污染程度没有明显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水环境恶化及河湖纵横向连通受阻,导致河湖水生态功能退化,湖泊、湿地萎缩;部分大中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经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机制尚不配套,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流域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尚有1215万饮水困难人口,存在饮用水水质超标、水源保证率低、用水方便程度低等问题;许多地区农田灌溉和排涝等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用水保证率普遍不高。
5.流域综合管理能力亟待提高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新思路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够,高效节水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流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水土保持有效管理机制仍未形成,河道管理范围内无序开发、违规建设、挤占河道等现象依然存在。
四、规划目标到2020 年,基本建成防洪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完善灌排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用水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2020 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04.77 亿m3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并有所改善,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面加强。
到2030 年,形成比较完整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干流、主要支流及城市均达到规划防洪标准;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2030 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30.24 亿m3以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1;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全面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超采量全部退还,流域江河、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受损水生态系统得到基本修复,保证水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黑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的现代化。
五、规划基本内容:1.提出嫩江、二松和松干河道防洪工程体系,完善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标准;提出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吉林、大庆、佳木斯和牡丹江等7座城市防洪方案和遇超标准洪水的临时应急措施意见。
2.预测不同水平年国民经济各业需水要求,提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在此基础上,结合“引松济辽”(北水南调)提出从松花江向辽河调水的可能与合理的方案。
3.调查嫩江、二松和松干等主要河道的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源,并对水质作出评价。
预测不同水平年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提出污水的综合防治方案及水资源保护对策。
4.调查航运现状,预测年货运量、客流量,提出以松花江干流为重点的,包括嫩江、二松在内的松花江水系航运规划方案。
5.规划中还同时完成灌溉治涝、水力发电、水土保持和城市供水等规划内容六、防洪规划1、洪涝形成原因松花江洪水多由暴雨形成。
洪峰主要发生在7~9月,尤以8月为多;洪水主要来自嫩江和二松的上游山区,以及较大的区间。
由于河槽调蓄的影响,传播时间较长。
松干洪峰多发生在8、9月份。
一次洪水历时,嫩江和二松在40~60天左右,松干达90天,甚至更长一些,但一次洪水过程却主要集中在30天内。
洪水的峰型,嫩江和松干由于受河槽调蓄影响较大,多为平缓的单峰,但松干下游佳木斯站受牡丹江和汤旺河等支流洪水影响,有时出现双峰型洪水,前峰多为支流来水,后峰多为松干上游来水;而二松因暴雨出现次数较频繁,洪峰年内可出现2~3次。
上述洪水特点,加上占松花江水资源主体的地表径流量,又多来于洪水之中,因此,要提高水资源利用就必须采取调蓄洪水的途径来实现,这说明松花江流域的防洪规划遵循“蓄泄兼筹”的方针是符合实际的。
在嫩江中上游和二松修建控制性水库削减洪峰,拦蓄洪水,在中下游修建堤防、整治河道、清除行洪障碍,保证泄洪顺畅等,以达到防洪和用洪的目的。
2、防洪标准嫩江、二松和松干干流河道和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吉林、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等7座城市的防洪规划标准,是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并考虑各河道及各城市现有防洪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定的。
嫩江库莫屯以下、二松丰满水库以下和松花江干流防洪规划标准均为50年一遇。
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和吉林等4座城市为100年一遇;佳木斯和牡丹江2座城市为50年一遇;大庆市为50~100年一遇(重要的防护对象为100年一遇,次要的为50年一遇)。
3、防洪规划(一)水库工程水库工程是嫩江、二松和松干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二松现有以发电为主的白山水库(设为丰满错峰防洪库容4.5亿m3)、丰满水库(设防洪库容26.7亿m3)、规划的以供水、防洪为主的哈达山水库(设防洪库容11.7亿m3);嫩江规划的以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尼尔基水库(设防洪库容24.6亿m3)、支流绰尔河文得根水库(设防洪库容约3亿m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