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清真寺建筑特色
• 大小穹顶皆为空心,内设天窗,增加殿内的光照 度。大殿前两侧各矗立六角形邦克楼一座,高度 均为28米,楼内有旋转形楼梯,可登高唤礼。邦 克楼中部为八角攒尖形,开天窗成阁楼形式。邦 克楼上部顶尖处又串联三个圆球,高托合金质银 色新月具有浓重的阿拉伯伊斯兰风格。西关清真 寺原地处郊外,现因城市扩大,已纳入银川市最 大的唐徕小区内,背靠宁夏古老的唐徕渠,春日 沿渠踏青,但见杨柳青青如诗如画,渠里流水淙 淙,岸上游人如织,环境甚佳。
项目名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宁夏清真寺建筑风格解析
立项依据
• 立项的意义:
• 宁夏是回族的聚集地,清真寺又是回族礼拜、交流、的场 所,而在宁夏这个回族自治区,却没有对这一最具民族特 点的建筑做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仅仅是对一些较为 有名的清真寺有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而对一些较为偏 远的,不知名的或是规模较小的清真寺没有介绍甚至没有 记录,这恰恰忽略了最本土的文化产业,而它们正是西夏 文明传承的命脉,作为一个宁夏人,生活在一个具有民族 文化的地域里,我们却没有对这一文化产业很好地继承与 发扬,甚至连最基本的民族文化常识都不了解,我们忽视 了城市最根本的文化。此次的创新性课题研究,我们将从 具有宁夏民族文化这一特点出发,对宁夏地区的清真寺做 系统研究,使更多的人了解宁夏的民族文化产业
• 同心清真大寺为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建 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的建筑。建筑面积为2870平方 米。全寺分为内外两院,外院较为宽敞,逢穆斯林重大节日常聚于此 处会礼。寺门前有宽9米、高6米的照壁,为《月挂松柏》的大型松柏 图砖雕(又名《月藏松柏图》)。与照壁形成对照的是三个砖砌券门, 镌刻有阿拉伯文砖雕和花卉图案,技艺精湛,栩栩如生。中间一个圆 券拱道的上方嵌有题刻“清真寺”三个大字的砖雕,两侧的两个圆券 拱道的上方则右为“洗心”,左为“忍耐”,也为砖雕。三者之中又 夹有两方篆体阿拉伯文砖雕和两方花饰砖雕。加上“洗心”“忍耐” 外侧的两方花饰砖雕,正门顶部是一条直线排有九方由中文、阿文、 花饰交叉组成的阳刻砖雕门额,与上之垂莲枋额、下之砖雕挂落上下 左右和谐对称。券门上部原有四角攒尖顶的三层邦克楼一座,民国时 期曾遭龙卷风破坏,后改建为两层。楼的上下均为木结构,为面阔与 进深均为8米的正方形平面,每面各立四个立柱,有19级木梯直通顶 阁,楼顶为四角攒尖,灰瓦屋面,脊兽曲颈向上,屋顶端有一尊黑色 发亮的瓷“葫芦宝顶”。入楼正面墙上刻有“西蜀工匠谭德华”,应 是四川匠人所作。楼体柱枋间雕刻着硬木挂落。
项目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和可行性 分析
• 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对宁夏本土清真寺的建筑实地调研考察,做
出系统的宁夏清真寺建筑的风格分类、总结与对比。
• 实施计划:
• 1调研各个风格的清真寺,进行对比、分析。 • 2.对银川及周边市、县的一些清真寺做实地调研,主要从以下方面进 行考虑: • ① 清真寺的建筑风格; • ② 了解清真寺的建设年代,历史,及发展; • ③ 从专业的角度对清真寺建筑特点做分析(细节); • 3.对调研过的清真寺做整理分析
• 三 中阿式清真寺建筑 • 代表:银川市西关清真寺 • 该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初期极为狭小简 陋。后经多次扩建续修,至光绪二年(1876年)随建成规 模宏大的清真寺。该寺原为一寺两院形式,前院为四合院, 有礼拜大殿、南北厢房。大殿主体结构为重梁起架,两脊 三拱,五转七制中国古典庑殿式建筑风格。1949年前曾附 设中阿初级小学一所。1958年,清真寺被迫关闭,寺房改 作他用。“文化大革命”时遭拆毁。1980年群众集资重新 恢复,陆续建起大殿、阿訇住房、沐浴间、南北厢房等共 36间。1985年在大殿前修起二层楼房,两座高16米的对 称邦克楼以及望月楼等。1995年悉数拆除重建,布局紧凑, 设计新颖。
• 代表:同心清真大寺
• 位于吴忠寺同心县城西郊,相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宁 夏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久远的清真寺之一。在宁夏穆斯 林中影响较大,不少知名的穆斯林学者在这里求学讲学, 传播伊斯兰教。从照壁及礼拜殿等处保存的题记来看,同 心清真大寺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乾隆五十 六年(1791年)和光绪三十三(1907年)曾三次重新扩 建。1982年至1983年由政府拨款再次修葺一新。2006年, 同心清真大寺再次维修,并在旁边建有红军西征纪念馆。
• 代表:海原清真大寺 • 位于海原县城东关镇,亦称海原北大寺,是海原县最古老 的一座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明代神宗万历年间,距今有 四百多年的历史。今海原清真大寺经多次重修扩建,2003 年对礼拜大堂再次进行翻新,2005年建成。整个清真寺建 筑采用宫殿式和阿拉伯建筑艺术相结合。大殿主体建筑为 钢筋混凝土结构,阿拉伯样式,上下两层,上层绿色大圆 顶十分巨大,上有月牙,四角由4个高大的宣礼塔组成, 高45米,其中前面的宣礼塔仿圣寺建造,后面的仿克尔白 建造,每层12200平方米,两层大殿可同时容纳4000多人 礼拜。大殿地面、墙壁、顶棚、窗户等采用新式装饰材料, 殿内光线明亮,宽敞整洁
• 二、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 • 第一,从外观造型看,是阿拉伯风格。这些新建寺不再使 用大木脊的中国传统庙宇型制而是仿阿拉伯式样。最引人 注目的,是大殿顶上的那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四个 小穹顶,各居殿顶一角,簇拥着中间一个巨大穹顶。顶上 均置宝瓶或以不锈钢球为饰,大穹顶上一弯新月静静地、 有力地挺向蔚蓝天空。这组穹顶,在形象上相互呼应,在 尺度上恰成对比,组成了丰富的天际线,在整个清真寺建 筑艺术形象的构成中,起着统率作用。有人说,这组穹顶 含有象征的意义:大穹顶象征信主独一,小穹顶象征伊斯 兰的四大法学派或四大哈里发。 • 第二,平面布置上不再使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形制,而是 采用集中式构图。 • 第三,殿堂一般都很淡雅、素洁,雕塑和彩画不多。
• 现有建筑物三座,南北两侧为两层小楼,为会客 厅、阿訇、满拉学习生活用房。礼拜大殿坐西朝 东,楼高20米,分上下两层,总建筑面积1500平 方米,其中礼拜大殿四百多平方米,可容纳千余 人礼拜。大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异常坚固。上 下层前廊是深黄色瓷砖镶成的8根大圆柱,一楼两 侧的走廊则是白色的16根圆柱。二楼平台前沿为 方钢花栏杆,门楣三面出盆,琉璃瓦挑檐。大殿 两层的双扇门及窗户,均用茶色玻璃镶嵌。大殿 顶部为圆形穹顶结构,直径为9米,侧后还有两个 小的穹顶作为衬托。
预期目标及成果形式
• 预期目标及成果作出如下形式:
• (前期对清真寺建筑各风格代表调研的成果) • 一 中国传统式清真寺建筑 • 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 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 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 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申,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 艺术风格。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 邃尊严;建筑物的井然有序,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 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叠,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 势。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整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 从券门入内沿阶而上,内院高台有礼拜大殿,坐西朝东,视野开阔, 殿前南北讲堂各五间,与大殿形成三合院式布局。大殿由两座歇山顶 和一个卷棚顶勾连搭,面阔五间,进深九间,内有二十余根明柱支撑, 木板铺地,墙壁装饰有《古兰经》阿拉伯文书法。大殿宽阔,可以容 纳千余人同时礼拜。殿外装饰精致,翘檐斗拱,庄重朴素。大殿廊檐 下原来挂有三块横匾,正中为“教本清真”,两侧为“大化循 环”“惟精惟一”,今均已不存,现悬挂“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 区政府成立大会会址”木匾一块。南北两侧各位五间厢房,而院之东 侧开敞,无任何建筑物,只是沿高台边缘砌很低的围墙为护栏。 • 同心清真大寺不仅是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 史的文物建筑。193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的回民自治政权——陕 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清真大寺成立。1958年,同心清真 大寺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可行性分析:
• 宁夏的清真寺在全国来说数目相对较多的,所以我们调研清真寺的目 的可以达到,可将宁夏清真寺做以归类、对比、分析
创新点简介
• 1 至今还没有人将宁夏清真寺建筑风格做以系统 分类、研究、对比,本项目将宁夏清真寺建筑做 系统的解析。 • 2 本项目将宁夏清真寺做了详细的统计,可做为 资料。 • 3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得代表性建筑,作为回族人民 的集会地,清真寺可体现回族的某些文化和特点, 此项目总结了清真寺建筑的发展过程。
• 经堂为3层,下层5间,中层3间,上层1间,共 240平方米,高11.7米。望月台,经堂和大殿全部 用3厘米厚的松木板铺垫而成,二道院内建有正房 三间(五檩)、东西厢房六间、过道学房5间、沐 浴室3间、保管室5间、卫生间1间,共23间,360 平方米,总计建筑面积约1470平方米。高大的拱 形门洞砖砌而成,上面建有3层木隔宣礼楼,高达 8米,整个建筑气势宏大,肃穆、壮观。寺院周围 还有与寺同龄的参天大榆树14棵,围径4米左右, 更增添了大寺的宏伟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