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讲经济学中的效应

第5讲经济学中的效应


说明效用特点(3):物以稀为贵——效用与其实际价值
无关。
6
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从商
品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 (Marginal
TU f (Q)
TU (Q) MU Q
Utility):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 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20

深思上述现象,则是一个经济学的价值难题。有一个 困扰亚当•斯密的难题。据说,他发现了“劳动价值论”后 非常高兴,在格拉斯哥大学的课堂上宣讲,讲的兴奋时, 一个学生突然问道“敬爱的斯密先生,为什么水的使用价 值很高,但却卖得很低,但钻石的使用价值很低,市场上 却卖得很贵?”。当时一怔,未能圆满地回答此问题,但 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直到12年后,亚当•斯密完成《国 富论》的伟大著作时,也未能给予充分严格而可信的数学 证明。100年后,德国人戈森对此给予了完美而严肃的数学 证明,他写了一本书来阐述他的伟大发现,书名是《人类 关系的法则及人类行为的规范》。在书中,他宣称,他的 发现对经济学的贡献就如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论”对天 文学的贡献一样。但由于书写的晦涩难懂,只卖出一本。 122年以后,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一个年青学子因 写了一本《中国向何处去》而被江青点名关入湖南长沙某 监狱,刑期10年,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年轻人在狱中太无 聊,只有凭借很深的《资本论》和自学高等数学解闷。在 与外界毫无信息联系下,在狱中的第九年,他用高等数学 推导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1
说明效用特点(1):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4
对效用的理解——《傻子地主》



从前,某地闹起了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们纷 纷爬上了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 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 一盒金子 ,警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 机把金子抢走。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滔 滔大水。除了这篮面饼,长工已一无所有了。 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 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 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 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 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22
价格不反 映商品总效用 ,而是反映其 边际效用
价值悖论: 必需品(水)的市场价值很低 ;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 奢侈品(钻石)使用价值很小 ,但市场价格很高,可以交换到 大量其他物品。
任一商品,随着需求增加,MU递减。 为保证MU/P恒等于MUm ,商品价格要与MU的递减同比例。 钻石很稀少,边际效用远大于水。其价格>水。
解释: 生理原因:兴奋度递减。 心理原因:人性。
MU P’
Q
9
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
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要的用途上。
家庭中的边际效用: 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 婚姻——为什么离婚?
10
案例:从春晚看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

大约从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老 百姓在过春节的年夜饭中增添了一套诱人的 内容,那就是春节联欢晚会。记得1982年第 1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出台,在当时娱乐事业尚 不发达的我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晚会的节 目成为全国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津 津乐道的题材。
13

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让我们欢呼雀跃, 但举办次数多了,由于刺激反应弱化,尽管 节目本身的质量在整体提升,但人们对晚会 节目的感觉却越来越差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时在支配着我们的 生活,尽管有时我们没有明确地意识到。在 大多数情况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了第 一次最重要。难怪人们最难忘的是自己的初 恋,最难忘恋爱中第一次约会的地点。
想一想


若消费者购买4单位的商品1和4单位的商品2,结果怎样?
若消费者购买1单位的商品1和7单位的商品2,结果怎样? 18
案 例
“水与钻石”:价值悖论的故 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家庭所拥有的电视机、电冰箱、电话机的数量增加了,人 均住房面积在上升。与此同时,垃圾的数量也在增加,其 构成也在变化。 旧物品数量的增加是生活更加富裕的结果。人们日常 生活中消耗的各种物品,如洗涤剂、化妆品、饮料等的包 装越来越讲究,以前包装多半用纸,现在则更多使用玻璃、 塑料和其他金属。而这些包装最后都进了垃圾桶。人们的 垃圾不但包括各种废弃物,也包括旧家具、地毯、鞋子、 衣物、电视机等。这些旧东西的出路或是卖给收购垃圾的 小贩,或是当垃圾扔掉。旧东西通常很不值钱,比如旧电 视机的收购价格,每台10元,但这些旧电视机经过维修或 重新组装再运到穷僻的农村,那里的人却愿意花几倍甚至 19 几十倍于收购价的价格买这些旧东西。
14
简单的——两种商品均衡条件
P1:商品X1的价格
MU1:商品X1的边际效用
P2:商品X2的价格
Q1:商品X1的数量 Q1:商品X2的数量
MU2:商品X2的边际效用
M: 消费者收入
MUm :每元钱的边际效用
P1•Q1 + P2 • Q2 =M
(把钱用完)
MU1/P1 = MU2/P2 = MUm (货真价实)
等时,才能获得最大效用。
16
假设某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将8元钱全部用于 商品1和商品2的购买,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1元, P2=1元。那么,能给该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购买 组合应该是多少呢?
某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表 商品数量(Q)
1
2
3
4
5
6
7 8
商品1的边际效用(MU1) 11 10 9
8 7 6 5 4 商品2的边际效用(MU2) 19 17 15 13 12 10 8 6
例:消费量 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0 0 0 1 30 30 2 20 50 3 10 60 4 0 60 5 -10 50
TU (Q) dTU (Q) MU lim Q 0 Q dQ
面包的消费量从一个增加
到两个, 满足程度从5个效用单位 增加到8个, 即增加了3个效用单位;
第 5 讲
经济学中的效应
1
一、边际效应递减—次数越多感受 越弱,小心腻味
亦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2
效用U: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满足。
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 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12

春晚本不该代人受过,问题其实与边际 效用递减规律有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 下,当一个人在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消费 量的增加,他(她)从中得到的效用是越来 越少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就被视为一种 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虽然是一种主观感 受,但在其背后也有生理学的基础:反复接 受某种刺激,反应神经就会越来越迟钝。
7
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
当MU > 0, TU↑ ; 当MU < 0, TU↓ ;
当MU = 0, TU最高点,总 效应达到最大 。 处于↑ 、↓的拐点 TU
P
TU
Q
MU
MUBiblioteka P’Q8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 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随着消费者收入提高,货币的MUm 越来越小; 假设商品的MU 不变,则可以承受的商品价格会较高。
15
两种商品均衡条件的解释
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
一元钱购买商品X1的边际效用 <商品X2的边际效用。
这样:理性消费者
就会调整这两种商品 的购买量: 减少商品1, 增加商品2。
意味者:总效用会增加。 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



这个现象可以用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来解释,即商品的 价值与它能提供的效用成正比。在闭塞的农村,能有一台哪 怕是很旧的电视机,也可了解各种信息,丰富业余生活,使 单调的日子变得有趣,所以愿意拿钱去买旧电视机。这证明 商品的价格与效用成正比,严格地说,应该是与边际效用成 正比。边际两个字用来强调有某一商品和没有某一商品在效 用上的差别。特别是已经消费一定数量商品之后再增加一单 位消费的效用。故边际效用是“前消费量”的函数。 每天我们都要就如何对稀缺的金钱和时间的配置做出很 多种选择:我们应该吃早餐,还是应睡懒觉?晚上是去拜访 朋友还是读书呢?买一辆新车还是对旧车进行修理呢?是花 光收入还是存起来以备紧急所需?当我们平衡各种各样的需 求和欲望时,就是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出的各种选择。 旧物品对城市而言,视同废物,而在广大的农村却能卖 到一定的价钱。
说明效用特点(2):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
5
对效用的理解——《钻石和木碗》




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 大风浪,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幸免遇难。 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 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穷 人送回了家。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 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 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 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 珍贵的东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一抬头,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 捧着的“珍贵礼物”,不由得愣住了!
17
某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表
商品数量(Q)
1
2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