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高中美术鉴赏-审美自律
之感。
郭熙是宋代杰出的画家和卓有建树的 VS 山水画理论家。他的理论成就见于其子郭
《 早
思辑录的《林泉高致》一书。特别重要的
春 图
是,郭熙阐明了山水画构图取景的三种形
》
式:“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 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
郭 熙 (
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把理论成
北
功地运用到自身的山水画创作上。
《珊瑚笔架图》是米芾唯一传世的绘 画作品,附于《珊瑚帖》之后。《珊瑚 帖》是米芾的一幅行书作品,其后附有 《复官帖》,因此又名《珊瑚复官二 帖》。
珊瑚笔架图 纸本 米芾(北宋)
审美自律—宋
山水画:
《早春图》是宋代郭熙的代表作之一山
水灵秀,构图幽奇,变化多端,既有“春
山淡冶而如笑”之姿,又给人“可游可居”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北宋)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审美自律—宋
《潇湘奇观图》纸本 米友仁(南宋)
恰恰就在北宋中期,许多修养高的文人、官员,他们有着琴棋书画的底蕴,凭着自己 的喜好也加入到美术创作与收藏行列中来了。这将带来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看南宋画 家米友仁创作的《潇湘奇观图》。
审美自律—宋
审美自律—宋
思考:
他们作画用笔用墨 与郭熙、米氏云山 又有什么不同?
--- 破 墨 --- 水 墨 写 意 --- 泼 墨 。 强 调 笔墨趣味与个性表 现。
VS
《 早 春 图 》 郭 熙 ( 北 宋 )
贰 文人画特点
审美自律
文人画的特点:
画面构成:结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
《 秋
创作手法:强调笔墨趣味。
其
二宗,将采用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采 用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他自诩为南宗正
昌 ( 明
派。
)
审美自律
01
文人画的兴起: 文人画兴起于宋初时期,苏轼最早提到“文人画”这一概念,其意
思是指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风格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主要特 点是主张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各种艺术形 式的结合。
VS
《自由引导人民》布面 德拉克罗瓦(法国)1830
审美自律
1832年德拉克洛瓦得到了跟随法王路易·菲力普驻苏丹大使摩纳去摩洛哥 和阿尔及利亚的机会,后来还去了西班牙。他这次旅行的目的,既不是为了 学艺术,也不是为了考古,而是为了逃避那个嘈杂而繁华的巴黎,逃避为了名 利而钩心斗角的“过于文明”的城市,去看看东方最原始的城市。这个时候 德拉克洛瓦已对现实感到不满,特别是1830年革命以后,七月王朝的反动走 向,更增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孤独的情绪,所以他竭力设法去东方,在摩洛 哥他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令他流连忘返、陶醉的世界,这里的异国情调 让对现实失望的德拉克洛瓦着迷。摩洛哥之行似乎成了德拉克洛瓦创作的分 界线,这以后的作品都是围绕着浪漫主义的主题与形象而进行的,也就是说, 这以后的作品绝大部分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唯美的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过 去那种描写希腊受难和法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而进行斗争的激情消失了,他所喜 爱的题材不再是当代事件,而是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神话、 宗教故事和东方生活的场景了。《阿拉伯幻想曲》就是这个时期创作的作品, 体现出德拉克洛瓦对于东方文化的热衷。画面上手握长枪的阿拉伯战士骑着骏 马向前冲锋,整个作品充满了激烈的动势。画面上丰富的色彩表现、异域特征 明显的服装以及富于激情的笔触都体现出德拉克洛瓦理想中的东方情调,也给 他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提供了一个可以宣泄的空间。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老村,又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著 名文人。他出身农家,但是勤奋好学。年少时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的长 明灯下读书。曾参加进士考试,不中,遂绝意仕途。后归隐九龙山,以卖 画为生。王冕虽多次参加科考不中,但他无疑是元代一《墨个梅诗图、》书纸、本 画王、冕(印元) 皆能的修养全面的画家。他特别擅长画梅花、竹石,墨梅师法扬无咎而另 立新意,著有《竹齐集》行世。
宋 )
《早春图》纵158.3厘米 横108.1厘米 绢本 水墨
郭熙(1020至1109),北
宋 构画图家,,体字淳现夫“,高河远南温、 县 平尝人远试。、从御深画画院远面艺”的学,形、待线式诏条来。, 山 山分水石析画用作论“品著《卷。林云泉”高皴致》法,, 提 理 树论出枝,了如对著蟹后名世的爪的“下绘三垂画远,发法展”笔 有 力着劲巨健大,的影水响墨。明洁。
审美自律
思考与交流
中国山水画经过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将画面从前至后分成三 个断裂的层次,个别的山和树形的轮 廓自成一体。 2、第二阶段是在一个统一的空间延续 中聚集山水形象,使连绵不绝的形象 由前至后形成一个不间断的序列。 3、第三阶段是将山水作为特别整体的、 具体的环境描写,地面连续后伸,实 际上联结了各山水要素。
兴
审美情趣:注重个性表现与借物抒情,并成为画坛 的主
八 景
流。
册
页
“文人画”的称为最先由明代画家董其昌(1555--
之 三
1636)提出。其影响最大、也是最集中地体现其艺术精
》
髓的思想是“南北宗论”,他借用唐代佛教禅宗的南、
纸 本
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
董
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 法国 德拉克洛瓦 1982
《浴女》 布面 法国 安格尔 1980
审美自律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 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 年代的法国。这些画家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 际,但他们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其最 明显的原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片刻, 表现纯粹的光的关系。
审美的含义
感谢一路有你
祝同学们开心快乐每一天,学习进步每一刻。
感谢聆听
祝同学们开心快乐每一天,学习进步每一刻。
教学 分析
教学 策略
教学 过程
教学 反思
主讲:
02
03 04
文人画是促进文人自身发展的必要因素: 一、是因为文人不满于自身的现状,借助一种独特的画种来抒发自己对社 会,对人,对物,对前途,对理想的一种不满的情绪。这一情况的文人主 要有赵孟兆页和朱耷等。 二、是文人们认为自身的清高、淡泊名利的精神必须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 与其他的画种区分出来,因此,文人画应运而生。文人画的发展不仅是一 种画体的发展,更是文人们抒发自身情感见解方式的发展。
技法:写实主义 特点:运用色彩原理、强调主观情感和自我情
感、个性的表现 代表: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
等等。
在小船上作画的莫奈 布面 马奈(法国1874)
审美自律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作为一场艺术运动, 是与法国1848年革命同时出现的。 画家库尔贝和理论家尚弗勒里是 其精神领袖。
技法:写实主义 特点: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 注现实 代表:巴比松画派
审美自律—魏晋
二十个 "之” 字
《兰亭序》书法作品共28行,324字,其 中“之”字有20个之多,相同的文字却写 出了不同的结构,无一雷同。20个之字的 不同写法正是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理解的极 富个性化的表现。
《兰亭序》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 毛笔字已不再是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 从中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且 有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书 写技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
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书法家的审 美观念无意中从实用向个人兴趣的需要发展, 而在绘画领域又是不是有相同的境地呢?
一次无意的率真酒后书写表现,却创作了王羲 之自称为一生绝作的书法作品。这是王羲之依 照个人兴趣的即兴创作。
这件书法作品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曲水流觞shāng”也因此最为著名, 也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毛笔字已不再是 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从中可以发现美、 感受美、创造美;并且有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 人的独特理解、书写技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
审美自律—近代
齐白石:
我国近代著
名的中国画家齐白
石,就非常推崇文
人画这一风格流派,
并从中汲取了许多 营养。
VS
对近现代中国画画
家影响极大,使得
近现代中国画艺术
能够很好地继承并
发展创新。
审美自律—绘画
叁 西方艺术流派
审美自律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 的的美术流派。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 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 革命的古典主义"。
教学 分析
教学 策略
教学 过程
教学 反思
美术鉴赏——审美自律
第二单元第五课
主讲:XXX
壹 同学们喜欢中国汉字吗?
中国艺术主要 观念和发展规律
审美自律--魏晋
《兰亭序》(唐摹本 绢本)王羲之(东晋)
审美自律
01 关于作品 02 关于作者 03 创作背景 04 艺术成就
《 兰 亭 序 》 书 法 作 品 共 28 行 , 324 字 , 其 中 “之”字有20个之多,相同的文字却写出了不 同的结构,无一雷同。20个之字的不同写法正 是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理解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现。
题材: 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
重大事件。 艺术形式:
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注重唯美与写实 的结合,有别于传统的古典主义 构图:上强调完整性 造型:
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 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荷拉斯兄弟的誓言》布面 达维特(法国)1784
审美自律
思考与交流:
对比鉴赏,列表说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观念之间 的巨大裂痕。
审美自律—元代
思考: 1、”四君子”指什么? ——梅、兰、竹、菊 2、画家为什么要有意识 地去表现这些题材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