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中的“学”,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二是学生的学情。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顾名思义就是课前观照这两层面,预先确定好教学目标、策略、方式方法等,教学时,一方面顺着预设目标引导生成,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学情发展变化,调整策略方式方法,引导生成。

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围绕如何实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一教学方法,提出自己几点想法。

一、把握特点,精心预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所提的学习要求是不同。

课前,首先我们要熟识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把握不同学段的特点。

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内在的必然联系,才能在预设时剔枝除蔓,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上下衔接,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确定重难点,根据文本设计清晰的教学过程,注重体现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

(1)有效的教学环节。

(2)有效的提问。

围绕重点简略的提问,起到引领提纲的作用。

最好做到“一课一问”。

设置重点问题时思考:你从语言的文字到思想的内容,解决了什么?切合文本吗?(3)有效的读书。

教师应思考:每一次让学
生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读?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式读。

(4)有效的预习。

要变换预习的形式,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预习方式,力求体现简单、有效。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

发挥好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把握好“教”与“学”。

“放”与“收”的关系。

努力做到收放自如、适当点拨。

让学生自己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三、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大概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正常教学中展示“”课前预习的成果。

由于有了课前预习,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可能是0,我们的教学内容就要有所深入、有所提高、有所扩展,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个性的问题,相机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有所得。

一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及时梳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策略(如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同桌互助、小组讨论)加以解决,把少量的重点难点问题纳入教学设计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对话,交流,逐一解决。

引导学生抓典型的语言信息和文本内容的精彩之处,领悟文
本的精妙,反复品读、感悟,获得感知。

四、顺学而导精彩生成
无论我们的计划考虑的多么周密,都只是预设。

“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教师顺学而教,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中的生成点。

教学时不能死抱教案不放,应该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和变化的学情,随时调整教学过程,通过启发、引导和点拨与学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最大限度的给学生独立学习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由表达、自我表现。

让语文课堂真正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实现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