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第八章 成年早期心理发展(2014)

发展心理学-第八章 成年早期心理发展(2014)

成年早期,18~35岁,分为青年中期(18~25), 青年晚期(25~35)。
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男20, 女15)
阿奈特,把从高中时期向成年早期的过度阶段, 即18~25或者更长的这段时期,称为始成年期。
每年五月第三 周的星期一,武 汉市自2002年 开始将每年5月 16日定为“武 汉市18岁成人 节”
成年早期经历了从开始选择自己的职业到 努力工作,成就自己事业的过程。
职业选择是一个认识自我和社会的过 程,它涉及:个人职业兴趣、职业价 值观、职业技能、社会需求、人才供 给、社会文化、家庭因素等社会因素 的影响。
5、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
三、成年早期的发展课题
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课题。在设 定每一发展阶段的发展课题时,主要有以 下依据: 第一、身体的成熟; 第二、社会文化的要求、期待和压力; 第三、个人的价值、报负等。
③ 亲子“一线之隔”
④ “自由与爱护”的空间
⑤ “父性原理”与“母性原理”的协调
⑥ 相同的志向
婚后适应
(一)婚后不适应的具体表现
首先是性生活的适应问题。
其次是新的人际关系,包括夫妻间及同亲 属间的关系的适应。
再次是夫妻间经济收入的使用安排的适应。
促使夫妻关系适应的一个重要外在因 素——生儿育女
(二)成年早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研究表明,大 约要到大学期 间,个体才能 达到同一性的 确立。
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 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 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自己是谁” 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感觉和体验理想、 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埃里克森认为“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 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是一种不段增长的信念 。 •马西亚为自我同一性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定义,即它 是一种自我结构——是一种个人的驱力、信念、生 活经历等内在自我构建而成的动态组织 •黄希庭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对“我是谁?”“我将走 向何方?”的问题的回答,一种不再惶惑迷失的感受。
智力发展的三个方面体现
观察力
想象力
记忆力
观察力
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 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 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
记忆力
机械记忆:本身缺乏意义的联系,需要单纯依 靠反复背诵达到的记忆,俗称死记忆。人类的这 种记忆力在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不可 或缺的重要作用。 有意记忆:有目的的识记 理解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识记 机械记忆有所下降,逻辑记忆发展到高峰,其
拉鲍维维夫和克雷默
拉鲍维维夫:成年思维中的形式逻辑性逐 渐减退,而以 现实为导向的实用成分逐渐 增多。 克雷默(对第五阶段思维理论的总结)认 为这些理论有三个共同的特征:
a) 对认识相对性的意识;
b) 接受矛盾;
c) 辩证的整体内整合。
(二)成年早期的后期是表现创造性 思维的重要时期
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 具有独创性、新颖性 及社会价值的思维形 式。
角色试验是获得自我同一性的方法
第四节 成年早期人生观、价值 观的形成与稳固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般论
(二)成年早期价值观的发展与稳定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般论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看法。
人生观是观念性的,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定 位、调控和动力作用,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 系统。 成年早期真正形成。主要表现在价值观、道德观、 社会观上。
第九章 成年早期个体心理发 展
成年早期个体心理发展
第一节 成年早期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成年早期的认知特点 第三节 成年早期自我的形成 第四节 成年早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与稳固
第一节 成年早期的基本问题
一、成年早期的年龄规定
二、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 三、成年早期的发展课题
一、成年早期的年龄界定
始成年阶段的年轻人如何才能把他 们的大脑潜力发挥到极致呢?
提供认知刺激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独立 保证运动 避免酒精和毒品的不良吸引
读书或听课 实践
3、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
初婚年龄的延迟
恋爱
个体将对某一异性的情思发展为爱情, 并导向恋爱的轨道。
爱情是指男女间一方对另一方所产生 的爱慕恋念的情感。卢家嵋指出爱情 三层次:以性爱为主、情爱为主、两 者的和谐统一。 人类爱情鼎盛期在成年早期。
始成年期的任务(18至29)
自我统一性的形成 更为成熟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向新的承认角色的过渡
人在20多岁时的典型特征是不清楚自 己将来要做什么,常改变想法,生活 看似很不稳定,也正是自我发现的阶 段。青春的迷茫是件好事。
二、成年早期的一般特点
1. 2. 3. 4. 5. 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 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 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 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 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
三、成年早期的思维优势
一、成年早期智力发展的外在条件 和发展任务
林崇德将智力定义为成功的解决某种问题 (或完成任务)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 性心理特点。 影响成年早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个体所出的新的客观环境及所面临的新 的适应任务。
成年早期智力表现的一般特点
沙伊提出成人智力适应理论,指出了智 力发展的几个阶段: ①成年早期:实现阶段 ②成年中期:责任阶段 ③老年时期:知识的重新组合阶段
“我”的发展
“我”的出现 “我”能 别人眼中的“我” 我体验到的“我” 我将成为的“我”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同一
自我同一的两个问题
1、你对自己的价值观,理想目标,职业生 涯,
对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行过探索 吗? 2、你对自己的探索做出了明确的选择吗? 你对此选择付出过精力、毅力和时间等方 面的个人投资、自我牺牲以及对特定兴趣 的维持吗?
有了孩子,家庭会变得更有生机,从而促 进家庭进一步巩固。 只有在夫妻二人分别体验了养儿女的甘苦 之后,夫妻关系变得更加充实和完善起来。
4、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
职业成为个体的立足点,并以此确信自己 的存在,作为实现自我价 值的重要手段。
“不要因为你21岁甚至26岁的子女不知道自己要 做什么就感到惊慌,放松心情才有好处。几乎没 有人到40或50岁的时候还存在这个问题。我们 大家最终都会想明白这个问题的。”——阿奈特
家庭教养
权威型-同一性获得 专制型-同一性早闭 溺爱型-同一性扩散 忽视型-同一性扩散 提供参考框架和共同交流
同伴交往 自主探索
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
心理延缓偿付期与角色试验
心理延缓偿付期(moratorium)
心理延缓偿付是允许还没有准备好承担社会义 务的年轻人有一段拖延的时期,或者强迫某些人 给予自己一些时间。 开始步入成年初期的个体,虽然已应该而且有 能力承担诸多社会责任和义务,但他们在做出某 种决断的时候往往进入一种“暂停”局面,以尽 可能地满足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1、从成长期(始成年期)到稳定期 的变化
进入成年早期后,个体进入稳定期,具体表现为: A. 生理发展趋于稳定
B. 情感过程趋于成熟,性格特点基本定型
C. 生活方式趋于固定化和习惯化
D. 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家庭
E. 社会职业稳定,且能忠于职守
2、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
人在20多岁年龄段的后期比前期更具有做出 人生重大决定的能力。 成年早期个体智力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第六:树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第七: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和技能并付诸于社会实践。 第八:选择职业及工作适应。
第九:恋爱、结婚及婚烟适应。
第十:成就感的获得与自我实现。
第二节 成年早期的认知特点 一、成年早期智力发展的外在条件和发 展任务
二、成年早期智力表现的一般特点
研究发现:大学生有较强的创造潜能, 其创造性人格突出表现为富有挑战性;
创造性思维核心品质的新颖性表现突 出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典型表现中投射未 来、评估力和通感特点较为明显
第三节 成年早期自我的形成
(一)成年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造成青年将注意力转移到内心世界的原因: 身体的急剧成熟 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 认知能力的发展
同一性状态(马西亚:按探索和投入两 个维度)
同一性获得identity achievement
既探索了各种问题的同一性,对特定目标信仰和价值观也做出了积 极的自我努力
同一性延缓identity mor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rium
有积极探索,但没有对特定目标价值观和仪式形态做出较高的投入
同一性早闭identity foreclosure
成年早期的思维优势
(一)成年早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 维为主
辩证思维是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
映。 主要特点:即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 相互联系;即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反映相 对运动;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 认相对性和矛盾性。
佩里的大学生思维特点研究
二元论阶段
非此即彼、全白或全黑的,没有“灰色区”,易将知识 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凡事追求“什么是正确的答案”, 而不考虑合理的程度。
社 会 文 化
学 校
家庭生活
书籍
在青年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 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友情到爱情的五个阶段:互不相识→开始 注意→表面接触→建立友谊→亲密关系 爱情的表现形式:浪漫式、游戏式、占有 式、伴侣式、奉献式、现实式 选择恋人时所考虑的因素:外貌型、物质 型、精神型、综合型
西方关于爱情的三影响较大的理论 模型:
婚姻
理想家庭的条件: ① “同一屋檐下”生活
② 夫妇“力动均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