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5、眼睛的度数
教师以自己的眼镜为例,让学生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6、教师结合本节的内容和图片对学生进行爱眼教育
三、当堂检测
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教师进行答案校对和简单讲解。
四、课后作业
1、《练习册》本节配套习题
2、课外调查:调查班里同学近视眼的发病率,了解发病原因,提出建议
3、小实验:测老花镜的度数(具体方法见课本18、19页)
度数=1/f×100公式中的焦距单位必须用m
课
后
反
思
︵
反思目标、流程、得失︶
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只是了解,但这节课却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本节课的三维目标都已达成。只是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实验上,我感觉不足,由于器材不足,只是由教师做了演示实验,如果能让学生分组探究,效果会更好。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用焦距大的凸透镜演示成像,然后让蜡烛和光屛的位置都不动,将凸透镜换成小焦距的,光屛上没有了清晰的像(教师说明近视眼的成因),并移动光屛演示像成在了什么位置,然后将光屛移动到原来的位置,教师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某一位置,光屛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教师结合课件讲解近视眼的矫正原理)
活动二:在光具座上模拟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依据导学案内容,重点回答老师采用什么方法指导、检查学生的学,讲啥,练啥,如何检测)
修订与补充
板书设计
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的成像原理
二、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三、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四、眼睛的度数
与价
值观
通过课堂活动和生活中的例子的讲解,培养学生具有关心残疾人的情感,使学生具有爱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重点
眼睛成像原理和近视眼、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准备
不同焦距的凸透镜2只,光具座,蜡烛,打火机,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老花镜一副。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3、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_____cm,叫做明视距离。
4、要使近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应配戴合适的________;要使远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应配戴合适的__________。
5、来自远方的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____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8、下面对近视眼产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B.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C.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
D.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
9、关于眼镜的度数叙述正确的是:( )
A.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B.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距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课题
眼睛和眼镜
执教者
李关毓
上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三
维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知道人眼的大概结构。
2.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3.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通过在光具座上模拟眼睛成像的活动,经历和感受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实验和比较,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情感
态度
②远视眼的成因是什么?
③近视眼和远视眼因该怎么矫正?
3、眼镜的度数
眼镜度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因该注意什么?
4、小结
症状
产生的原因
成像的位置
矫正的方法近Leabharlann 眼只能看清______物体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视网膜____方
配戴____透镜
远视眼
只能看清_____物体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用焦距小的凸透镜演示成像,然后让蜡烛和光屛的位置都不动,将凸透镜换成大焦距的,光屛上没有了清晰的像(教师说明远视眼的成因),移动光屛演示像成在了什么位置,然后将光屛移动到原来的位置,拿出老花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某一位置,光屛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教师结合课件讲解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进行小结(结合导学案)
6、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中的那一副。
7、对于正常眼来说,外界的物体不管是远处的还是近处的,在视网膜上成像后,所成的像都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依据导学案内容,重点回答老师采用什么方法指导、检查学生的学,讲啥,练啥,如何检测)
修订与补充
一、导入
用一首《你是我的眼》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简介引入本节课
提问:假如你们只有三天光明,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他们的爱眼意识)
二、新课教学
1、拿出两只直径相同、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用纸巾包着,让他们用手摸,说出不同点。
视网膜____方
配戴____透镜
三、当堂检测
1、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_。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________,_______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_______,_______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的眼睛能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②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_____________,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③视网膜的作用是。
④眼睛和照相机的类比
C.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焦距的倒数
D.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
四、课后巩固
《练习册》本节配套习题
审阅意见
审阅人:
时间:
2、完成导学案上的光路图,通过讨论回答相关的问题。教师进行简单的概括。
3、学生自学课本并观看投影的眼球图片,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完成后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说明眼睛成像的原理(眼睛是可以自动变焦的)。
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⑴学生自学课本并回答导学案上的相关问题。
⑵活动一:在光具座上模拟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
人眼的视网膜上成的像和照相机底片上成的像都是____、____的__像
⑤正常人眼的近点是_____,远点是___________,明视距离是_______。
2、近视眼眼和远视眼的成因(自学课本17、18页)
①近视眼的成因(结合前面的知识准备)是什么?
导学案设计
(一课时一案原则、问题呈现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方法提示原则)
达成情况
知识目标:1.知道人眼的大概结构。
2.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3.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重点、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一、合作讨论(知识准备)
1.比较我手中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15cm),观察它们的厚薄关系,能得到什么规律?规律:直径一样的两个凸透镜,____的,焦距_____;____的,焦距______。
2.完成下列光路图,分析比较又能得到什么规律?
规律: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凸透镜的折光能力越______;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凸透镜的折光能力越_______。
二、学习过程。
1、自学课本的16、17页回答下列问题。
①眼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