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极小 的微粒构成的; 2、知道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3、知道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观察与思考: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情境一:一颗糖分给两个同学吃,如何分? 如果分给全班同学吃该如何分? 情境二: 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已 呈粉末的细小高锰酸钾是否还可以再 分?为什么烧杯中的全部液体最后都呈 浅紫色?
13
2:
实验1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 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中慢 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 什么?
说明: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补充:无色酚酞试液:
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实验2: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跑进另一烧杯中,发生化学变、 氨化,使酚酞变红。 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跑进另一烧杯
有 间隙 在上述的一些变化中,物质的微粒本身 没有 _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所发生的变化
属于____变化。 理 物
本节内容小结:
1、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 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 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3、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一定的空隙。
(1)温度越高,微粒间的空隙越大;
(2)压强越大,微粒间的空隙越小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联想并体验
假如你是烧杯中的一颗水的小微粒,在你 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 热,你又会怎样?
你能解释下列实验中的现象吗?
通常是把导管插入水槽的水中, 然后用手捂住大试管,看导管 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手握试管,使试管受热,试管 内气体微粒运动加快,间距加 大,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 出。
同步训练:
3、打开食醋瓶盖时,闻到了刺激气味,
表明微粒在_________;食盐能溶解在 不停的 运动
水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_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发生化学变化,使酚酞变红。
蒸馏水 和酚酞 浓氨水
结论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问题:为什么酚酞不会运动到浓氨水中 去而使浓氨水溶液变红呢?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 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 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 挥发,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有些物质 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溶解。
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固态
固态
液态
液态
气态
结论:不同状态微粒间的空隙是不一样的
一般情况下:
物质微粒间的间隔大小比 较: 气体>液体>固体
1、气体微粒间的间隔大,易压缩; 2、固体、液体微粒间隔小,难压缩。 温度越高,微粒间的空隙越大 压强越大,微粒间的空隙越小
同步训练: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 之间有空隙的是( D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思考:为什么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容易干?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说明:水的微粒和酒精的微粒之间都有一 定的空隙,且空隙大小不同,混合时由于微粒 的运动,微粒填充了之间的空隙。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空隙
说明: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 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 不同。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比较小,在气 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比较大。所以气体比较容易被 压缩,固体液体物质则不易被压缩。
同步训练: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将一滴红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片刻, 整杯水慢慢变红。
(2)、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同 样多的冷水中快。
( 3)、50m l的水和50m l的酒精混合,体积如何变 化?为什么?
( 4)、 夏天不应给自行车打气打得太足,为什么?
(5)如何检查右图所示的 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依 据是什么?
实验探究1: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研碎
高锰酸钾粉末
加入
10mL水
振荡
象现
50mL水
结论1:
物质能被分割。
结论1: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 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这是中国科学 家用扫描隧道显微 镜操纵一个个铁原 子排列出的世界上 最小的“原子”二 字 (比例尺为
l∶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