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1(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玄德便教备马。
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
关、张亦乘马相随。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强饮三大白.白:酒杯 (2)是金陵人,客.此客: 客居(3)朔.风凛凛朔: 北方 (4)但恐哥哥空劳.神思劳:使……劳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益之人乎B.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况无益之人乎C.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D.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3分)只有像一道痕迹似的的长堤,像一个墨点似的湖心亭。
(“惟”1分,“点”1分,意思正确1分) (2)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3分)想拜见贤才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就像想请他进来却关上门。
(“见”1分,“以”1分,意思正确1分) 9.甲文的作者和乙文的玄德都是“痴”人,请分别说出两文“痴”的含义。
(4分)(4分)甲文的痴是痴迷山水、痴情故国、痴交知己乙文的痴是求贤若渴。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墨者有钜子①腹䵍②,居秦,其子杀人。
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矩子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钜子:墨家学派领袖被称为“钜子”。
②腹䵍:人名。
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使.人之所恶奠甚于死者使:假设,假如(3)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听:听从 (4)不许.惠王许:答应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B.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C.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D.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分)(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舍弃生命选取道义。
(“义”1分,意思对1分)(2)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3分)这是用来禁止杀人、伤人的办法。
(“所以”1分,意思对2分)9.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古人对于“义”的态度,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分)甲文中,孟子表达了在生命和道义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选择道义而放弃生命的态度:(2分)乙文(2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予惟鼓山,全闽胜境也。
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①突然出于群山之间,雄伟峭拔,岩谷环复。
其南则虎头诸峰,如笔格、如莲花、如牛羊驱而狮象舞。
其东则巨海汪洋,当风收烟敛,万里一碧,远而琉球诸山,咸在目睫之下。
西北则郡城百雉,市廛②阛阓③,杂遝④鳞次。
(节选自王克复《重建白云廨院碑》,《鼓山志·艺文》)①翥:鸟向上飞。
②市廛:古代城市中的民居。
③阛阓:街市,街道。
④杂遝:行人很多,拥挤杂乱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朝晖.夕阴晖:指阳光明媚 (2)南极.潇湘极:达到(3)万里一.碧一:全,都 (4)咸.在目睫之下咸:全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B.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C.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鹛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D.其山自雪峰来/鸾翔鹤翥突然出/于群山之间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分)欣赏景物而产生的情感,难道没有什么不同吗?(“览”1分,“得无异乎”分,意思对1分。
)(2)予惟鼓山,全闽胜境也。
(3分)我认为鼓山是全福建最美丽的地方。
(“惟”1分,“胜”1分,意思对1分)9.甲文的“衔远山,吞长江”和乙文的“如牛羊驱而狮象舞”在描写法上有何共同点?各自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两文都从动态描写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
(1分)甲文的语句表现了洞庭湖浩瀚辽阔的特点;(1分)乙文的语句表现了鼓山虎头诸峰姿态万千的特点。
(1分)试卷4【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论战》)【乙】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①广西。
时侬智高②守昆仑关。
青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③将佐,次夜燕从军官,三夜飨军校。
首夜乐饮彻晓。
次夜二鼓时,青忽称疾,暂起如内。
久之,使人谕孙元规④,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使人劝劳座客。
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夺昆仑矣。
”(选自《梦溪笔谈》)【注】①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
②侬智高:宋朝壮族首领。
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
③燕:通“宴”,宴请。
④孙元规:宋朝会稽人,为湖南安抚使兼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安抚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2)小大之狱.狱:案件(3)数.使人劝劳座客数:多次 (4)青忽称疾.疾:生病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B.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C.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D.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分)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鼓”1分,意思对1分)(2)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
(2分)正赶上上元节,(他)下令(军中)大张灯火。
(补主语“他”1分,意思对1分)9.甲文曹刿和乙文狄青两位军事家指挥都是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曹刿第一次抓住彼竭我盈的士气,第二次抓辙乱旗靡的战况,最终以弱胜强;(2分)狄青在上元节布下迷阵,声称要在军中大宴将领三夜,但却在第二夜宴会中途突然退席暗地率领军队偷袭昆仑关。
(3分) 参考译文:狄青担任枢密副使,宣抚广南西路。
当时侬智高据守昆仑关。
狄青到了宾州正赶上上元节,(他)下令(军中)大张灯火,第一夜宴请军中将领。
第二夜宴请随从军官,第三夜犒劳军校。
第一夜宴奏乐通宵达旦。
第二夜二鼓时分,狄青忽然说(自己)生病了,即刻起来进入帐中,过了很久,(狄青)派人告诉孙元规.要他暂时主持宴席敬酒,(自己)稍微服点药就出来,并多次派人向座上宾客劝酒。
到了拂晓,将校们都不敢擅自退席.忽然有人飞马前来报告说:“当天晚上三鼓(时分),狄青已经夺取昆仑(关)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7分)【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予(将)游于鼓山……前一日,阴云作雨,应候①如秋冬。
予慨三农之有望,患斯行之弗果。
是晨,忽风自东南来,席卷云霾,旭日辉辉②,出于天表,花气鸟声,川容谷态,与夫远山秀色转生清丽。
彼造化者,若先意而待人也。
遂登绝顶,遍观幽胜,感民物之熙和③,乐太平之有象,春秋融液④,心神怡旷……同游索予曰:“阴晴聚散,良会几何,斯一时之胜事。
当记其略也。
”于是乎书。
(唐珣《鼓山胜游记》节选)【注释]①应候:顺应时令节候。
②辉辉:光亮耀眼的样子。
③熙和:和睦快乐。
④融液:犹言融为一体。
6.解释加点词。
(4分)(1)锦鳞.游泳借指“鱼” (2)长烟一.空全,都(3)遂登绝.顶高的,最高的 (4)乐.太平之有象对……感到快乐7.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字意思或甪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A.至若.春和景明若.先意而待人也B.游于.鼓山出于.天表C.当记其.略也增其.旧制D.斯一时之.胜事吾妻之.美我者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分)(1) (2分)浮动的波光像跃动的碎金,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里的白璧。
(翻译出比喻手法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2)患斯行之弗果。
(3分)(我)为这次出行不能实现而担心。
(“患”1分,“果”1分,语句通顺得1分。
)9.甲乙两文所写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欣赏景色的人各产生什么情感?(4分)甲文写晴朗的天气里洞庭湖景色开阔明媚的特点,(1分)欣赏景色的人心神舒畅,忘怀得失,欣喜至极;(1分)乙文写由阴转晴的天气里鼓山景色清丽秀美的特点,(1分)欣赏景色的人感念社会和乐太平,觉得心神欣悦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