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
1.知识回顾
(1)溶液是指
溶剂是溶质是
(2)下列物质分别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有
A NaCl
B NH
4NO
3
C NaOH
D CaO
(3)将20gNaCl放50g水溶解后,剩余2gNaCl,则制得溶液克,其中溶质 g.
2.预习
(1) 叫做饱和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
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课内探究
1、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合作探究
P33活动与探究1,小组讨论并确定方案
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①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结论: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观察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水增多时,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
2、KNO
3
P33活动与探究2
(1)小组合作探究,并得出结论:
KNO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3
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2)当温度改变时,杯底没溶的KNO
3
加热搅拌,观察并交流:杯底未见KNO
固体。

3
,能否再溶?
此温下再加5 g KNO
3
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
固体,即全溶。

3
结论: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
液。

【交流讨论】
(1)从上述实验中受到启发:如何判断一定温度下的某溶液是否饱和?
(2)采取哪几种办法可以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由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石灰水的方法有哪几种?
(3)请举例说明: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什么情况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一定浓?
3、深化探究,激活思维
室温下,10gKNO
3在20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
3
固体继续
溶解,且又溶解了5g KNO
3;冷却到室温,20mL水溶解KNO
3
的质量不超过10g,
此时多余的KNO
3
会怎样?
(观察杯中KNO
3
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感悟)将食盐水滴到玻璃片上,按如图所示进行试验:
(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

讨论感悟)
自主学习:
1、你能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吗?
2、什么是结晶?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是什么?
4.、从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精讲点拨: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必须强调“在一定温度”在“一定量溶剂里”
2.结晶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之一
结晶的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2)蒸发溶剂
3.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课堂小结:
请相互讨论一下,这节课学会哪些内容,是否有疑惑的知识,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

有效训练
一、选择题
【A】
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
4、能证实20℃时原KNO
3
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KNO
3
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
3
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
3
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
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
3
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可能相同
D.无法判断
6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克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接近0℃
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二、填空题
【A】1.在一定温度下,除少数物质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无限制混合外.大多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的,溶解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继续溶解了.这些溶质的溶液都有两种状态:
(1)
(2)
2.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 .
【B】5.在一定温度下,向KNO
3的饱和溶液中(1)加入少量KNO
3
固体后,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
量 .(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2)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3)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
量,溶液的质量 .
二、简答题
【A】1.将接近饱和的KNO
3
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试举出三种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
②;
③ .
【B】2.要使接近饱和的KNO
3
溶液,在不增加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课后延伸
【A】1、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从1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mL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
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
B.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
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B】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C、同温下,一种固体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另一种固体的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
B、饱和溶液升温时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其溶液的浓度最大。

6、在大箩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将食盐水倒出来,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在倒出的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少量食盐。

这说明()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原溶液中溶剂多了 D原溶液中溶质少了
7、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
的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
的溶液.
8、厨房中有一杯清水和一杯食盐水,请用尽量多的方法加以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