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三节莎士比亚戏剧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三节莎士比亚戏剧

,遗体安葬在镇 上圣三一教堂。墓志铭写: • “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 • 切莫动底下的这杯黄土! • 让我安息者上天保佑, • 移我尸骨者永受诅咒。”
莎士比亚墓碑
纪念像龛
置于莎士比亚墓 西侧。荷兰裔石匠杰 拉德· 约翰逊作。像 下面铭刻两行拉丁文, 六行英文诗。 拉丁文写: “明断如纳斯特, 智慧如苏格拉底,艺 文如维吉尔;泥土里 掩埋他,人民哀悼他, 奥林匹斯山上拥有 他。”
莎士比亚故居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
• 1、在故乡:(1564年——1586年)4月23日生于 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祖 上务农,父亲是经营羊毛皮革的商人。幼时在当 地文法学校读书,因家庭破产而辍学, 18岁与大 他八岁的安· 哈萨威结婚,两年添三丁,15851587年离开故乡,前往伦敦。 • 2、在伦敦:(1586年——1612年)在剧场里工作, 开始改写剧本、与别人合作、单独编写剧本。 • 3、回故乡:(1613年——1616年)安闲的岁月。 1616年4月23日逝世。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 是恩格斯于1859年5月24日在给拉萨尔的信 中提出的著名命题。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历 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是封建 社会崩溃时期冒险家的典型,他是一群流氓无 赖的头领。莎士比亚通过这个人物的活动,真 实地描绘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的各个 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状况和道德理想,再现 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反映了封建社会 必然瓦解的必然趋势。恩格斯称赞“福斯塔夫 式的背景”,旨在要求作家们要以莎士比亚为 榜样,在广阔的错综复杂的典型环境中再现生 活。
主题
1、友谊、爱情、与仇恨、贪婪的矛盾 与冲突 2、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之间的矛盾 与冲突。 3、两种宗教观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反映了对犹太人的歧视与压迫。
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 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污蔑我的 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 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 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 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 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 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 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他们 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吗?你 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吗?
历史剧:9部
• • • • • •
《约翰王》 《理查二世》 《亨利四世》(上、下) 《亨利五世》 两个四部曲 《亨利六世》(上、中、下) 《理查三世》
历史剧
•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概括了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 (1377——1485年)一百多年间英国与法国之间 的战争和英国王室内部两大王族之间的斗争,鲜 明地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反对封建割 据,拥护中央集权。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塑造了 一系列反面君主的形象,同时在《亨利四世》中 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君主:亨利五世,表现了作 者以道德改善来产生理想君主的幻想。
手帕的悲剧
• 奥赛罗杀妻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夫权思想 和男女之间还没有真正的平等。奥赛罗的夫权思想突 出地表现在对一张手帕的态度上。这张手帕既是爱情 的信物,又是夫权思想的标记。手帕是奥赛罗的父亲 给他母亲的,奥赛罗的母亲在临死前交给儿子,要他 “有了妻子以后,就把它交给新妇。”作为妻子,保 有这方手帕,就可“享受专房的爱宠”,失去它,就 要遭到丈夫的惩罚。 • 恩格斯论述古代家庭说:“为了保证妻子的贞 操,从而保证子女出生自一定的父亲,妻子便落在丈 夫的绝对权力之下了;即使打死了她,那也不过是行 使他的权利罢了。”(马恩选集4卷53页) • 奥赛罗杀妻前说:“可是她不能不死,否则她 将要陷害更多的男子。”
《威尼斯商人》
• 人物:安东尼奥、 巴萨尼奥、 夏洛克、 鲍西娅 • 三条情节线: • 1.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一磅肉的诉讼, 反映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冲突,白人和犹 太人的矛盾。 • 2.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三匣择亲的故事,反 映自由恋爱和金钱婚姻的冲突。 • 3.罗兰佐与杰西卡携款私奔的故事,反映 夏洛克与杰西卡之间的父女冲突。
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 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 复仇吗?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 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个 犹太人欺侮了基督徒 ,那基督徒怎么样表现 他的谦逊?报仇.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犹太 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 样表现他的宽容? 节选自《威尼斯商人》第三幕第一场
二、莎士比亚创作分期
• 1.历史剧喜剧时期(1590-1600)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年。王权巩固, 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 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是乐观主义,追 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 主要成就:十四行诗154首,历史剧9 部,喜剧10部。
伊 丽 莎 白 女 王
诗歌
• 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 • 《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 ) • 中译本全集11卷 • 《十四行诗》154首(1592——1598) • 中译本全集11卷
喜剧的主题
• 这10部喜剧有一个核心:“爱情和友谊”,反 映了莎士比亚对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和人际关 系)的理想和观念,他的喜剧主要不是讽刺社 会现象,而是表达他的生活理想。喜剧的主题 可以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常被人引用的一句话 来概括:“爱征服一切”,作者歌颂爱情和友 谊,相信罪恶和矛盾是个别的、偶然的,而且 是可以克服的,因此作品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除了上述特点外,莎氏作品中的爱情主人公全 部遵循着一见钟情——好事多磨——终成眷属 的轨迹。
福斯塔夫形象
《亨利四世》最大的文 学成就是塑造了福斯 塔夫形象。他是莎士 比亚笔下最出色的一 个喜剧人物,也是欧 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 的喜剧典型。他与堂 吉诃德并列为文艺复 兴时期的两大喜剧形 象。
反面喜剧人物
• 福斯塔夫是一个反面喜剧人物,五毒俱全。是 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雇 佣兵和冒险家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贪 食酗酒,胆小怯懦,招摇撞骗,偷盗抢劫,厚颜 无耻,吹牛撒谎等,各种恶习,应有尽有。 • 他的优点是具有社会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 机智幽默。 • 福斯塔夫出入宫廷,混迹市井酒肆,是联 结贵族和平民的纽带人物。他的活动为读者提供 了贵族和平民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图景。
维纳斯与阿都尼
十四行诗
• 莎士比亚诗歌成就主要是十四行诗。抒发诗人 对人生、爱情、友谊的理想。 • 1—126首写友谊,歌颂诗人和他的男 朋友的友谊。 • 127—152首写爱情,描写诗人对一个 皮肤黝黑的女子的爱情。 • 诗中的“男朋友”和“黑美人”是谁, 不可考。写给男朋友的诗,有人认为莎氏有同 性恋倾向。是歌颂爱情还是歌颂友谊,我们可 以根据自己的欣赏要求去做选择。
欧洲文艺复兴作家最光辉的代表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第三节
威廉· 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1564.4.23—1616.4.23)
(Willem Shakespeare)

在西方文学史上, 只有很个别的作家有 资格这样说:如果没 有他,整个文学将变 成另外一个样子。莎 士比亚无疑是其中最 有资格的一个。
宁可不要 100个印度, 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英国谚语
莎士比亚故乡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 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 《莎士比亚全集》。1984年选举世界 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1564— 1616年)名列第一。这些都说明莎士 比亚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他 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 难怪英国有了这句谚语。虽然这话有 浓厚的殖民色彩,但莎士比亚的重要 性也可见一斑。
纪念碑像
竖立在斯特拉福德 镇的莎士比亚纪念碑 像(1888),柱子顶 部是莎士比亚坐像, 柱子四周有四个像: 福斯塔夫代表喜剧, 麦克白夫人代表悲剧, 亨利五世代表历史, 哈姆莱特代表哲学。
莎士比亚的创作
• 莎士比亚的创作开始于1590年,结束于 1612年,莎氏的编剧工作从改编旧剧开始, 在1590——1612年,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 部,十四行诗154首,戏剧37部。
第116首:歌颂爱情的代表诗
• • • • • • • • • • • • • • 让我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 是阻止不了的。爱算不得爱, 要是人家变心了,它也得变, 或者人家改道了,它也快改; 不呵!爱是永远固定的标志, 它正视风暴,永远也不会动摇; 爱是一颗心,一切迷途的船只 都靠它引路,把它当无价之宝 爱不是时间的玩偶,虽然红颜 到头来总是被时间的镰刀遗漏, 爱决不跟随短促的韶光改变, 就到灭亡的边缘,也不低头。 假如我这话真错了,真不可信赖, 算我没写过,算爱从来不存在!
手帕的象征
• 手帕是一件古老的纪念品,它包含的是一种道 德遗训。 • 手帕是妇女的贞操,贞操为丈夫专有。手 帕在,贞操在;手帕丢失,贞操打破。 • 手帕是一件物,妻子也是丈夫的一件物。 • 手帕是一件私人物品,妻子也是丈夫的 私人物品。 • 手帕的命运由丈夫支配,妻子的生命由 丈夫主宰。
2、悲剧时期(1601——1607)
• 王权由盛至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1603年伊 丽莎白女王去世,詹姆斯一世即位,加强君主专 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乱。 • 莎士比亚的创作的基本主题是对破坏和谐生 活和腐化人们心灵的各种邪恶势力及社会败行的 揭露和批判以及对他美好理想的强调。 • 主要成就:悲剧,风格悲愤沉郁。写作了著 名的四大悲剧。
六六 厌了这一切,我向安息的死疾呼, 比方,眼见天才注定做叫化子, 无聊的草包打扮得衣冠楚楚, 纯洁的信义不幸而被人背弃, 金冠可耻地戴在行尸的头上, 处女的贞操遭受暴徒的玷辱, 严肃的正义被人非法地诟让, 壮士被当权的跛子弄成残缺, 愚蠢摆起博士架子驾驭才能, 艺术被官府统治得结舌箝口, 淳朴的真诚被人瞎称为愚笨, 囚徒"善"不得不把统帅"恶"伺候: 厌了这一切,我要离开人寰, 但,我一死,我的爱人便孤单。
相关主题