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性质及溴碘的提取教案苏教版高一化学课题:专题二、从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提取(第5 课时)学校:福州第四十中学班级:高一(1)班时间:2008年11月25日执教:陈敏一、教材分析:(1)、本教材选用的是苏教版新课标必修一,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取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提取,第五课时溴、碘的提取(2)、本节课程是典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节,前半部分是溴、碘的提取原理,后半部分是前面原理的实际应用。
它在对氯气的性质和生产原理学习的基础上,以类比的方式进一步探究溴、碘的性质及从海水(或海带)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得到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感性认知。
这不仅为本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为本专题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提供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和研究其它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制取溴、碘的反应原理对于学生是陌生的知识,新教材强调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
因此给出反应原理只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
而溴、碘的提取,学生只需要理解每个步骤的意图即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学生理解所学溴、碘的提取原理及其一些物理性质,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解决工业生产中每一步的意图。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在获取化学基础知识(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两类重要反应)和实验研究技能的同时,能形成自然资源的利用需要化学科学的发展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知道氯、溴、碘单质的主要性质极其差异。
(3).认识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氯、溴、碘的置换能力是逐渐减弱的。
[教师引导] [学生回答]:溴单质是深红棕色的、密度比水大,呈现液态。
碘单质是紫黑色的,呈固态。
大家看看化学方程式,从前三个化学方程式你们能发现什么?实验探究活动:Cl -、Br -、Ⅰ-的检验实验如下:在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3ml KCl、 KBr 和 KI溶液,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观察现象NaCl+AgNO3==NaNO3+AgCl↓(白色)NaBr+AgNO3==NaNO3+AgBr↓(淡黄色)KI+AgNO3==KNO3+AgI↓(黄色)小结:溴化银和碘化银的用途[教师小结]:1. 海水中提取溴2.海产品中提取碘[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里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单质的原理和方法,但是具体操作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刚才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工业制溴、碘的方法,可能还有其他更好的提取方法,那么今天课后的一个作业就是上网或是通过其他途径查找工业上制溴和制碘的方法。
[布置作业]:课课练溴、碘的提取(1)[ 2006-11-8 8:15:00 | By: 海之门 ]新河中学:颜海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道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2.知道溴离子、碘离子的检验方法;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的基本技能;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比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工业溴、碘制取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氯、溴、碘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 Br-、I-的检验【教学难点】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演示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教学设计】〖教师活动〗[问题情境]溴元素在海水中以溴离子(Br-)的形式存在,碘元素在海带中以碘离子(I-)的形式存在,生产中从海水中提取溴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化学反应原理如何呢?怎样将溴离子和碘离子转变为溴单质和碘单质呢?〖学生活动〗〔实验探究〕[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 KI溶液,分别滴加少量溴水,再分别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总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交流、讨论,并填写如下表2-4。
表2-4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实验〖教师活动〗在上面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氯单质能将溴化钾、碘化钾中的溴和碘置换出来:2KBr+Cl2=2KCl+Br22KI +Cl2=2KCl+I2溴单质能将碘化钾中的碘置换出来:2KI+Br2=2KBr+I2〖教师活动〗[问题情境]由上面实验和分析可知氯、溴、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如何?〖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Cl >Br >I〖教师活动〗[问题情境]氯、溴、碘单质化学性质有差异,而其物理性质又如何呢?〖学生活动〗[实验探究]学生观察溴、碘单质样品,并进行“溴、碘单质分别溶于水、酒精、四氯化碳”的实验,然后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学生归纳概括溴和碘的主要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溴单质是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碘单质是紫黑色的固体,易升华。
溴和碘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但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和I2在不同溶剂中所形成溶液(由稀到浓)的颜色变化2蓝色,该性质可用于检验碘单质的存在”的知识。
〖教师活动〗[问题情境]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Br-、I- 呢?〖学生活动〗[实验探究]学生做NaBr溶液、NaI溶液分别与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并与Cl-的检验相比较由此形成Br-、I-的检验方法。
〖教师活动〗[问题情境]工业上如何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和碘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并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述。
从海水中提取溴:从海产品中提取碘:〖教师活动〗[情境转换]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常识,请你举出几个溴和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并联系实际进行交流讨论,简述溴和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归纳概述本课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化学1(苏教版)》P 47 第6、7题;《常规训练》课时16 。
溴、碘的提取(2)[ 2006-11-8 8:18:00 | By: 海之门 ]天台平桥二中方毅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知道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3、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加深对萃取原理的理解;过程与方法5、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6、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核心问题1、如何从海带中提取碘?2、氯、溴、碘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哪些相似性和差异性?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是含溴或碘元素的?碘对人体有何意义?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实际操作﹑引导启发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我们知道,大海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和利用。
溴和碘在海水中的含量非常丰富,溴元素在海水中以溴离子(Br-)的形式存在,碘元素在海带等海产品中以碘离子(I-)的形式存在,生产中如何将溴、碘离子转变为溴、碘单质呢?我们知道氯气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这是由于氯气能置换出碘单质,那么氯气能否与溴化钾反应得到溴呢?一、溴、碘的提取原理实验1 在盛有少量的溴化钾溶液(2~3mL)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的CCl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教师演示)提问:1、为什么要用新制氯水进行反应?2、加四氯化碳为什么分层,四氯化碳层在上还是在下?这步操作我们称之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学生实验探究(要求:注意观察各种药品的性质,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实验2 在盛有少量的碘化钾溶液(2-3mL)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的CCl4 ,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学生完成)实验3 在盛有少量的碘化钾溶液(2-3mL)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溴水,再滴加少量的CCl4 ,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学生完成)实验4 在盛有少量的溴化钾溶液(2-3mL)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碘单质,再滴加少量的CCl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学生完成)2 将碘离子转变为单质的方法是教师讲述:实验前,我们就要求注意观察各种药品的性质及实验现象,大家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验推测出溴、碘可能具有的某些性质呢?学生回答:1,溴、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实验现象)2,碘是紫黑色的固体(展示碘固体)3,溴单质是深红棕色的液态、密度比水大(展示液溴)二、溴、碘的性质1、物理性质补充演示实验(1):加热碘固体学生描述现象:碘受热由固体变为紫色蒸气,遇冷则直接转为固体。
补充演示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滴加2滴碘水。
学生描述现象:溶液变蓝色教师补充:这一反应可用于检验碘单质的存在。
学生归纳总结溴、碘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教师引导启发:刚才我们发现试验4没有发生反应,这说明了碘单质的置换能力不够强,不能将溴离子转变为溴单质。
大家仔细观察前三个化学方程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与我们初中所学的金属间的置换有何相似之处?学生回答:氯、溴、碘的置换能力是逐渐减弱的。
教师讲解: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在我们刚才的实验中,氯气可以将溴、碘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溴也可以将碘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见氯、溴、碘单质的非金属活泼性是逐渐减弱的。
(1)氯、溴、碘单质的活泼性:Cl2>Br2>I2教师讲解:我们知道要检验氯离子可以滴加硝酸银溶液,看是否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其实,对于溴离子和碘离子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检验。
补充演示实验(3):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 NaCl、KBr 、KI溶液,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l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氯、溴、碘离子的检验NaCl + AgNO3 = AgCl + NaNO3教师讲解:淡黄色的溴化银和黄色的碘化银是比氯化银更难溶的沉淀,可以用于检验溴离子和碘离子,同时,他们还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
溴化银是一种重要的感光材料,是胶卷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让我们的生活留下了更多美好的回忆;而碘化银则可用于人工降雨,让我们在炎热的酷暑可以感受到清凉,对农作物的生长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