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的合成与分解高考复习讲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高考复习讲解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和其他几个力同时作用产生的 效果 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 合力 , 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 分力. 合力与分力是 等效替代 关系.
2.共点力. 多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 同一点,或者它们的延长线交 于 同一点,则这几个力称为共点力.
图1-2-15
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如图1-2-16所示,受重力G、墙对 球的支持力F′N1和板对球的支持力F′N2而平衡.作出F′N1 和F′N2的合力F,它与G等大反向.
当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F′N1的方向不变,大 小逐渐减小,F′N2的方向发生变化,大小也逐渐减小;如图 所示,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N1=F′N1,FN2=F′N2,故选 项B正确.
例如:图1-2-5中所示三角架,在O点所挂重物的重力 可分解为如图1-2-6(a)所示的拉AO的力F1和压OB的力F2, F1、F2、G构成平行四边形,F1=G/sinα,F2=Gcotα.对O点及 重物整体受力分析如图1-2-6(b)所示,受重力G,AO对O点 的拉力F3,BO对O点的支持力F4.因三角架平衡,G、F3、F4三 个力合力为零,其中某个力必定与余下的两个力的合力等值 反向,如图F3、F4的合力与G等大反向,故F3=G/sinα,F4= Gcotα.
二、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求一个力分的力 的过程,力的分解与力的合 成互为 逆运算.
2.遵从原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3.矢量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的 首尾 顺次连接起来, 第一个矢量的首到第二个矢量的尾的有向线段 为合矢量.
特别提示:(1)合力不一大定于分力;
挡板A、B所受压力之比:FF1′1 =GGtsainnθθ=co1sθ, G
斜面受两小球压力之比:FF2′2 =Gccoossθθ=co1s2θ.
答案:co1sθ
1 cos2θ
图1-2-8
方法总结: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其关键是根据力的实际效果 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并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将其转化为一个根据 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其基本思路可表示为:
答案:C
题型一 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 【例1】 如图1-2-7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有两 个相同的小球,分别用光滑挡板A、B挡住,挡板A沿竖直方 向,挡板B垂直于斜面,则两挡板受到小球压力的大小之比为 ________,斜面受到两个小球压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
图1-2-7
解析:球1重力分解如图1-2-8(a)所示,F1=Gtanθ,F2= coGsθ;球2重力分解如图1-2-8(b)所示,F1′=Gsinθ,F2′=Gcosθ.
图1-2-4
2.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则. 要尽量少分解未知矢量,使问题解答简便.
在求解多个力的合力时,正交分解法比矢量合成法更简 单,正交分解法是在牛顿运动定律中使用更普遍的一种重要 方法.
3.正交分解的实质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疑难点三.力的分解图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图的区别是什 么?
名师在线:力的分解图的研究对象是某个力,研究此力 可分解成怎样的力.由合力、分力一定能组成平行四边 形.物体受力分析图的研究对象是某个物体,图中示意出该 物体受到了怎样的外力,它们不存在合力、分力的关系.
图1-2究 对 象 , 受 力 分 析 如 图 1 - 2 - 12 所
示.以C点为坐标原点,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平面直
角坐标系.沿x轴方向有
FBsin45°-FAsin30°=0, 沿y轴方向有 FAcos30°+FBcos45°-G=0, 联立两方程解得 绳AC对物体的拉力FA=100( 3-1) N. 绳BC对物体的拉力FB=50 2( 3-1) N. 答案:100( 3-1)N 50 2( 3-1)N
解析:图设1-两2-分9力为F1、F2,画出图的1平-行2-四10边形如图1-2- 10所示.
由图可知:F1=taFnα=tanG30°,
F2=siFnα=sinG30°,
得FF12=tsainn3300°°=cos30°=
3 2.
因为AB、AC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之比为
F1m F2m

2 1
000 000
图1-2-5
图1-2-6
易错点一 不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导致出错.
自我诊断1 重力为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将 重力G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2,那 么( )
A.F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F1方向相同,大小为Gcosα C.F2就是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D.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 F1和F2共五个力的作用
C.F1-F2≤F≤F1+F2
时最D小解.为析F1F:21--共FF222点≤. 的F2≤两F个12+力F合22 成,同向时最大为F1+F2,反向 答案:C
3.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与对斜面的压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相平衡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相平 衡
答案:B
易错点二 审题不认真导致出错
自我诊断2 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匀速下 滑, 则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为( )
A.m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上 B.mgcosθ,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C.mg,方向竖直向上 D.m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
解析:由于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即m所受的合力为 零,又因为m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以及斜面给它的 摩擦力,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必有斜面对它的支持力以 及斜面对它的摩擦力的合力与它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所以斜面对物体作用力大小应为mg,方向竖直向上.
(2)合力与它的分力是力的效果上的一种 关系而不是力的本质上的替代.
等效替代
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合力大小随两力夹角增大而增大 B.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 C.两个分力夹角小于180°时,合力大小随夹角减小而 增大
D.合力的大小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
|F1-F1F+2|F2,≤F方≤F向1+与F2F. 1、F2的方向都相同,即合力F的范围
(2)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合力最大值是各力大小的代数和, 最小值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若其中最大的力F1小于或 等于其余力的代数和F′,则合力F的最小值Fmin=0;若其中 最大的力F1大于其余力的代数和F′,则合力F的最小值Fmin= F1-F′.
F1的水平分力:F1x=F1cos60°=100 N, F1的竖直分力:F1y=F1sin60°=100 3 N. 在x轴上二力平衡,地面对人的摩擦力Ff=F1x=100 N. 在y轴上三力平衡,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N=G-F1y=(500-100 3) N=100(5- 3) N=326.8 N.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 叫做力的合成.
4.平行四边形定则. 它的对以角表线示表F1、示F2的有合力向线的段大为小邻和边方作向,如图平1行-四2-边形1所示,.
图1-2-1 5.关于合力范围的确定.
(1)二力合成时,若F1、F2大小确定,则二力的夹角θ越小, 合较力大大.越 的分力方当向θ相=同180;°当时θ,=合0°力时最,小合,力F=最|大F1-,FF2=| , 方 向 与
解析: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以本题为例,所谓
“等效”是指两分力F1和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真实力G(合力) 产生的效果相同;所谓“替代”是指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如果
用了两分力F1和F2,就不能再用真实力G,否则力就多了,要对物 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只分析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故D选项错误.
某几个真实力的合力或某一真实力的分力,是为了研究问题
图1-2-2 A.只要知道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就可得到确定的两个分 力 B.只要知道F1的大小,就可得到确定的两个分力 C.如果知道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一定可以得到唯一确 定的两个分力 D.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是Fsinθ 答案:ABD
疑难点一.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分析力最小的规律. 名师在线:1.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 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最小的条件是:两个分力垂直,如图1 -2-3(a).最小的分力F2=Fsinα.
实际 分析力的 确定分 作出平行 数学计算 问题 作―用―效→果 力方向 四―边―→形 求分力
创新预测1 如图1-2-9所示,用一个轻质三角支架悬挂重物,已知 AB杆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2 000 N.AC绳所能承受的最大 拉力为1 000 N,α=30°,为不使支架断裂,求悬挂的重物 应满足的条件.
=2>
3 2
,当
悬挂物重力增加时,对AC绳的拉力将先达到最大值,所以为不使三角
架断裂,计算中应以AC绳中拉力达到最大值为依据,即取F2=F2m=1 000 N,于是得悬挂物的重力应满足的条件为Gm≤F2sin 30°=500 N.
答案:Gm ≤500 N
题型二 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例2】 如图1-2-11所示,用绳AC和BC吊起一重100 N 的物体,两绳AC、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 求绳AC和BC对物体的拉力的大小.
答案:326.8 N 100 N
题型三 图解法分析力的变化问题
【例3】 如图1-2-15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面AC和木 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面的压力为FN1,球对板的压力 为F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FN1和FN2都增大 B.FN1和FN2都减小 C.FN1增大,FN2减小 D.FN1减小,FN2增大
解析: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的物体,其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 下的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力,这个垂直于斜面的力并不是物体对斜 面的压力,两者的作用点不同,力的性质也不同.只不过是两者 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而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