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让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龙源期刊网
让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作者:吴施彬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27期
【摘要】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渗透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意义深远,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之根生长在学生的心间,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本文将重点就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传统文化;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形成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补充,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渗透着古代先哲的优秀思想,而同时也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更是渗透着多种有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可以让思品教学更加的完善。

对此,教师要加强传统文化元素在思品教学当中的应用,找到课程和传统文化的结合点,真正让传统文化元素绽放在课堂中。

1.用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初始阶段,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能否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让学生对接下来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的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并以此为工具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深化传统文化要素认识和理解的同时,还能够预热思想品德课程,让学生对品德课程学习产生强烈的动机。

教师在选择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时,必须要紧紧围绕思品教育目标进行,紧扣教学的主体内容和主题思想,真的选择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元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直观呈现,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着浓烈文化氛围的课堂学习环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学《江山如此多娇》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可以选用配乐吟诗的方式来导入课程,因为古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作为导入的根据,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深入学习的欲望。

2.用传统文化元素阐明道理,强化体验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标准当中强调在思品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感悟和明理引导,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品质。

在明理教育引导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进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需要从学生出发,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及思想品德的体验,综合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思想发展的状态,进而唤醒学生的热情。

为了更好的为学生阐明道理,并且使得教师的引导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求教师要善于在其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和互动,进而牢牢把握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情绪动态,并借助传统文化元素当中的对应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