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细节照亮你的文章──捕捉细节,体验亲情学习目标1.学习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亲情。
2. 领会和学会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内容:英国布莱克: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些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掌上,永恒在刹那里收藏。
永恒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某个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为文章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服务。
细微具体细节描写(某个典型情节)生动细致符合要求如何写好细节——……可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象到了我的床前,我似乎能听到妈妈平和温柔的呼吸声。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当时我还不信……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
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的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方法三:变换角度,增加层次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象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副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方法四:类比联想,添其内涵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跃跃欲试:大家学了上面的技法,是否有些启发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当我来到建筑工地上,看到父亲挑着沉重的水泥砖,非常吃力的走着,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我感动的流出了眼泪。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点拨:只有到了江中,你才知道水的冷暖;只有到了写作实践之河中,不断训练,你才可能迅速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一起来总结怎样才能写好亲情类文章的细节?1、学会观察,学会感受!2、勤于动笔,铭记真情!3、掌握技巧,如虎添翼!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运用修辞,画其神韵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 • • • •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思考学做生活有心人!课后练笔当你的亲人来校看你时,当你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时,请仔细观察,把生动感人的细节写下来。
留给明天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她不幸被歌德这老头言中,“钟情”得厉害,“怀春”得一塌糊涂。
“红线”是文学,校文学社的小报把我的文章和她的诗歌登在了一起,同为社员的我和她便在互评作品的时候有了较深的印象。
她的诗清纯且有些朦胧,我的散文热烈奔放,经过一段时间的“切磋”与“碰撞”,我终于有了感觉,我有些喜欢她了。
我很内向,又很胆小,不敢去她的教室解决秋水之盼,便心如长草般等待着每周一次的文学社活动。
我发现,她似乎对我也颇有好感。
文学社20多位“文学家”,女才子占了一多半,她却偏偏坐在我旁边的位子,而且时不时向我莞尔倩笑。
于是常常不顾老师口吐莲花的妙语,和她谈“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谈“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谈“诗意的栖居”,谈“思想的芦苇”;她则和我谈泰戈尔、谈惠特曼、谈顾城、谈北岛。
谈谈复谈谈,惺惺亦惺惺,别的“社员”们常常在休息的间歇说笑打闹,我和她却始终“相敬如宾”。
我曾听经验丰富的大人们说,这就是“好”的标志。
我和她真的“好”上了,没有明言,心有灵犀。
有人会笑话或指责我:小小年纪竟敢早恋。
其实我始终反对“早恋”这个词。
林黛玉与“宝哥哥”两情相悦的时候不过十多岁;翠翠对二老傩送有好感的时候大了点,也才14岁多一点;朱丽叶与罗密欧就更是绝对的“早恋”,一个14岁,一个17岁;为爱而烦恼的维特本来就是个“少年”。
这些都是千古绝唱,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过?更何况我们只是谈文学,从来就没有谈过“恋爱”,更不会像那些低素质的同学一样光天化日之下牵手、喂饭,更没有偷偷KISS(连想都没想过)。
我和她都是很纯洁的青年,是精神境界很高的好学生。
如果非要给我们安上“早恋”的罪名,那我们也只不过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已。
高三了,文学社暂停,我和她难得再见一次面(我们学校很大)。
发e-mail成了我们“精神恋爱”的主要方式。
有一次,我曾大胆地在信中写进热辣辣的“情语”,好久,才收到她的回复。
“我一直把你当作最要好的同学,把你当作可信赖的哥哥。
如果真的有缘,请留给明天!好吗?”我知道,她比我理性。
如果真如她所预言,我的明天,不,是我和她的明天一定是沐浴在阳光、春雨中的一棵橡树,一株木棉。
等待明天,用真心,用汗水。
[简评]这是一篇典型的叙事性记叙文。
本文作者大胆涉笔中学生感情问题,但又处理得十分技巧。
人们从文中看到的是两个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知识丰富、自控力强的中学生形象。
最后她的回复中的“留给明天”既结束了故事的叙述,又巧妙地点题。
文章选材独特,立意不俗,内容充实,行文流畅,可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佳作。
豹子飞奔在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无数的观众在静静地等待着,无数的闪光灯在静静地等待着,无数的解说员在静静地等待着,夜空中的月亮在静静地等待着,孙海平教练也在静静地等待着。
所有队员一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刘翔那豹子般的眼神死盯着终点,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胸脯,又高高地扬起双手……预备—砰!刘翔像平原上疯狂的豹子,开始狂奔,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脚稳健地落在地上,第一个栏轻松过了……又是那凶狠的豹眼,盯住前方,咬紧了牙,似乎用尽所有的劲,开始第二个栏:一步,两步,三步,右腿抬到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第二个栏也过了!此时所有的中国观众,都紧跟着刘翔;孙海平教练,左手握紧药瓶,右手按住心跳早已超过120的胸膛,眼睛紧盯着刘翔。
第三个栏开始,依旧是那凶猛的表情,一步,两步,三步……右脚稳健地落地,刘翔开始兴奋了,因为在他最弱的前三个栏,并未吃亏;孙海平平缓了……进入倒数第二个栏。
依然是那双凶猛的豹眼,只不过眼神中流露出更多的自信。
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点,啪!……又轻松地过了。
刘翔开始发狂,孙海平又握紧了药瓶,全场的中国观众屏住了呼吸。
身旁的“法国”被刘翔的气势锁住了,倒下了!开始进入最后一个栏,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了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脚稳健地落在地上……主持人嘴里喊着刘翔,刘翔快到终点,他不再死盯着前方,而是充满自信地左右各瞥一眼,一个狮子甩头……无数的观众沸腾了,无数的闪光灯沸腾了,无数的解说员沸腾了,孙海平……完美的前三个栏,完美的后三个栏,过硬的栏上技术,充满自信的神情,将刘翔送上了世界之峰,豹子—飞奔!优雅的凤头有力的豹尾,刘翔的飞翔是那么完美。
这是一个成功的速度,这是新时代需要的速度。
漂亮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强劲的结尾是成功的另一半。
豹子在加速!中国在飞奔!【点评】作者在本文中以无比激动的心情,用“豹子飞奔”褒喻中国体育健儿刘翔,记叙了他跨栏的全过程,并且把刘翔预备“就位”、中途“跨栏”、最终“冲线”三个阶段类比为“凤头”、“猪肚”、“豹尾”,生动形象。
细节的描写是本文的最大的特色。
文章结尾,再次点题,以诗句抒情议论作结,深化记叙内容,升华主题。
痛并快乐着人生难免经受痛苦,也许只有在痛的砥砺后,才会品尝超然的快乐。
―――题记东非大裂谷的一支,山高、水急,四处散发着高原的气息。
这气息是流云被烈日投射在大地上浮动的光影,这气息是湍急的奔流撞击峭壁散落的千堆雪浪,这气息更是到处孕育的生机,是那些给世界增添无限希望的活力。
一声清脆的鸣叫,打破了午间高原的静谧。
寻声望去,只见峭拔的岩壁上,偌大的巢穴里有只小鹰刚刚降临,一团水淋淋的、稚嫩的脑袋还不忘在破壳的第一时间倨傲地摇晃。
母鹰舒展开庞大的羽翼从远处飞来,轻盈地栖止在巢边,小鹰从母亲口中衔过第一口香甜的美味,眼中有点点幸福流露。
就这样,小鹰在母亲朝朝暮暮的关怀下,很快就成长为拥有黑色羽毛、锋利双爪的大鹰了。
这天,鹰子独守巢穴。
当它望见远处苍穹中几只雄鹰飞翔盘旋的身影,它的心中猛然升腾起一股冲动,它想飞,它想拥有自己的天地!于是,鹰子悄步踱到巢边,四顾,只见高远的蓝天,峻峭的山岩,葱茏的树丛,飞漱的瀑帘,它对这一切是多么的向往!张开羽翼,它刚要迈出追梦的脚步,却猛地止步了。
它怯生生地望着脚下万丈的深渊,幽深的沟涧,它踯躅,它退却,因为它虽然渴望飞翔,但它更害怕死亡。
遥望对面山顶一棵无助的野草,它仿佛也读到了相同的命运。
就在这时,只听头顶一声长鸣,鹰子未及举头,便被猛地推下巢穴。
伴随着一道悲惨的哀鸣,鹰子划一道小小的弧便陡然下坠。
它的心顿然迷茫,仿佛已然听到死神的召唤。
当距离变得模糊,当即将冲破死的界限,本能地,它用尽全身的力气,抖动起翅膀。
就在那一瞬,羽尖在水面勾起一串珍珠,鹰子飞起来了!然而,一切出乎意料,当他回到原来的地方,看见的却是平日里相濡以沫的母亲!它痛苦,它不能理解母亲的致命一击。
然而,当他体会了飞翔的快乐,才真正明白,原来没有生死一线痛苦的考验,就不会有如今搏击长空的快感。
没有砥砺,也就没有腾飞!当雄鹰展翅飞翔的那一刻,我也懂得了,其实人生就是一句话—痛并快乐着。
点评:该文的成功首先得力于作者的细腻描写。
景物描写和心理刻画都非常到位,如对高原环境的整体描写,视野开阔;对小鹰出生成长的细节描写,栩栩如生;尤其是对雏鹰欲飞又止的那段矛盾心理刻画,颇见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