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ppt
判读特征:地形图颜色越深,海拔(深度)越高(深)。
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 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四周高,中间低
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高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图1.42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部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有待 提高,尤其是开放性、多角度归纳 整理更是他们的弱项。
地形图的判读 教法设计
教法及依据
创设情境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增强课堂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更好的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 课标要求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学法引导
学法及依据
读图分析法 分析归纳法 小组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知识,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
■ 课标要求 ■ 教法设计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一 二 三
四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三、说教学过程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3 . 知识拓展 深化理解
地形图的判读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
3
在地形图上识别出五种基本地形。
4
区分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 图和地形剖面图。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的方法。
2
通过3D模型演示让学生比较的直观理解等高线,降低学 习难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课标解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和山谷, 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地形图的判读
学生感性思维强,缺乏理性思维
情景教学
读图分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以及综合分析的 能力。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3D模型演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注重科学 和实践的精神。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定义、特征及其判读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 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凹凸和标注; 向低凸出是山脊,向高凸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地形图的判读
山脊 山谷 鞍部 山顶 陡崖
A B
300米 200米
C
D E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分层设色地形图
3000 1000 200 0 200 500 1000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 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 地图叫 分层设色地形图 。
226cm 37cm
新闻事件: 姚明与刘翔两会被指“最萌身高差”
189cm
假设:看台为海平面
地形图的判读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226cm 189cm
37cm
海拔和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另一个 地点的垂直距离 叫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叫绝 对高度,即海拔。
地面
海平面
地形图的判读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
各点的连线。如图中110米、120米 等高线;(运用到海洋中叫等深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
差值。如本图等高距为10米;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
示地形的地图。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判读特征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1.等高线数值大的地方,山 体海拔 ______ ,数值小的地 方海拔______ ; 2.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 ______,密集的地方坡度 _____。
甲
500m
乙
1000m
1500m
图中的海拔指的是_1_5_0_0__m, 1__0_0_0_m_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去感知抽象的地理
事物,培图养学中生的的相形象对思高维能度力指,的在强是烈_的5__0求_0_m 知_ 欲中导入新课。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 教学目标 ■ 课程标准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一 二 三
四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二、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学法引导
教法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渴望 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知识,求知 欲和好胜心较强。
地形图的判读 学情分析
图1.35 等高线示意图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组织班里的同学去爬山。请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应该 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更省力?为什么?
B
A
600
400
200
提示:B路线更省力。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更省力。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山 顶
+
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
+
手掌演示
陡崖也叫悬崖,是垂直或近 似垂直的陡坡,“手掌隆起的 侧面”; 判读特征:等高线密集或重叠 的地方。
陡崖
地形图的判读
山谷
600 800
山脊
山脊是从山顶到山麓凸起 高耸的部位;“手指”; (凸低为高)
山谷是山脊之间低洼的部 位,“指缝”。(凸高为低)
山谷
山脊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地形图的判读 山峰
山峰是山体上四周低,中间 高的部分,相当于“手背关节 凸起的部位”。 判读特征:等高线闭合,数值 中间高四周低,常用 表示;
山峰
地形图的判读 鞍部
鞍部是相邻两山顶之间的 低洼部分,“两关节之间凹下 去的部分”;
判读特征:两个相邻山顶之间 的部分。
鞍部
地形图的判读 陡崖(悬崖)
地形图的判读
一 二 三
四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一、说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地形图的判读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球的形态 地图的阅读
地形图判读的 基本方法
读图工具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