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一、积累和运用(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干涸(hé) 阔绰(chuò) 一霎间(shà) 戛然而止(gá)B.伎俩(jì) 收敛(liǎn) 口头禅(chán)九曲连环(qū)C.花圃(fǔ) 牟取(móu) 地窝堡(pù)义愤填膺(yīng)D.伺候(cì) 角逐(jiǎo) 文绉绉(zhōu)参差不齐(c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阴凉真谛世外桃源精妙绝伦B.蝉娟肆虐沤心沥血三顾茅庐C.踊跃云宵应接不暇坐无虚席D.燥热震憾涣然一新生意盎然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益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闻对我们很感兴趣。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次迎新会。

C、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以及勤洗手,勤锻炼,常饮薄荷叶与金银花茶,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途径。

D、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活动中,我市教育系统提出了“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带动一片社区,全体师生带动整个社会”的口号。

4.将下列句子连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目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

②三年以后,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到这里。

③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了,还含有别的东西。

④一看,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上。

A.②④③①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5.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水经注》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等。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既加冠”中“加冠”指男子三十岁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年。

“黄发垂髫”中“黄发”、“垂髫”分别代指孩子和老人。

C.《雨说》、《乡愁》、《爸爸的花儿落了》、《那树》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余光中、林海音、王鼎钧,他们都是台湾诗人或作家。

D.夏洛克、奥楚蔑洛夫、小弗朗土分别是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契诃夫小说《变色龙》、都德小说《最后一课》中的人物。

6.古诗文默写。

(7分)(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2)永结无情游,_____________。

(李白《月下独酌》)(3)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4)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5)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

7.综合活动。

(6分)毕业前夕,初三(2)班计划开展一次活动,活动前,班委会提出以下要求:(1)请你根据下面这段话提炼一个活动主题。

(2分)只有起程,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能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只有奋斗,才能品味幸福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在自己的“人生目标卡”上,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你为自己设定的具体目标。

(2分)人生目标卡近期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从“生命、生存、生活”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要求使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12分)国学应该是大国学季羡林①现在国学特别热,但是年轻人对国学的概念比较模糊,不太清楚。

那么,什么是“国学”呢?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

②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歧义很大。

按我的观点,国学应该是“大国学”,不是狭义的国学。

③既然这样,那么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

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

举个例子,比如齐文化和鲁文化也不一样。

“孝悌忠信”是鲁文化,“礼义廉耻”是齐文化。

就是说鲁文化着重讲内心,讲内在的;齐文化讲外在的,约束人的东西多。

“孝悌忠信”是个人伦理的修养;“礼义廉耻”就必须用法律来规定,用法律来约束了。

鲁国农业发达,鲁国人就很本分地在务农。

齐国商业化,因为它靠海,所以姜太公到齐国就以商业来治国。

具体的例子,如“刻舟求剑”,这种提法就是沿海文化的。

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恐怕就代表鲁文化了。

齐鲁文化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齐鲁文化以外,其他地域文化也很重要。

过去光讲黄河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我是不同意的。

长江文化、其他地域文化,其实都应该包括在国学里边。

④咱们讲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输出的,一个是进来的。

敦煌是进来的代表,很多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的文化,都到过敦煌。

佛教从国外进来,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

敦煌里边有很多内容是佛教的,也有其他文化的,是古代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最后一站,再往下就没了。

⑤吐火罗文的《弥勒会见记》剧本,是不是也算国学?当然算,因为吐火罗文最早是在中国新疆发现的。

另外,很多人以为国学就是汉族文化。

我说中国文化,中国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中国文化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56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而且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⑥我们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很多应该包括的内容还没有挖掘出来。

8.根据作者的认识,下列有关“国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国学”就是指中国的文化传统。

B.“国学”也包括那些在文化交流中,已经融入到中国文化中的外来文化。

C.“国学”是以汉族文化为主,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文化。

D.“国学”内容宽泛,包括地域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9.选文第③段作者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齐鲁由于地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齐国重视个人伦理修养,鲁国重视法律法规约束。

B.作者纠正了人们“黄河是中国文化的中心”的认识,认为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都属国学的重要内容,二者平分秋色。

C.文章见解深刻,论述周详,用语准确严谨而不失活泼灵动,文史资料信手拈来,不失大家风范。

D.文章围绕“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逐层论述,结尾含蓄表达了作者希望国学研究走向精深的想法。

11.请结合你所积累的历史文化知识,针对文章第④段提到的文化交流“输出的”形式,补充两个事实论据,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4分)携一身轻盈天南(1)你见过玉兰花吗?(2)那天,一夜风雨过后的早晨,我走进院子,在一株玉兰树前伫立凝视。

(3)玉兰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带温情,洁白而不雕琢。

一树冰清玉洁、灿然欲笑的玉兰花,有几分清香,有一缕情魂。

(4)突然,嚓的一声!这一声极其细微,如天籁之音,不易觉察;这声音又极其干脆,没有一点犹豫,没有一点余音。

(5)就这么一声,一片雪白的玉兰花瓣,刹那间离开了枝头,携一身轻盈,在晨风中轻轻坠落,失离芳魂。

(6)这一切,从听到响声,到花瓣落地,也仅仅是几秒钟时间。

这一过程,竟是那么平和,那么从容。

就在这凝定的瞬间,那一地坠落的玉兰,像静静睡去的倩女,似湛湛一笑的淡然。

难怪有人感叹说,玉兰是青春的缩影——短暂,但又无限美好!(7)面对这一景象,我说不出我此时此刻的心境,是伤感吗?是淡然吗?是略有所思吗?(8)古人说,落花是凄美的,“满地落花,似点点有情泪。

”我却不以为如此,我所感慨的,是这一神奇的造化。

(9)那年,我应友人邀约,去一处桃园观光。

可是我们来晚了,错过了“一夜春风过,万树桃花开”的季节。

只见细细碎碎的桃花,铺满了园林小路,此时的桃花已形色俱非,容态全无了。

果园是冷落的,寂静的,除了我们,再也没有赏花的游客了,这一情景,不免令人嘘吁!(10)陪同我们的果园主人,却满面春风,他说,落花以后,成果就快了,到时,欢迎你们来品尝。

我走近枝头细看,果然不错,那一根根新抽出的枝条上,也就是落花处,一粒粒绿茸茸的、黄豆般大小的果子,正露出脑袋张望着,微笑着。

是呵,花落了,果子很快就长成了。

(11)花开花落,这正是生命的运转之象。

芳华过去了,灿烂过去了,即使残花萎地,也会自有其韵吧。

(12)很多时候,我们不如玉兰,该落下时不能从容地落下,总留恋着某一刻的繁华。

原来,我们有太多的顾忌,有太多的背负。

我们的身子早已不再轻盈了。

于是,我们忘记了蓝天白云,忘记了好山好水,忘记了生活中原本的美好和诗意。

(13)我凝视坠落的玉兰,仍洁白如玉,素净清芬,不染纤尘。

我俯身捡起一捧,又让它从手指间滑落,如玉蝶纷飞。

(14)我会记住,在这样一个早晨,在这样一个寂静之地,我看到,玉兰携一身轻盈而来,又携一身轻盈而去。

12.分条概述玉兰花坠落过程中的三个特点。

(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8)段中“这一神奇的造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用文章中的句子回答。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简要评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2分)玉兰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带温情,洁白而不雕琢。

一树冰清玉洁、灿然欲笑的玉兰花,有几分清香,有一缕情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全文以写玉兰花为主,中间插入了写桃花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